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56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41篇
  8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彭静鄂  狄海红  黄晶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62-2964
含铜宫内节育器(Cu-IUD)由于持续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较强抗生育能力的铜离子,从而显著提高了避孕效果,避孕有效率达90%以上,是目前我国妇女应用最广泛的长效避孕工具[1]。铜腐蚀不仅释放Cu2+,同时也产生其他铜氧化产物,关系到Cu-IUD的安全、有效、长期使用。本文对Cu-IUD铜腐蚀产物对机体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十一酸睾酮对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垂体—性腺轴系功能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长效雄激素替代治疗对克氏综合征患者垂体-性腺轴系功能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本文选择6例16-26例的克氏综合征患者,双侧深部肌肉注射国产十一酸睾酮(TU)500mg,分别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的1、2、3、4、6、8周末取外周血,用超灵敏的放射免疫法测定促性腺素和性激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脉冲式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 (LHRH)皮下注射对男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给予知情同意的男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 14例患者LHRH脉冲式腹壁皮下注射 ,每 90min 1个脉冲 (每个脉冲 10 μg) ,治疗 3~≥ 12个月。 结果 除 2例无效外 ,余 12例 (86% )有效 ,表现为青春期发育加速 ,体力增强 ,睾丸明显增大 ,阴茎增长 ,阴毛和腋毛生长。 5例有遗精现象 ,2例精液常规中有精子生成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性激素水平改善。 结论 脉冲式LHRH皮下注射是符合生理的替代治疗 ,是对男性特发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可取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愈宁颗粒对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采用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造模。截取结肠做HE染色并对组织损伤进行评价;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 receptor Gamma,PPAR-γ)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增高,同时大鼠血清中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PPAR-γ的表达降低、NF-κB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肠愈宁颗粒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尤其肠愈宁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的疗效接近于阳性对照组。结论:肠愈宁颗粒能有效减轻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调节PPAR-γ/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过程中的潜在成瘤性以及体内移植后的潜在致瘤性。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购自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 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 选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 检测胰腺特征性蛋白的表达, 同时检测端粒酶活性, 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随后将经或未经诱导的第2代BMSCs制成单细胞悬液, 调整浓度至3.0×1010/L,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3组, 每组30只, 分别为:BMSCs细胞组(注射未经诱导的BMSC细胞悬液0.2 ml), 诱导BMSC细胞组(注射诱导后的BMSC细胞悬液0.2 ml), 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2 ml), 6个月后留取活检组织, 检测端粒酶活性, 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诱导后可见胰腺特征性蛋白α-淀粉酶、细胞因子-7、C-肽、胎肝激酶-1的表达。随着BMSCs在体外传代、诱导分化及体内移植, 端粒酶以及c-myc基因活性逐渐降低, 体内移植后, BMSCs细胞组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吡贝地尔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溶出度浆法的装置进行体外释放实验,以0.1 mol/L盐酸溶液1 000 m L释放介质,转速为50 r/min,温度为(37±0.5)℃,含量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吡贝地尔在6.87~89.34μg/m L(r=1.00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72%(RSD=0.6%),3批产品在2、4 h和8 h的平均累积释药量分别为32.7%、52.7%和80.0%,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缓释制剂的指导原则。结论溶出度浆法检测准确、可靠、灵敏,可用于吡贝地尔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究了10例健康男子单独肌注LHRH 100μg及加注甲氰咪胍(静脉和肌注各200mg)后LH,FSH及PRL的反应,发现加注甲氰咪胍后血清LH和FSH值均显著下降(P<0.05~0.001),反应曲线下绝对面积分别由4300±1050降为1805.90±394及527.71±131.10降为209.96±70.56mm~2以及LH和FSH的峰值/基础值的比值明显下降,均有显著差异,提示H_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单独肌注LHRH后120分钟时相的血清PRL值较基础值增加1.66±0.20倍,P<0.05。加用甲氰咪胍,30分钟时相的血清PRL值明显升高,峰值提前出现,提示组胺通过H_1-受体兴奋PRL分泌或甲氰咪胍间接地降低多巴胺能活性而导致PRL释放。  相似文献   
18.
全球以昏迷、代谢性酸中毒、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疟疾90%以上发生在非洲,并且多见于儿童。即使得到最佳的抗疟治疗,重症疟疾的死亡率仍维持在10%~20%左右,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组织灌流量减少造成的器官特异性病理变化及整体代谢紊乱、含有成熟原虫的红细胞导致的微循环阻塞通常被认为是发病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构域蛋白RBD,以期作为新冠病毒重组蛋白候选疫苗。方法 选择新型冠状病毒的RBD(受体结合域)蛋白为靶点,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RBD基因序列克隆到毕赤氏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通过载体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毕赤酵母染色体上,获得遗传性稳定重组子。毕赤氏酵母表达载体含有醇氧化酶基因的调控序列,加入甲醇进行诱导,通过前导信号肽引导外源蛋白的分泌表达。结果 成功将RBD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中并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获得遗传性稳定重组子。能通过前导信号肽引导目的蛋白的分泌表达,表达产物免疫动物刺激产生高水平的血清IgG抗体,IgG抗体效价为1∶2.73×106。结论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构域蛋白RBD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为重组蛋白候选疫苗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mRNA序列优化和体外转录(IVT)系统优化角度,设计2条基于血凝素(HA)基因的抗H1N1亚型流感病毒mRNA疫苗,分别连接到3种体外转录系统(含不同UTRs序列)中进行候选疫苗抗原的表达及鉴定,并确定候选疫苗所使用的最佳体外转录系统。方法 确保抗原基因(HA)氨基酸序列不变,以2种优化策略对HA基因的密码子进行优化,分别命名为JLH1HA和JLHA,并分别克隆至骨架载体pGEM-T7-Hα(UTRs来自人源α球蛋白)、pGEM-T7-Mα(UTRs来自鼠源α球蛋白)、pGEM-n3(UTRs来自人源β球蛋白)上,通过线性化处理、体外转录、纯化及Cap1加帽处理,获得功能性mRNA,转染A549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6组mRNA候选疫苗且均能表达抗原蛋白,以pGEM-T7-Hα为骨架载体构建的体外转录系统蛋白表达量较高。结论 抗原的设计具有可行性,筛选出的最优体外转录系统为以pGEM-T7-Hα为骨架载体构建的体外转录系统。密码子优化对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在动物免疫效果上能够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