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调查我院肝移植术后患者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武警总医院随访的肝移植患者.纳入标准:(1)首次肝移植的华裔患者;(2)年龄20 ~ 70岁.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2)伴有其他器官移植.临床资料来源于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住院和门诊病历,包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肝病史、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入选患者检测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通过Genant半定量分析法判断椎体压缩骨折程度.结果 共入选肝移植患者179例(男151例,女28例),年龄30 ~69(51.5±9.3)岁,术后时间2~ 119(41±30)个月.椎体骨折总患病率达32.4%,其中轻、中、重度椎体骨折分别占74.1%、19.0%和6.9%.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椎体骨折主要与年龄、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药有关,多发于术后0.5 ~2年,患病率可达51.4%.结论 肝移植术后椎体骨折患病率高,高龄、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药的使用是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在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上,积极选用双膦酸盐防治肝移植后骨质疏松及骨折.  相似文献   
42.
作者自 1994年 3月~ 1999年 3月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不同方式的胆肠吻合术共 84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4例 ,男 5 1例 ,女 33例。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7岁 ,平均 5 7岁。主要表现有黄疸 6 9例 ,腹痛 2 7例。1 2 梗阻原因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12例、胆道结石 46例、胰头癌 12例、壶腹癌 8例、肝门区胆管癌 5例、胆总管中段癌 1例。1 3 吻合方式 :肝外胆管或肝门部胆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5 2例 ,肝叶或肝段切除断面肝内胆管空肠Roux -Y吻合术 19例 ,肝外或肝门部胆管与十二指肠行间置空肠术 10例 …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应用护肝片提高肝移植受者全血他克莫司(FK506)药物浓度的疗效。方法:将56例肝移植术后长期服用FK506的受者作为研究对象,FK506和护肝片同时服用的受者为试验组(27例),单纯口服FK506的受者为对照组(29例);检测两组全血FK506浓度及肝、肾功能,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服药后FK506血药浓度比服药前分别增加了2.718±0.45ng·mL^-1,增幅达60.3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停用护肝片后,全血FK506浓度明显降低,降幅达32.30%,差异有显著性(P〈0.01)。FK506和护肝片合用对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护肝片能明显提高他克莫司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44.
Ⅲ期或Ⅳa1期肝癌肝移植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中期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肝移植的治疗效果,探讨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标准.方法 以美国肝癌研究小组改良的TNM分期为基础,将肝癌分为早(Ⅰ期或Ⅱ期)、中(Ⅲ期或Ⅳa1期)、晚(Ⅳa2期或Ⅳb期)三期.用卡氏体能状况评分系统(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作为生活质量评价工具,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月实施的中期肝癌肝移植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评价其生活质量,记录术后无瘤存活时间和总存活时间,并计算不同时间点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中期肝癌患者术前生活质量属"低下"范畴,肝移植手术1周后生活质量逐步改善,3周时即显著优于术前(P=0.038),3个月和6个月时均有进一步改善.9个月时无瘤者生活质量即达到"良好"水平,与健康人相当,并在观察期结束时保持在这一高水平状态.术后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1.0%、83.2%和80.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5%、81.9%和79.4%.结论 中期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中期肝癌可积极考虑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索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受者抗乙肝主动免疫构建与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比例变化的相关性,为提高免疫构建成功率提供理论支撑和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15-02至2017-06医院随访诊疗的肝移植受者144例,随机分为传统组、传统加强组、快速组和胸腺肽组四组,每组36例,给予不同的抗乙肝主动免疫诱导方案。比较抗乙肝主动免疫成功率的组间差异,分析Th17细胞及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及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滴度的组内和组间变化规律,观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结果 传统组、传统加强组、快速组和胸腺肽组抗乙肝主动免疫构建成功率分别为2.78%(1/36)、5.56%(2/36)、22.9%(8/35)和34.3%(1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抗-HBs滴度之试验后较试验前增加幅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Th17细胞占比试验后较试验前均显著下降(P<0.05),降低幅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reg细胞占比试验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病例抗-HBs增幅与Th17降幅呈显著正相关(r=0.276,P=0.002)而与Treg变化无相关性;血常规、尿常规和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在研究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肝移植受者,通过合理接种乙肝病毒疫苗诱导抗乙肝主动免疫安全、可行,Th17细胞低表达对抗乙肝免疫构建可能具有促进作用而Treg细胞对构建似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院中心肾移植科完成的546例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516例,男性399例、女性117例,年龄42.4±16.1岁(5~68岁);死亡原因以脑卒中和脑外伤为主。