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1982年,Lourie首次报告骶骨不全骨折(sac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SIF) SIF 是一种应力性骨折袁与创伤性骶骨 骨折不同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袁SIF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遥 目前袁学者们已认识到SIF 是引起老年人袁尤其是女性下腰 痛的一个独立病种遥近年来袁不断发展的新技术虽然对SIF 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袁但SIF 的漏诊率、误诊率仍极高。学者们对其认识不足遥本文就SI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比小腿、前臂等部位较少见,临床中易忽视而延误诊治。我院自1999年3月共收冶足部外伤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14例,采用足背网状切口减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肩胛颈骨折合并腋血管损伤的诊断、显微外科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针对不同损伤部位,采取骨折固定血管探查,进行血管修补和自体静脉及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血管损伤。结果本组7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经1年以上随访,患肢功能良好。结论明确肩胛颈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诊断,采用适当的内固定及血管修复,不仅可避免肢体缺血坏死,还可恢复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儿童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在MRI与X线下出现的时间以及形态的差异。方法:57名健康男孩志愿者,按年龄分成5个组,从5岁组到9岁组。每组分别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采用FLASH2d梯度回波加脂肪抑制序列行右腕关节扫描及CR射片。观察尺骨远端在MRJ及X线片上的不同表现。结果:尺骨远端骺软骨在MRI下呈高信号表现,外形近似于成熟的尺骨远端,骺软骨在X线下不显影;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最早在MRI下表现为一条低信号带,位于高信号表现的骺软骨中,平行于干骺端,此信号带在X线下不能显影;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后在MRJ下呈粟粒状的低信号表现,位置靠近干骺端,并非骺软骨中央,骨化中心与干骺端呈两种信号强度,X线下骨化中心表现一粟粒状影。结论:尺骨远端次级骨化中心在MRJ下的出现时间较X线下早,最早在MRJ下表现为一条低信号的临时钙化带。  相似文献   
35.
骨密度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效果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提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观察骨密度对内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取成人股骨上段防腐标本20只,测量股骨颈骨密度值。根据骨密度值高低,将标本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两组的骨密度值有显著差异(P<0.01)。将标本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均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后行负载实验,比较两组固定的强度。结果:骨密度低的B组标本在400N载荷下的骨折位移明显大于骨密度高的A组(P<0.01),且最大负荷也明显小于A组(P<0.01)。结论:骨密度对股骨颈骨折固定的强度有直接影响,骨密度值可作为预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6.
发生后踝骨折的两种不同类型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与后踝发生骨折的单纯踝关节骨折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调查1685例成人胫腓骨骨干骨折、1871例单纯踝关节骨折,埘这两种骨折中存在后踝骨折的患者的致伤原因、损伤机制等进行分析.结果 168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中.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其中28例为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28例患者平均年龄(41.1±11.8)岁.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1871例,发生后踝骨折患者330例,330例患者平均年龄(42.6±15.9)岁.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发生率大于单纯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发生率.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与有后踝骨折的单纯踝关节骨折的外踝与后踝同时骨折发生率、腓骨骨折线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胫骨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是一种有规律的特殊类型骨折,这种骨折与单纯踝关节骨折中存在的后踝骨折在受伤机制、治疗原则方面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7.
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作者2年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15例。固定方法有:前环骨折采用钢板固定;后环骨折分离采用骶骨棒,四孔方形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随访时已有12例下地行走,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克氏针加拉力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42侧),其中Sanders分型II型23侧,III型17侧,IV型2侧.术后4周拔除外露克氏针,术后6~12个月去除拉力螺纹钉.结果:术后并发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清创换药后,局麻下直接缝合治愈.术后随访8.5~25个月,平均12.7个月.所有患者跟骨后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外形及高度恢复满意,但部分患者跟骨宽度恢复不满意.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价标准,本组90~100分18侧,80~90分12侧,70~80分9侧,60~70分3侧.结论: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显露充分、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软组织创伤小、切口感染风险低等优点,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微创侧卧位置入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男22例,女6例;左侧18例,右侧10例;年龄21~46岁,平均37.3岁.根据AO分型:A1型4例,A2型5例,A3型4例;B2型5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数、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5 min(40~115 min),平均出血量为133 mL(90~240 mL),术中平均透视时间为103 s(54~216 s).所有患者术后获8~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疗效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4]评定:优22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无明显的术后近期并发症. 结论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及无需牵引床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供选择的术式,但急诊手术患者应慎用,多发伤患者应属禁忌.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后足复合损伤的创伤机制、距骨骨折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2004年9月~2008年5月收治的10例后足复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伤原因及诊疗过程中距骨骨折漏诊情况,提出预防漏诊的对策。[结果]后足复合损伤多见于高处坠落及交通事故伤,本组3例距骨骨折漏诊。[结论]轴向负荷作用以及踝关节强烈背屈伴或不伴内外翻是造成后足复合损伤的主要创伤机制。细致的临床查体,结合CT检查是减少漏诊,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