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0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7篇 |
内科学 | 11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7篇 |
特种医学 | 67篇 |
外科学 | 76篇 |
综合类 | 356篇 |
预防医学 | 166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183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103篇 |
肿瘤学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肠愈宁颗粒对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肠愈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采用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造模。截取结肠做HE染色并对组织损伤进行评价;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 receptor Gamma,PPAR-γ)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增高,同时大鼠血清中IL-6和IL-8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PPAR-γ的表达降低、NF-κB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肠愈宁颗粒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尤其肠愈宁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的疗效接近于阳性对照组。结论:肠愈宁颗粒能有效减轻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调节PPAR-γ/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G0期G1期转换基因2(G0S2)的调控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动物水平12只雄性ob/ob小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对照组。在小鼠药物处理期间测量小鼠体重,实验结束时称量小鼠的进食量,肝脏的重量,检测肝脏组织中脂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以及G0S2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组ob/ob小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摄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二甲双胍组ob/ob小鼠肝脏组织重量以及脂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二甲双胍显著激活ob/ob小鼠肝脏组织中AMPK信号通路且下调G0S2蛋白表达。结论: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G0S2的表达,促进脂肪分解进而有效的缓解NAFLD。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促排卵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中医综合组、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中医综合组采用中药人工周期、针灸及耳穴压豆促排卵,中西医结合组用中药人工周期及氯米芬促排卵,西医组用氯米芬促排卵。结果:中医综合组33例中,排卵29例,占87.88%,妊娠25例,占75.76%;中西医结合组30例中,排卵24例,占80.00%,妊娠15例,占50.00%;西医组32例中,排卵18例,占56.25%,妊娠8例,占25.00%;3组比较妊娠率有显著差异(P0.05);中医综合组、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排卵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促排卵疗效好,可明显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测定吡贝地尔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溶出度浆法的装置进行体外释放实验,以0.1 mol/L盐酸溶液1 000 m L释放介质,转速为50 r/min,温度为(37±0.5)℃,含量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吡贝地尔在6.87~89.34μg/m L(r=1.00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72%(RSD=0.6%),3批产品在2、4 h和8 h的平均累积释药量分别为32.7%、52.7%和80.0%,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缓释制剂的指导原则。结论溶出度浆法检测准确、可靠、灵敏,可用于吡贝地尔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分析孕晚期耻骨联合分离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8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耻骨联合分离孕晚期孕妇作为观察A组,30例无症状孕晚期孕妇作为对照B组,30例未孕未育者作为对照C组。通过会阴三维超声对三组耻骨联合分离、左右错合度进行测量,评估观察A组与对照B组主观疼痛程度,最终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全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观察A组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宽处、较窄处以及左右错合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组与C组,对照B组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宽处、左右错合度显著高于对照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B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较宽处、较窄处以及左右错合度与VA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耻骨联合分离间距越大则主观疼痛程度越明显,针对耻骨联合分离采用会阴三维超声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6.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常可引起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本文从高尿酸血症、痛风与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率的关系,以及结石形成的原因和危险因素等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7.
作者研究了10例健康男子单独肌注LHRH 100μg及加注甲氰咪胍(静脉和肌注各200mg)后LH,FSH及PRL的反应,发现加注甲氰咪胍后血清LH和FSH值均显著下降(P<0.05~0.001),反应曲线下绝对面积分别由4300±1050降为1805.90±394及527.71±131.10降为209.96±70.56mm~2以及LH和FSH的峰值/基础值的比值明显下降,均有显著差异,提示H_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单独肌注LHRH后120分钟时相的血清PRL值较基础值增加1.66±0.20倍,P<0.05。加用甲氰咪胍,30分钟时相的血清PRL值明显升高,峰值提前出现,提示组胺通过H_1-受体兴奋PRL分泌或甲氰咪胍间接地降低多巴胺能活性而导致PRL释放。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相关因素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对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比较不同压力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将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小于等于20分的患者纳入低压力组,总分大于20分的纳入高压力组。正性、负性生活事件出现频率最高的事件分别为突出的个人成就、晋级和提升等,以及工作学习中压力大、生活规律重大变动、对现职工作不满意等。高压力组的患者最近1年的痛风发作频率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血尿酸、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低压力组(P<0.0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和血尿酸呈正相关,其中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尿酸呈正相关。以血尿酸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最近1年痛风发作频率和压力分组最终进入回归模型,该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54)=27.765(P<0.01),调整R^2=0.522。结论在生活事件中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上受到的刺激较大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精神心理压力与机体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关,其中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的升高与正性生活事件有关,而血尿酸的升高则是与负性生活事件有一定关系。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其较高的压力水平和频发的痛风与血尿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9.
全球以昏迷、代谢性酸中毒、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疟疾90%以上发生在非洲,并且多见于儿童。即使得到最佳的抗疟治疗,重症疟疾的死亡率仍维持在10%~20%左右,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组织灌流量减少造成的器官特异性病理变化及整体代谢紊乱、含有成熟原虫的红细胞导致的微循环阻塞通常被认为是发病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和缩宫素在预防和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足月妊娠并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按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药物的不同,将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20例产妇纳入Ⅰ组,将术中使用缩宫素的20例产妇纳入Ⅱ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两组产妇年龄、孕龄、体质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Ⅰ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10min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产妇恶心、呕吐、胸闷和颜面潮红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用于剖宫产术能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但该药物使用时应预防和避免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