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观察不同含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c acid,DHA)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凋亡形态学检查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0和45mg/L的EPA或DHA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存活率(P<0.01)。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检测bcl-2和Ga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2.
胃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现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源性肿瘤8例,总结并初步探讨其CT表现,以期对今后的CT诊断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CT检查胃神经源性肿瘤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2~70岁,中位年龄4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  相似文献   
43.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雪峰  张志栋  李勇  焦志凯 《河北医药》2008,30(8):1126-1127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合理的诊疗方法,以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分析7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保守治疗可以治愈大部分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但开腹手术仍然不可避免,适时的病情评价非常重要.结论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采用切除原发灶、廓清区域淋巴结及肝固有动脉置入埋藏药物输注泵(DDS)术后给予局部和全身化疗等治疗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2例行全胃切除,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2例行左半结肠切除,2例行直肠癌切除骶前吻合。患者12例均经胃网膜右动脉放置DDS泵于肝固有动脉。无手术死亡。术后给予DDS泵局部化疗,方案为第1天灌注奥沙利铂130mg/m2,3h泵入,第1~14天口服卡培他滨每天2000mg/m2,分两次饭后30min内口服。每3周为1个疗程,化疗4~8个疗程,2个疗程后复查CT观察疗效。7例患者至今存活,且肝内转移灶明显变小甚至消失,最长生存期3年,死亡5例,且治疗过程中肝内转移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对加以选择的胃肠道癌合并同时多发性肝转移患者实施手术切除原发灶、廓清区域淋巴结同时于肝固有动脉放置DDS泵,术后局部应用奥沙利铂及口服卡培他滨化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5.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腹膜种植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实验通过对胃癌高侵袭转移细胞株表面hB7-1,MHCⅠ、Ⅱ的表达以及hB7-1基因转染对其生长特性和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基因治疗提供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IL-6、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肝损伤中的作用,及重组人白介素-2(IL-2)、川芎嗪的治疗价值。方法:SD大鼠112只,随机分为14只,每组8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内注射诱发大鼠AP动物模型,检测血浆IL-6、SOD、MDA、ALT、AST、LDH、LIP、AMY,并观察肝、胰病理变化。结果;①AP组血浆AMY、LIP、ALT、AST、LDH明显升高(P<0.05或0.01),镜下可见胰腺水肿、炎细胞浸润、坏死1肝脏肝窦充血、细胞浊肝及坏死,且损伤程度随时限延长而加重;②AP各组血浆IL-6明显升同(P<0.01);③AP各组MDA明显高(P<0.01)、SOD明显降低(P<0.01)。④IL-2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有IL-2、川芎嗪联合且与NS组比较血浆IL-6、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SOD明显升高(P<0.05),胰、肝病理损害程度减轻,并且AMY、LIP、ALT、AST、LDH均明显降低(P<0.05),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联合应用组降低IL-6、MDSA水平和减轻胰腺坏死优于单药组。结论:①IL-6、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程度和明显升同,起损伤作用,而SOD明显降低,其保护作用减弱。检测血浆IL-6、MDA、SOD可作为判断AP合并肝脏损伤程度和预后的指标;②大鼠急性胰腺合并肝损伤过程中应用IL-2、川芎嗪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联合应用于亿于这两药的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不同切缘宽度对原发性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MVI)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快速康复外科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9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MVI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切缘宽度分组为宽切缘组(切缘≥10 mm,n=39例)和窄切缘组(切缘<10 mm,n=57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分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无复发生存(RFS)和总生存(OS)情况;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切缘宽度对原发性肝癌合并MVI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 结果宽切缘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窄切缘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切缘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RFS为33.3%,累积OS为41.0%;窄切缘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RFS为24.6%,累积OS为36.8%。宽切缘组累积RFS高于窄切缘组(Log-Rank χ2=4.029,P=0.045),两组累积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0.837,P=0.402)。肿瘤直径、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包膜完整性及切缘<10 mm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5 cm、肿瘤多发灶、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辅助治疗是保护因素。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宽切缘对原发性肝癌合并MV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没有影响,增加切缘宽度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但不改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49.
背景中医学理论认为脾虚症能反映疾病的本质,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脾虚症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研究中医脾虚症与胃癌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健脾益气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其影响.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妇产科.对象选择2000-10/2002-05在本院外科住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02例(同期该类患者450例),男59例,女43例;年龄31~74岁,平均55.6岁.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102例患者分为胃癌无脾虚症和有脾虚症两组,并将有脾虚症组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与手术+健脾治疗组.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健脾治疗组在手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健脾益气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广东省利民制药厂生产,主要成分党参、黄芪),1次/d,共8 d.术后第9天静脉抽抗凝血2mL用于相关免疫指标测定.主要观察指标分析统计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等.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102例胃癌患者中有63例(61.8%)合并不同程度的脾虚症.有脾虚症组与无脾虚症组患者相比,其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的构成比不同,有脾虚症组T3~T4,低分化腺癌以及3,4站淋巴结转移患者较多,TNM分期Ⅲ,Ⅳ期者较多(P<0.05).有脾虚症组胃癌患者手术+健脾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RBC-C3bRR,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脾虚症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合并脾虚症患者的预后比不合并脾虚症患者差.脾虚型胃癌患者术后合并应用健脾益气中药可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对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根治度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断为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的患者共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8 ~ 74岁,平均年龄(60±8)岁.选取同期开腹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患者46例(与所选配对病例手术时间上下相差在5个月内),与腹腔镜组逐一配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物学特征、手术范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