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犬活体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犬活体肝移植接近于临床实际,能模拟临床活体肝移植的全部过程.应用非体外转流和分流方法建立犬活体肝脏移植模型,以期为开展临床活体肝移植提供实验数据.方法:①实验材料:实验于2006-05/2007-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研究所完成,选用健康本地杂种犬36只,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将36只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共行非转流条件下犬活体肝脏移植手术18对次.活体供肝组行标准Ⅰ,Ⅱ,Ⅲ叶左半肝切取术.受体组先行左侧Ⅰ,Ⅱ,Ⅲ,Ⅳ,Ⅴ叶肝脏组织切除,在新肝植入后,再切除原肝残留Ⅵ,Ⅶ叶肝组织.③实验评估:检测动物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存活期;犬死后当天行尸体解剖明确死亡原因.结果:成功建立非转流犬活体肝移植模型14只.①活体供肝组手术结果:供体术中死亡1只,术后第1天因出血死亡1只,术后5 d存活率为88.2%.手术时间(183.7±32.4)min,失血量为(78.5±12.8)mL,输血量0 mL,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几乎为零,冷缺血时间(146.7±24.4)min.②受体组手术结果:术中死亡4只,其中创面出血2只,左肝静脉吻合口出血1只,1只死于急性肺水肿.术后存活14只,术后5 h存活率为85.7%;受体犬手术时间(276.7±34.1)min,无肝期0 min;失血量为(242.5±25.6)mL,输血量(230.6±47.3)mL.结论:犬是理想的活体肝移植动物模型,受体肝脏分两步切除,新肝植入期,可有效维持受体血循环稳定,免除了体外转流或门腔分流的操作,为临床开展活体肝移植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52.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分化程度高且生物代谢功能良好,并且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组织学上来源于正常肝组织,较其他来源于肿瘤源性的肝细胞系更为安全。目的:探讨中国人肝细胞系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的生物代谢功能。方法:15只食蟹猴随机分成对照组(n=5)和治疗组(n=10),均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治疗组接受以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建立的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血清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肌酐、血氨均明显上升,而白蛋白、Fischer指数则显著下降;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血清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肌酐、血氨和白蛋白均恢复。提示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生物代谢功能良好,表现出良好的肝特异性生物合成及生物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53.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4.
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原位肝移植是惟一有效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方法,但其存在供体匮乏的问题。人工肝可作为肝移植过渡支持手段。目的:观察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安全性。方法:在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结合血浆灌流对D-氨基半乳糖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食蟹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循环管路的密闭性、不良反应及监测动物的生命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取灌流型生物反应器中的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把细胞碎片与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对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模型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循环管路中有液体渗漏,未发生出血、过敏、高热及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平稳。接种后4周时,细胞碎片接种裸鼠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细胞接种裸鼠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说明新型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是安全可靠的,可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有望用于各种动物实验研究及各期临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5.
背景:目前,肝癌的遗传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收集和保护,为了保存广东省宝贵的肝癌家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建立了肝癌组织库及数据库.目的:探讨肝癌组织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以及组织库的建立和信息化管理方法.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远端正常组织及患者的血清、血浆以及从肿瘤组织中提取的核酸,分别保存组织块、核酸、血清、血浆、淋巴细胞、干细胞等,液氮或-80 ℃冷冻保存;同时建立一套信息系统用于肿瘤组织库的管理,包括标本存放位置、标本使用、实验结果、综合查询、标本废除管理等.结果与结论:收集标本45 例,其中良性肿瘤5 例,恶性肿瘤40 例,共350 份标本,1 年来肿瘤组织库运转良好.建立肝癌组织库及数据库可以对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及信息化管理,保存少见、罕见标本,达到资源保存和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6.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和技术逐渐深入人心,腹壁无瘢痕(noscar)手术引起了腹部外科界医师的极大关注,其代表技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57.
背景: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估模式来监测移植后受者免疫状态是当前的难点。目的:建立兔体内细胞毒性实验方法,验证体内细胞毒性实验能否检测出受体的免疫排斥状况。方法:建立新西兰白兔雌-雄兔皮肤移植模型,另设未作移植的雌、雄兔为对照组。取雌兔及雄兔脾脏制备脾细胞单细胞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活细胞染料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染色后制备1:1混合细胞悬液。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分别于1,2,4,8h抽取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两种荧光细胞的比例变化,计算供体特异性细胞杀伤率。结果与结论:雌-雄兔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在皮肤移植2周后可建立,混合细胞悬液输注后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比例变化不同,雄兔输注混合细胞后1,2,4,8h的杀伤率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体内细胞毒性实验可用于免疫状态监测,可以直观地反映皮肤移植模型的体内特异性免疫环境及移植物所受的免疫攻击强度。  相似文献   
58.
背景: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干细胞生长用饲养层,优于无饲养层,它能够分泌一些既促进干细胞生长又能抑制干细胞分化的因子。目的:建立CF-1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最佳的分离培养方法,分析丝裂霉素C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与时间,用于培养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方法:取孕10~15dCF-1小鼠,分离胎鼠原代成纤维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5,10,15,20mg/L)丝裂霉素C处理不同时间(1,1.5,2,2.5,3h)制备饲养层,并观察其增殖情况。将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或胚胎干细胞在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饲养层上培养,观察细胞集落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制备CF-1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最佳胎龄为13.0~14.0d。丝裂霉素C抑制CF-1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及作用时间为10mg/L,2.5h,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可以维持5~7d。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在经10mg/L丝裂霉素C处理2.5h后饲养层上能发育成典型的"鸟巢"状干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59.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分化程度高且生物代谢功能良好, 并且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组织学上来源于正常肝组织,较其他来源于肿瘤源性的肝细胞系更为安全。 目的:探讨中国人肝细胞系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的生物代谢功能。 方法:15只食蟹猴随机分成对照组(n=5)和治疗组(n=10),均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治疗组接受以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建立的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血清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肌酐、血氨均明显上升,而白蛋白、Fischer指数则显著下降;人源细胞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急性肝功能衰竭食蟹猴血清谷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肌酐、血氨和白蛋白均恢复。提示中国人肝细胞系1细胞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中生物代谢功能良好,表现出良好的肝特异性生物合成及生物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商品化的多孔微载体: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何种更适合于微重力条件下培养CL-1细胞.方法 采用RCCS旋转培养系统.在50 ml水平微重力旋转培养CL-1细胞.分别对接种至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的细胞进行动态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和功能学检测.结果 CL-1细胞在两种载体上均可粘附生长,并于第9天达到生长高峰.细胞计数结果提示cultispher S的细胞密度可达到4×10 6个/ml.在第10、11、12天,cytopore 2组的上清中自蛋白浓度明显高于cultispher S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10、11天,cytopore 2组的上清中尿素浓度明显高于cultispher 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ytopore 2培养的CL-1细胞计数低于Cultispher S组,但功能好于Cultispher S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