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比三维声影成像与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在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的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例不同类型的宫内节育器分别进行三维声影成像与三维表面成像,对比二者在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的成像质量。结果三维声影成像在曼月乐、T型环的成像上优于三维表面成像(P<0.05),三维表面成像在O型环、宫型环的成像上优于三维声影成像(P<0.05)。结论三维声影成像是三维成像的一个重要补充,尤其适用于曼月乐等三维表面成像显示不清晰的宫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设计指掌侧固有动脉蒂近节指骨骨膜瓣转移修复指骨骨不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7例手部标本逐层解剖观察指骨骨膜动脉的来源与分布,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指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中节指骨每侧均发出两条较为恒定的骨膜支,骨膜血管向对侧走行与对侧骨膜支相互吻合成网状,并与肌腱筋膜血管形成交通支,血运丰富.近节指骨近端骨膜支(除拇指外)外径为:(0.54±0.07)mm,如旋转点定在中节指骨基底部,近端骨膜支到旋转点距离(31.83±4.24)mm,旋转点到指端距离(36.00±3.88)mm.结论:指掌侧同有动脉蒂近节指骨骨膜瓣逆行转移是修复手指中、远节指骨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运动性损伤的知晓现状,分析在新生军训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结果,为学生健康教育寻找高效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2000、2005、2007年两所大学的军训新生176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对运动性损伤及急救方法了解比例为9.060%,进行健康教育之后及时正确有效处理运动性损伤比例为100%,而未进行健康教育及时正确有效处理运动性损伤比例为9.7%。结论:大学新生军训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效率高、普及性强,是一个较为理想地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老年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介入中心PCI术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支架内再狭窄患者456例,根据入院前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180例,他汀单药组276例。完善基线数据、既往PCI和此次入院治疗情况。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分析2组长期预后差异。结果 2组置入支架数、病变血管数、靶血管位置、支架内再狭窄分型、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及治疗手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20~59个月,联合治疗组末次随访再次入院率及再次PCI发生率明显低于他汀单药组(20.0%vs 45.7%,5.0%vs 19.6%,P<0.01)。2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2组无事件生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og rank<0.01)。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入院率和再次PCI发生率,无论老年...  相似文献   
25.
剖宫产率升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中秋  焦阳 《医学信息》2009,22(3):355-357
目的 通过我院11年间剖宫产率升高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官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 时我院1996~2006年间住院足月分娩的病例进行分娩总数剖宫产率、各种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回顾性分析,统计相关构成比及率,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结果 1996~2006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孕产妇因素则跃居剖宫产指征中的第二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率的升高是社会背景下多因素的结果.遏制其无度上升需要医患双方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6.
经阴道彩超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已证实的 33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典型孕囊型 (6例 )、不典型孕囊型 (5例 )和包块型 (2 2例 )三种类型。 11例停经 <7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孕囊未破裂的术前超声正确诊断 10例 ,1例误诊为宫角妊娠 ;2 2例停经 >7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孕囊流产 /破裂 ,术前超声正确诊断 16例 ,6例诊断为宫外孕 ,但未准确定位 ,诊断正确率 78.9%。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了解哈尔滨市社区居民抑郁现状、酒精依赖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6月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周岁以上居民共3996人。用抑郁自评量表(PHQ-9)评价个体的抑郁程度;酒精依赖调查问卷(AUDIT)筛查社区居民是否存在酒精依赖。结果在3996名哈尔滨市社区居民中,有抑郁情绪的居民占总人数的47.7%。其中,轻中度抑郁42.9%,重度抑郁4.8%。酒精依赖人数占总人数的14.6%,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职业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酒精依赖与轻中度抑郁显著相关(P<0.01)。结论抑郁是社区居民常见的心理问题;酒精依赖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社区居民抑郁情绪与酒精依赖相关联。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胎儿心脏畸形超声心动图特征、临床分型及预后特点。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行产前筛查并经产后随访证实为心脏畸形的429例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临床及预后分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畸形胎儿429例,其中单一结构畸形11种共177例,以房间隔缺损(6例)和室间隔缺损(55例)检出例数居多(34.5%,61/177),其余单一结构畸形包括单心房10例,单心室34例,三尖瓣下移20例,三尖瓣闭锁11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6例,肺动脉狭窄20例,主动脉弓缩窄10例,主动脉弓离断4例,肺动脉悬吊1例。联合畸形14种共233例,以左右心室双出口(41例,17.5%,41/233)和法洛四联症(40例,17.2%,40/233)检出例数居多;其余联合畸形包括完全性大血管转位16例,矫正性大血管转位18例,房室间隔缺损38例,永存动脉干3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0例,右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14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6例,伴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9例,多脾综合征伴复杂心脏畸形2例,无脾综合征伴复杂心脏畸形1例。非结构性心脏畸形2种共19例,其中心脏占位畸形(16例,84.2%,16/19)较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胎儿(3例,15.8%,3/19)检查例数居多。手术病理及生后随访证实产前超声漏诊9例,误诊6例。临床分型:429例心脏畸形胎儿中无法根治、预后不良的复杂心脏畸形136例(31.7%,136/429),重症、可根治的心脏畸形93例(21.7%,93/429),生后需紧急处理的心脏畸形54例(12.6%,54/429),轻型心脏畸形146例(34.0%,146/429)。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可提示临床依据病情采取有效干预和治疗措施,降低心脏畸形胎儿出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sFas配体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1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并对其血浆sFas、sFas配体和TNF-α水平,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律失常类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包括sFas、sFas配体和TNF-α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11例患者随访(32±8)个月,单变量显示血浆sFas和TNF-α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律失常类型与病死率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高血浆sFas、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检验示sFas>3.01 ng/ml者比≤3.01 ng/ml者有明显低的生存率.结论:血浆sFas水平可能是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成功者37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性死亡等将患者分为高危组30例和低危组53例;另选对照组5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窭性心率震荡的参数T0、TS及心率变异的参数SDNN等.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窭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组较未及时行再灌注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再灌注治疗的参考指标,且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危患者的检出,对其预后评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