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81例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中 12例近期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12例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70岁。膀胱移行细胞癌T2 4例 ,T3 8例 ;G2 7例 ,G3 5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4例 ,回肠膀胱坏死 2例 ,乙状结肠前列腺窝嵌入打折 2例 ,内疝 2例 ,伤口感染不愈合裂开 2例。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7~ 32d ,平均 13d内分别行肠管粘连松解术、回肠膀胱重建术、坏死肠管切除术及伤口清创术。术后随访 6~ 12个月 ,平均 7.7个月 ,患者均恢复良好 ,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结论 回肠膀胱术后易发生粘连肠梗阻、回肠膀胱坏死及内疝等并发症 ,完备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时妥善的再手术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Indiana膀胱的改良[RowlandRG,etal.JUrol,1994,152:2247]Indiana膀胱是从Gilchrist术式改良的一种可控性皮肤造瘘尿流改道术。作者于1988年5月~1992年8月对69例病人作了改良的Indiana膀...  相似文献   
23.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往往依据临床症状、直肠指诊和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经直肠B超.CT等辅助检查,但各种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对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仍有明显不足。术前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是穿刺病理活检,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24.
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术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患者资料.男232例,女173例.平均年龄(57.2±14.2)岁.肾癌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28例,肾盂癌及输尿管癌分别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96例及49例,肾脏良性疾病致肾功能丧失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32例.根治性切除在Gerota筋膜外进行,切除界限背侧为Gerota筋膜与侧椎筋膜问、腹侧为Gerota筋膜与肾前融合筋膜间的潜在间隙;良性肾切除则直接切开Gerota筋膜,于Gerota筋膜与肾周脂肪囊问的疏松纤维组织间进行游离.在肾脏外周数个相对无血管平面间进行分离、切割,完整切除肾脏、肾周脂肪囊. 结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和单纯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2±48)min,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平均手术时间(245±62)min.失血量中位值100(10~2500)ml,术后引流量中位值150(0~1152)ml.输血15例(3.70%),输血量中位值400(400~1650)ml.中转开放4例(0.99%),黏连严重2例,肾蒂暴露困难及出血各1例.平均拔管时间(3.9±1.8)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2.7±1.2)d,术后平均住院日(8.6±3.8)d. 结论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利用后腹腔镜下的放大优势,在肾脏周围的数个相对无血管平面进行游离,解剖层次清楚,符合外科原则,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是后腹腔镜下肾切除的首选术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作为急诊手术解除前列腺增生(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性的对42例BPH并发的AUR患者急诊进行了TUR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6周复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所有42例均在来诊后24h内进行手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输血,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拔除尿管时间4.5d(3~5d),平均住院时间6.2d(5~7d),术后6周复查IPSS及QOL评分由尿潴留前平均25.4±4.9及5.3±0.6分别下降至6.2±1.9及1.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平均10.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选择适当病例,TURP可以急诊用于解除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急性尿潴留,其方法安全、有效,可以免除术前长时间留置尿管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6.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误诊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从1984年起共收治4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其中11例因B超为低回声或(和)CT为中高密度而误诊为肾癌。将11例误诊者与典型错构瘤的脂肪成分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者脂肪密度仅占21.1±1.4%,而后者为67.1±18.9%。提出避免误诊的几点经验,确难鉴别者应考虑动脉造影或术中冰冻活检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7.
创伤性后尿道长段缺损的病人,经会阴切口,以游离包皮皮管一端与尿道断端吻合,另一端经尿生殖隔瘢痕切除,建立的通道套入膀胱,代替缺损的尿道。包皮皮管靠囊性支架管固定于通道创面,便于愈合形成尿道。治疗4例,随诊1.5~2年,效果良好。手术简单,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28.
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附153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中重度慢性前列腺炎 15 3例 ,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 2 0例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133例 ,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标准 (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 (EPS)指标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评估疗效。应用敏感抗生素、α1受体阻滞剂、选择性COX 2抑制剂、中成药等联合治疗 1.5~ 5个月 ,对比分析疗效。 结果  15 3例平均随访 11.8个月 ,行两次CPSI,平均 13.4分 ,与治疗前平均 32 .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0 1)。依据CPSI进行疗效判定 ,治愈 15 .7% ,显效 4 9.1% ,有效 18.8% ,无效 16 .7% ,总有效率 83.6 % ;治疗后平均WBC 11.6个 /HP ,与治疗前 (32 .4个 /H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0 1)。 2 0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后两杯判定试验 (PPMT)法行细菌培养 ,14例转为阴性 ,转阴率 70 .0 %。 结论 两杯判定试验对慢性前列腺炎分类简单易行 ,CPSI是一种较好的疗效评价方法 ,合适的抗生素、α1受体阻滞剂、选择性COX 2抑制剂和中药等联合应用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9.
睾丸间质细胞瘤(Interstitial cell tumor of testis)属于睾丸性腺间质功能性肿瘤。来源于睾丸间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具有分泌性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因最早(1850)由Leydig氏研究。睾丸间质细胞又称为Leydig氏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瘤又名为Leydig氏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 睾丸间质细胞瘤于1895年由Sacchi氏首先报告。此瘤较为罕见,约占睾丸肿瘤的  相似文献   
30.
经尿道治疗小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探讨小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颈梗阻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6年12月~1999年1月,经尿道治疗小前列腺增生患者66例,其中27例行单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39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加膀胱颈内切开术(TURP+TUIBN)。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术前前列腺重量及手术切除重量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从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两个方面比较两组治疗〈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