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0篇 |
免费 | 162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15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5篇 |
口腔科学 | 57篇 |
临床医学 | 300篇 |
内科学 | 222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49篇 |
特种医学 | 187篇 |
外科学 | 204篇 |
综合类 | 747篇 |
预防医学 | 447篇 |
眼科学 | 35篇 |
药学 | 24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57篇 |
肿瘤学 | 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48篇 |
2008年 | 99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23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非金属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不连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金属单侧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不连21例。结果本组31例获随访3~18个月,拆除外固定架后随访3~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达到骨性愈合标准。结论非金属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不连固定牢靠,符合骨折后骨不连早期的刚性固定和中后期的弹性固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孤立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内直径在3cm以内的类圆形病灶,无肺不张、肺炎、卫星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1]。其常见疾病为周围型肺癌、结核瘤、炎性假瘤,也可见于错构瘤、转移瘤肺囊肿等。在孤立肺结节的各种影像检查中,螺旋CT薄层扫描能显示更多、更细致的CT征象,对定性诊断有重要帮助。因此,准确认识和分辨肺内孤立结节周边结构CT征象是十分重要的。检查方法常规CT对肺内孤立隐结节的诊断远较胸部平片敏感,尤其是对胸片L所谓隐匿区的小病灶的检出。80年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梯度回波加用心电门控的心脏单层面多时相( F M P G R)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 M R I 诊断,手术证实的先心病52 例。男性31 例,女性21 例,年龄4 ~45 岁,畸形病变数共84 个。 M R 机型为1 .5 T 超导扫描仪。常规采用 S E 及单层面多时相快速梯度回波成像( Fast m ulti - phase gradient - recalled echo F M P G R) ,并对 S E 、 F M P G R 的畸形病变诊断符合率进行 X2 检验。结果:在本组手术证实的84 个畸形病变中,运用 S E 序列仅显示了56 个,采用 F M P G R 显示了78 个,诊断符合率为92 % 。而且,在 F M P G R 上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间隔缺损时的过隔血流以及 P D A 对血流自主动脉向肺动脉喷射征象。结论: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能显示小的间隔缺损的过隔血流及 P D A 血液喷射征, 对先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索转染hVEGF165基因、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human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α,hSDF-1α)基因的大鼠成肌细胞在体外mRNA和蛋白表达,为进一步检测这两种基因对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奠定基础。方法取新生1日龄雄性SD大鼠,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成肌细胞,并采用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将质粒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hVEGF165和EGFP-hSDF-1α转染第3代成肌细胞(转染组),以未转染质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后各时间点行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检测两种质粒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经鉴定确定为成肌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示成功转染hSDF-1α和hVEGF165进入成肌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表达。RT-PCR检测示转染组转染后2、4、6、8 d均可见hVEGF165和hSDF-1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示转染组转染后2、4、6、8 d成肌细胞内均有hVEGF165和hSDF-1α蛋白表达,对照组均无相...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个性化手术方案在口腔上颌窦瘘修复中的应用疗效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3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口腔上颌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瘘孔的大小及边缘炎症情况、上颌窦内炎症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修复方法:对瘘孔直径7 mm的17例患者,采用双层组织瓣重叠修复:用龈粘骨膜瓣翻转缝合封闭瘘孔作为内层衬里,适度降低牙槽嵴后,用游离松解的颊、腭侧粘骨膜瓣覆盖于龈粘骨膜瓣上作为表层间断缝合。对瘘孔直径7~25 mm的9例患者,采用三层组织瓣重叠修复,即在双层组织瓣间夹用带血管蒂颊脂垫组织瓣。对瘘孔直径25 mm以上的5例患者,采用带血管蒂的全腭瓣或额瓣旋转覆盖瘘孔缝合修复。对患侧并发严重上颌窦炎的9例患者采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经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开放、病灶清除引流术后再修复口腔上颌窦瘘孔。结果术后72 h去除口腔反包扎碘仿油纱后见切口边缘有白色假膜,术后第12 d拆除表层缝线切口无裂开。本组3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6个月。采用双层组织瓣重叠修复法的1例小瘘孔患者复发,3个月后再手术行三层组织瓣重叠修复治愈;1例采用带血管蒂额瓣修复瘘孔的患者因皮瓣远端与软腭交界处缝合时有张力致术后缝线局部脱落,经碘仿砂条换药治愈;其余病例均一次性修复治愈。术中结合鼻窦内窥镜术的9例患者上颌窦炎均治愈。结论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用相应的手术修复方法,可提高临床一次性治愈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乳腺癌SLNB的概念、适应证、活检技术、提高检出准确率的方法、病理学检查方法、转移灶类型、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结果 SLNB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示踪剂、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状态的评估。乳腺癌SLNB的操作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其能否指导选择性的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争议较大,且SLNB的SLN检出率及假阴性率变化范围较大。结论 SLNB已成为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其操作尚需进一步规范,其临床应用范围还需要大量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限期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手术联合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的观察组,比较其肛管引流相关情况、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腹围、胃管引流量及近端肠管最大横截均明显小于接受常规术前准备的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4d及7d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限期手术可以有效解除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梗阻症状,降低术后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8.
99.
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医院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理念,结合卫生战线上目前出现的一些吃回扣、收“红包”、搞提成、重复检查、开大处方、服务质量差等有违医德规范的不良风气,虽人数不多。但影响巨大。“八荣”、“八耻”是一付“清凉剂”、“扶正剂”,医院的文化建设应以此为灵魂,武装医务人员的头脑,方可更彰显出其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