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构建大容量天然人源Fab抗体库,筛选全人源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集15位健康成人的骨髓淋巴细胞,构建天然人源Fab抗体库。并以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及成虫抗原(SWAP)免疫鼠血清IgG包板进行筛选,经ELISA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可溶性表达。结果:构建了2×109大容量天然人源Fab抗体库,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插入片段为Fab基因片断。经过6轮筛选后,从富集的次级抗体库中随机挑取80个克隆,用ELISA法鉴定得到4个可与免疫鼠血清(Ab1)特异性结合,而不与SEA及SWAP结合的单克隆抗体(C12、C19、D1、D2),其中C12经SDS-PAGE电泳显示插入片断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大容量天然人源Fab抗体库,并从中获得人源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C12,为研制用于人体血吸虫病免疫预防的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携带状况,探讨其可能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方法 2012年3月~12月在江苏省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7个市/县,采集鼠、牛、羊、刺猬、鸟类和蜱等动物标本,提取总核酸后,应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标本进行布尼亚病毒S基因核酸的检测,阳性标本采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采集761只(管)动物,43只(管)检出SFTS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5.65%。采集3 728份标本,阳性49份,阳性率为1.31%。鼠的病毒携带率最高(6.84%),蜱标本阳性率最高(4.94%)。除蜱标本外的3 647份标本中检出阳性45份,阳性率为1.23%,不同器官阳性率分别为淋巴结(50.00%)、血清(2.34%)、脾(1.64%)、心(1.64%)、肝(1.28%)、肺(1.09%)、脑(0.94%)、肾(0.73%)、血块(0.41%)。5月标本阳性率最高(4.01%)。从1份羊血清及其体表1份蜱标本中各分离出1株SFTSV病毒。结论鼠、牛、羊和蜱均可携带SFTSV,可能是其自然宿主或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VP1外壳蛋白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重组纯化的EV71-VP1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鼠,按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对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及亚克隆,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EV71-VP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F2B9,细胞体外扩大培养后的上清用Protein G柱纯化,超滤后用BCA法测其浓度,用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单克隆抗体亚型,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效价和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与EV71病毒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结果:本研究得到的抗EV71-VP1抗体DSE-136,纯化后浓度为1.9 g/L,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2b,轻链属于κ链;间接ELISA检测效价为1∶3.2×105;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其可与EV71病毒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出1个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EV71-VP1单克隆抗体DSE-136,为VP1抗原诊断、疫苗研发及其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摘要】目的:分析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33例疑似病例中有20例确诊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病死率为30%。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乏力(80%)、畏寒和呕吐(60%);血常规检查有血小板计数减少(100%)和白细胞计数减少(90%);病例多来自丘陵地区,以男性、中老年、农民为主,发病时间呈两个高峰,分别为6~7月和9~10月,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结论:SFTS病例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有地域特征,散发病例多见,但不排除人与人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制备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Ⅱ型志贺毒素(StxⅡ)A亚单位单克隆抗体,探讨用特异性抗体检测EHEC志贺毒素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操作制备了EHEC StxⅡA亚单位蛋白-StxⅡA,StxⅡA免疫小鼠制备鼠源单克隆抗体;对获得的抗体S1D8克隆的特异性用Western blot验证;最后用单抗S1D8制备亲和层析柱纯化StxⅡ,用志贺毒素检测试剂盒验证其特异性。结果:成功表达、纯化StxⅡA-GST融合蛋白;从融和的杂交瘤中筛选出一株特异性抗体克隆并命名为S1D8,S1D8在Western blot中可以与StxⅡ的A亚单位特异性结合,用S1D8亲和层析柱从EHEC的培养上清液中纯化了StxⅡ,在胶体金检测试验中StxⅡ阳性。结论:单克隆抗体S1D8的制备为基于毒素分子作为靶分子的EHEC免疫诊断、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拉米夫定已广泛运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其疗效得到国际公认,但长期使用后出现的病毒耐药问题同时也引起广泛注意.拉米夫定耐药主要是指HBV P基因区出现YMDD变异,临床表现为病情反复,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但相关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有HBV多重变异参与.  相似文献   
57.
目的构建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的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I型志贺毒素(StxI)双抗体夹心免疫检测法,用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感染的临床快速诊断。方法采用两株针对StxI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2F6-F8和8E7-E6,构建双抗体夹心TRFIA,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稳定性;以PCR检测stxI基因结果为金标准,以TRFIA、ELISA、Duopath~?Verotoxins免疫胶体金检测试剂盒,检测54例StxI毒素粗提物,比较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与PCR法的一致性。结果建立的以StxI为靶向分子的TRFIA,可以在2h内完成对StxI检测,检测最大稀释倍数为1:1 000的StxI阳性菌株毒素粗提物样本,灵敏度比ELISA提高了约2个数量级。Stx I的TRFIA与StxII型无交叉反应,检测结果在1个月内仍保持较高稳定性。与PCR方法相比,TRFIA灵敏度(93.8%)高于ELISA(82.4%)和Duopath~?Verotoxins免疫胶体金(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性(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7.4%)均大于等于ELISA(分别为97.2%、93.3%、92.1%)和Duopath~?Verotoxins免疫胶体金(分别为100.0%、100.0%、87.0%);TRFIA检测结果与PCR一致性(Kappa=0.955)高于ELISA(Kappa=0.809)法和Duopath~?Verotoxins免疫胶体金(Kappa=0.664)。结论成功构建StxI-TRFIA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样品中StxI毒素,为TRFIA在毒素检测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亲和层析纯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Ⅱ型志贺毒素,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用抗-Ⅱ型志贺毒素分子A亚单位的抗体S1D8耦联至柱填料Sepharose 4B,制备亲和层析柱.纯化EHEC O157:H7菌体分泌的毒素分子,分别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印迹法鉴定毒素分子纯度和特异度,将纯化毒素倍比稀释,观察其对Vero细胞和小鼠的毒性作用,计算其对细胞半数致死量(CD50)和对小鼠的全数致死量(LD100);观察抗毒素血清对小鼠进行毒素攻击的保护作用.结果 通过亲和层析从EHEC O157:H7培养物中成功纯化Ⅱ型志贺毒素.SDS-PAGE显示,其A、B亚单位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2 000和7 500,纯化的毒素分子可分别与Ⅱ型志贺毒素A、B亚单位特异性的单抗结合;对Vero细胞和小鼠均存在致死作用,其CD50和LD100分别为20 ng/L和5 ng,小鼠体内抗毒素血清对毒素可有效中和.结论 成功纯化Ⅱ型志贺毒素,并证实其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设计、构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H链)CDR3区6倍重复表位基因(CDR3)6,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克隆NP30 H链(CDR3)6基因,导入PET-28(a)载体并在E.coli BL21中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用ELISA方法测定活性.结果(CDR3)6基因被成功构建、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证实其可与抗NP30抗体NP48及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反应.结论(CDR3)6部分保留了抗独特型抗体表位的亲和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制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TT经溴化氢活化后与己二酰肼形成TT-酰肼基衍生物,在碳二亚胺作用下与HBsAg共价结合.将结合物、HBsAg及乙肝疫苗免疫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7、14、21、28 d取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于第7、28天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脾单个核细胞(mouomlclear cells,MNC)分泌HBsAg特异性IFN-γ和IL-2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了HBsAg-TT结合物,该结合物诱导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滴度均较单独免疫HBsAg及乙肝疫苗组高,主要以IgG2a抗体为主,且分泌IFN-γ和IL-2的淋巴细胞数也显著增加.结论 用该方法 制备的HBsAg-TY结合疫苗,不仅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还可诱导以TH1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