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探讨针对该类患儿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因支气管异物需行异物取出术婴幼儿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3例,实施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和咪达唑仑静脉复合麻醉,术中保留患儿自主呼吸;B组23例,施行氯胺酮、异丙酚、维库溴铵静脉复合麻醉,术中打断患儿自主呼吸并予人工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统计两组病例的置镜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麻醉、手术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置镜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确保有效通气的前提下,维库溴铵、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方式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缩短麻醉、手术及苏醒时间,提高置镜满意率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势,是一种针对该类患儿的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对1 108 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1 108 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原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治疗结局、病死率等流行病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108 例患儿中位胎龄为37+1 周,中位出生体重为2 600 g,入NICU 中位日龄为0.71 d(17 h),男/ 女比例为3.1:1。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窘迫综合征(30.51%)、肺部感染/ 败血症(23.55%)和湿肺(13.18%)。治疗中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占48.64%,高频振荡通气占12.81%、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占13.45%、NO 吸入治疗占8.66%,病死率达24.19%。结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发疾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nCPAP、高频振荡通气、NO 吸入治疗已经成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救治手段,但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43.
我们将镇静药安定用于气管拔管前 ,观察其对减轻气管拔管反应 ,其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 4 0例。其中男 15例 ,女 2 5例 ,年龄 2 0岁~ 6 0岁 ,体重 4 5~6 5kg ,无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疾病史。随机分为Ⅰ组 (安定组 )和Ⅱ组 (对照组 ) ,每组 2 0例病人。两组年龄体重等无显著差别。1 2 麻醉方法 麻醉后 30分钟肌注阿托品 0 .5mg、鲁米那 0 .1g。入室后开放静脉 ,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 0 .15mg、芬太尼 2ug、丙泊酚 1mg、司可林2mg静脉注射 ,麻醉诱导后行气管…  相似文献   
44.
报道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用二棘血啤叮咬家兔诱导其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结果表示:叮咬组家兔经ELISA法测定其体内抗(OD值0.54),较对照组(OD值0.09)有显升高(P<0.01),叮咬家兔后其^3H-TdR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PHA刺激指数为67.11±35.16,较对照组15.49±14.53,有显升高(P<0.01),另外,两组的皮肤试验也有极显差异。(P<0.001),表明家兔对二棘血蜱咬所产生的获得性免疫力不仅与宿主的体液免疫有关,同时也与宿主的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空气中曲霉属孢子飘散数量、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2月同时应用曝片、曝皿法 ,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并将曲霉菌曝片监测计数资料与同期江西省气象台气象因素资料进行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全年观察到曲霉菌孢子 6 0 78个 ,菌落 5 2 1个 ,曲霉菌孢子飘散量与平均气温 (r2 =0 .44 8,P <0 .0 5 )、平均湿度 (r3 =0 .439,P <0 .0 5 )和平均气压 (r1=0 .5 2 7,P <0 .0 5 )呈正相关。结论 :南昌城区空气中曲霉菌飘散高峰分别位于 8月和 11月 ,这与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6.
李星鹄老先生(1889~1969年)行医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以治疗温热病见长。50年代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经验,受到国内外好评。1957年获卫生部银质奖章。李老用药平淡,收效显著,经验独到,现将幸  相似文献   
47.
用二棘血蜱分批重复叮咬家兔(5只)三次。每次间隔1-2周,发现蜱第二,第人吸血量,吸血时间和产卵量与第一次比较分别为减少,延长和减少(P<0.01)。但第二,第三次两比较,无显差异(P>0.05)。并就该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8.
49.
科研的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如用某种传统西药或中成药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血红蛋白的上升趋势,该研究中所用的两种药物称为处理因素,缺铁性贫札病人称为受试对象,血红蛋白称为实验效应。如何正确选择三大要素是科研中专业设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0.
析因设计在腭裂修复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运用析因设计方法 ,研究实验动物咽后瓣术后愈合的组织学动态变化 ,为选择口腔手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拟定析因设计中的因素与水平 ,选用 10只健康成年混血犬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模拟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采用超薄切片透视电镜观察结合电脑图像分析 ,比较术后不同时期咽后瓣愈合组织的动态变化。选用其中效应指标———肌纤维横切面积 (μm2 )进行 5× 4× 2× 5的析因分析。结果 :术后 3~ 7d表现为组织水肿和炎性改变 ,肌纤维变粗 ,面积增大 ;术后 30~ 90d表现为复原期 ,可见肌细胞新生现象。以肌纤维横切面积为例 ,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得出 ,时间因素五水平均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78) ;部位因素 (咽后瓣的蒂、尖等 )四水平均数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394 ) ;部位与蒂型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P =0 .0 382 )。结论 :动物上、下蒂型咽后瓣手术模拟成功 ,析因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口腔医学专业中多因素多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