5~12岁儿童供肾20例,均做单肾给儿童或低体重成人,60岁以上老年供肾56例。546例受者中,男393例、女153例,平均年龄41.7±11.9岁。分析供肾质量、免疫诱导方案、术后移植肾功能、并发症、人肾生存率,以及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本组受者术后无一例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DGF)36例(6.6%),急性排斥反应28例(5.1%)。术后42例(7.7%)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0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8例。儿童和老年供肾的受者预后较好;14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供肾,DGF发生率较高(42.9%);22例神经系统肿瘤供肾受者随访期间未发生肿瘤。本组受者人、肾存活率为97.2%和93.9%,1年、3年、5年的人、肾生存率分别为98.5%、96.9%、89.3%和96.5%、 92.7%、 85.6%。结论:本组DCD供肾受者人和肾脏预后较好,主要死亡原因是肺部感染;特殊供肾和特殊受者的预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多囊肾尿毒症患者经腹腔多囊肾肾切除同期行同种异体肾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5例巨大多囊肾并尿毒症患者行双侧多囊肾切除+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记录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5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240~310 min,术中出血量248~352 mL,双侧多囊肾质量9.5~12.0 kg,术后3 d胃肠功能恢复,无外科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7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随访2~30个月,5例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均存活。结论多囊肾尿毒症患者经腹腔行同期双侧多囊肾切除并原切口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术中和术后早期经不同方法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速度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静脉注射组(静注组):通过静脉注射给予HBIG;肌肉注射组(肌注组):通过肌肉注射给予HBIG;序贯给药组(序贯组):即先静脉注射后肌肉注射给予HBIG。每组均在联合使用拉米夫定的情况下,于术中和术后6d内给予相同剂量的HBIG。术后7d内动态观察HBsAg、HBeAg和HBV-DNA的血清学转化情况。结果静注组和序贯组血清HBV-DNA在术后第2天全部转阴,肌注组第4天全部转阴。静注组和序贯组HBeAg于第3天全部转阴,肌注组于第4天全部转阴。静注组和序贯组HBsAg于第4天全部转阴,而肌注组经在第4天和第5天追加HBIG用量后,于第6天才全部转阴;静注组和序贯组术后5d内每个时间点HBsAg的阴转率都显著高于肌注组(P〈0.05)。结论静脉给药和序贯给药的血清HBV-DNA、HBeAg及HBsAg的阴转速度都显著快于肌肉注射给药,而序贯给药不仅能获得静脉给药的等同效果,且简单、易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供肝的选择性使用方法及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03至2017-09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实施的HBsAg阳性DCD供肝肝移植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全部病例均获取术中零点肝活检标本,对生存期超过1年者进行二次肝穿行病理学检查。分析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状况、肝功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患者生存情况,对比手术前后肝组织纤维化及炎性变化,将供肝零点炎性和纤维化程度与患者术后生存状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75.5%和62.3%。随访期内血清HBsAg全为阳性,但HBV-DNA均得到良好控制。术后1年时存活者肝功能状况良好。与零点肝组织相比,术后随访期肝穿组织炎性程度显著减轻(1.98±0.67 vs 1.65±0.79,P=0.02),而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变化(0.83±0.58 vs 0.68±0.61,P=0.31)。零点肝组织炎性程度与术后1年时肝功能状况无关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术后1年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P=0.04)、0.59(P=0.02)和0.68(P=0.01)。本组病例随访期内死亡20例,其中原发性肝无功3例,F2期者2例(2/12),F3期者1例(1/3),其余死亡原因分别为肿瘤复发11例,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对于HBsAg阳性DCD供肝,零点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指导供肝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F0期和F1期者可正常使用,F2期者选择性用于病情较轻的受者为宜,F3期者最好不用。通过科学选择供受体,并给予合理抗乙肝措施,能使供肝得到充分利用并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50.
检索近十年国内、外肝移植文献,关于供体肝上下腔静脉与受体右心房吻合的重建方式未见有报道.作者于2005年4月27日为1例并发早期肝癌的混合型柱状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腔房重建肝移植术,术后恢复顺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