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肝脏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黄酮类化合物落新妇甙可作为递氢体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可能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发挥作用。目的:观察落新妇甙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大剂量干预组。干预组小鼠于缺血前24h和1h分别给予10或40mg/kg的落新妇甙腹腔注射,然后建立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ELISA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含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结果与结论:落新妇甙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干预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上升(P〈0.01);干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较模型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小、大剂量干预组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渐次降低,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0.05,大剂量干预组P〈0.01)。落新妇甙保护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结果提示,落新妇甙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本病影像学表现,以达到提高定性诊断率及与壶腹周围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16例行上胃肠遭钡餐检查。6例同时行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4倒内窥镜检查。结果:腺癌13例,腺瘤、平滑肌瘤及脂肪瘤各1例。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为腔内菜花样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癌性溃疡形成,管腔狭窄,管壁僵硬。良性肿瘤表现为充盈缺损,边界清楚税利,粘膜无破坏。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CD44,CD90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州总医院2002至2012年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10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90,CD44的表达,并对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44和CD90的表达相关关系经Spearman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5,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与CD90高表达(HR=2.765,P=0.002)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CD90高表达的患者与CD90低表达患者的肝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术后5年总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40.4% vs57.6%)(P<0.05)、(12.7%vs 61.1%) (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肿瘤大小(HR=1.743;P=0.037)、AFP(HR=2.291;P=0.004)、肿瘤分化(HR=0.283;P<0.001)、CD44(HR=1.977;P =0.029)、CD90(HR=1.883;P=0.041)表达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CD44高表达的患者与CD44低表达患者的肝切除术后5年总生存率有显著差异(16.6%vs 62.7%) (P<0.001),CD44和CD90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比CD44或CD90低表达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10.7%vs 54.5%)(P <0.001).结论:CD90与CD44的高表达相关,CD90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二者均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7.
背景:肝脏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黄酮类化合物落新妇甙可作为递氢体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可能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发挥作用。
目的:观察落新妇甙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干预组和大剂量干预组。干预组小鼠于缺血前24 h和1 h分别给予10或40 mg/kg的落新妇甙腹腔注射,然后建立70%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ELISA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含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
结果与结论:落新妇甙干预能有效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干预组肝组织丙二醛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上升(P < 0.01);干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较模型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1);小、大剂量干预组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渐次降低,与半定量RT-PCR结果相符(小剂量干预组P < 0.05,大剂量干预组P < 0.01)。落新妇甙保护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显示出剂量-效应关系趋势。结果提示,落新妇甙干预能减轻小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改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机制可能在于其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合并Ⅳ级门静脉血栓(PVT)者肝移植时门静脉重建的方法.方法 合并Ⅳ级PVT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例,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和肝性脑病.术前4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脾肾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术.术前均明确诊断为Ⅳ级PVT.6例均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4例采取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其中2例将门静脉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吻合,2例将门静脉与胆总管旁曲张静脉吻合.另2例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1例将结肠中动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另1例将供肝门静脉与受者的肝总动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吻合.结果 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1258±345) ml/min,1例术后2个月死于腹腔感染,其余3例分别随访14、16和17个月,门静脉血流均保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肝功能正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所减轻.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2275±247)ml/min,1例术后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术后47 d死于腹腔感染;另1例目前已随访33个月,肝肾功能良好,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各时间点的AST和ALT均优于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者.结论 合并Ⅳ级PVT者肝移植时采用供肝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临床效果满意;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通道有利于移植肝功能的早期恢复,但只能作为合并PVT者肝移植时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肝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0d缓解;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逆转。10例受者顺利出院。出院后,3例分别于术后第5个月、第7个月、第19个月死于肝癌复发,1、2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至今最长存活的1例已达4年余。获长期存活的受者肝癌肝切除术前原发病均为小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时肝癌均符合Milan标准。结论小肝癌行肝癌肝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肝癌复发且符合Milan标准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患者仍有可能获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