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目的研究56例胃癌姑息性切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探讨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以其提高CT的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对56例胃癌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种植性转移15例,占83.33%(15/18),远处转移4例,占100%,包括肝转移2例,卵巢转移2例,局部侵犯转移29例,占85.29%(29/34)。结论多层螺旋CT对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患者术前评价和指导术后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3.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我国曾有报告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总数的 0 6 %及 0 9% [1] 。其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 ,多发生于皮肤 ,亦见于接近皮肤的粘膜以及软脑膜等处。最近我们发现 1例颏部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 ,并相继出现颌下淋巴结及胆囊转移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病人男性 ,5 1岁。右颏部自幼生有皮肤痣 ,于 1995年10月出现破溃 ,手术切除后复发 ,出现菜花样肿物 ,行 2次冷冻后治愈 (无病理 )。 1997年 9月原手术部位又出现肿物 ,生长较快 ,伴左颌下淋巴结肿大 ,行局部切除术 ,并取出3枚淋巴结 ,病理示…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对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根治度和安全性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断为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的患者共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8 ~ 74岁,平均年龄(60±8)岁.选取同期开腹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患者46例(与所选配对病例手术时间上下相差在5个月内),与腹腔镜组逐一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物学特征、手术范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不同切缘宽度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MVI)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快速康复外科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9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MVI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缘宽度分组为宽切缘组(切缘≥10 mm,n=39例)和窄切缘组(切缘<10 mm,n=57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分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无复发生存(RFS)和总生存(OS)情况;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切缘宽度对原发性肝癌合并MVI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 结果宽切缘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窄切缘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切缘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RFS为33.3%,累积OS为41.0%;窄切缘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RFS为24.6%,累积OS为36.8%。宽切缘组累积RFS高于窄切缘组(Log-Rank χ2=4.029,P=0.045),两组累积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837,P=0.402)。肿瘤直径、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包膜完整性及切缘<10 mm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5 cm、肿瘤多发灶、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辅助治疗是保护因素。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宽切缘对原发性肝癌合并MV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没有影响,增加切缘宽度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但不改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不同浓度丹参酮IIA(0.5、1、2、4 μg/mL)作用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丹参酮IIA(2 μg/mL)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亚单位、IκB-α、磷酸化IκB-α、IKK-α/β、磷酸化IKK-α/β的水平;ELISA法检测p65亚单位的DNA结合活性。 结果:MTT结果显示,丹参酮IIA(1、2、4 μg/mL)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呈明显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凋亡分析显示,丹参酮IIA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IIA处理组细胞p65、IKK-β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IκB-α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但其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KK-α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表达变化均不明显(均P>0.05);NF-κB亚单位p65的DNA结合活性明显下降。 结论:丹参酮IIA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降低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采用切除原发灶、廓清区域淋巴结及肝固有动脉置入埋藏药物输注泵(DDS)术后给予局部和全身化疗等治疗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2例行全胃切除,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2例行直肠癌切除骶前吻合。患者12例均经胃网膜右动脉放置DDS泵于肝固有动脉。无手术死亡。术后给予DDS泵局部化疗,方案为第1天灌注奥沙利铂130mg/m2,3h泵入,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每天2000mg/m2,分两次饭后30min内口服。每3周为1个疗程,化疗4~8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CT观察疗效。7例患者至今存活,且肝内转移灶明显变小甚至消失,最长生存期3年,死亡5例,且治疗过程中肝内转移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对加以选择的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患者实施手术切除原发灶、廓清区域淋巴结同时于肝固有动脉放置DDS泵,术后局部应用奥沙利铂及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PTEN、P7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癌组织中PTEN和P73蛋白的含量.同时取同期无远处转移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PTEN在远处转移组、局部淋巴结转移多于4枚组的高表达率均低于无远处转移组和局部淋巴结转移4枚及不足4枚组(P<0.05),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高表达率反而逐渐降低(P<0.05).P73在远处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之间的高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部淋巴结转移4枚及不足4枚的患者较转移多于4枚的患者呈现低表达(P<0.05);且在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3组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1.7%、75.0%、76.9%,3组间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结论 PTEN基因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局部和远处转移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