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脉理论是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基础, 从《伤寒论》到《脾胃论》, 外感、内伤诊断体系的建立, 经脉理论无不为其贡献了重要的理论组织素材和临床实践经验, 针灸临床中包含的腧穴载录症状及总结的某些规律被大方脉吸收借鉴, 显示了其在临床诊疗方面的积极意义, 然而中医经脉理论虽历史悠久, 其治疗手段在病症、腧穴、针灸方法、刺激量等方面多有探索, 却未形成具有针灸特色的外感、内伤辨治体系。本文从经脉学术发展历史出发, 就中医针灸在内伤诊治中的贡献与局限进行了回顾与分析, 以期对目前中医的学习和认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所涉及的肝郁脾虚证之中,长久以来也进行了大量关于逍遥散调节作用与肝郁脾虚证发病机制内在联系与规律的研究。文章从分子机制研究的侧面着手,探讨了逍遥散方证研究的思路,以期为今后包括逍遥散与肝郁脾虚证在内的方证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对分娩结局和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分娩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难产率为6.7%,对照组产妇的难产率为63.3%,观察组的难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和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联合分娩球护理可以明显减少产妇的难产率,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4.
杨艺珺  潘秋霞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319-1320
2010年3月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从而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同时也是落实<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保障措施[1].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方法是研究代谢组在某一时刻细胞内所有代谢物的集合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对应关系。中医证候是对机体病理状态的宏观概括,代谢组学研究内容则反映出宏观状态下机体的微观表现。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从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证候进行的研究方向、成果与不足进行论述,并提出研究展望,为深入研究中医证候微观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诊疗思维方法,其思想起源于《伤寒杂病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方证理论的思想来源,方证辨证与方证相关的区别,以及方证辨证与其他8种辨证方法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入手,对这一辨证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作出了初步分析。方证辨证有别于方证相关,集辨证与论治于一体,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方证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相对应,强调抓主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证辨证法在临床辨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中海马自噬标志蛋白Belin-1及LC3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逍遥散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5):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采用21 d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elin-1、LC3表达情况。结果:Belin-1、LC3在各组中较正常组均有较明显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明显下调Belin-1、LC3的表达(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抑郁症大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lin-1、LC3表达有变化,提示自噬可能是抑郁症发病机制之一,且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自噬标志蛋白Belin-1、LC3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抑郁大鼠大脑皮层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探讨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IS)方法制备抑郁大鼠模型,造模前30min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持续21d。通过观察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观察逍遥散对抑郁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常规HE染色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病理形态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内质网应激(ERS)信号分子PERK和Caspase-12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核因子κB(NF-κB)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可有效减轻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使抑郁大鼠糖水消耗量与旷场实验中大鼠的直立次数、水平穿格数、修饰次数增加(P<0.01);改善抑郁大鼠大脑皮层病理结构;使大脑皮层PERK、Caspase-1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和NF-κB含量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19.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指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笔者导师用针刺治疗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医“结”的学术理论肇端于先秦,形成于东汉,充实发展于金元。“结”理论的产生是中医学建构复杂病机理论的客观需要。《黄帝内经》时期“结”的概念零星出现在医籍中,到东汉时期《伤寒论》开始将“结”作为某种发病机理,隋代《诸病源候论》在继承秦汉以来“结”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加以规范、阐释并初步形成更为系统的病因病机理论,金元时期朱丹溪从临床痰饮与瘀血理论出发,突破性地提出痰瘀胶着成“结”,开拓了中医复杂病机的先河,为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想启发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