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0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491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42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505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2018篇
内科学   1032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329篇
特种医学   6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86篇
综合类   3908篇
预防医学   1874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1409篇
  18篇
中国医学   1590篇
肿瘤学   495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717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710篇
  2006年   756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571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38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26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先天性佝偻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佝偻病是一种维生素D缺乏而使钙磷代谢失常的全身性疾病先天性佝偻病即在新生儿时期就有佝偻病的临床、X线表现。为了探讨大庆地区先天性佝偻病的患病率发病因素以及X线诊断,于1983年1~3月对我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182例新生儿进行骨X线摄片,并对产妇妊娠期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于1987年4~6月,按全国小儿尿筛查方案,在大庆市部分地区对6566名小儿行尿筛查。其中尿沉渣连续4次红细胞>5个/HP 的67名,随访18个月。随访项目有询问病史、体检,每周查尿常规1~2次,并查尿中红细胞形态。查ASO、HBsAg、免疫球蛋白、肝功能、肾图、胆固醇、BUN、血浆蛋白、肾B 超及静脉肾盂造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尿管和膀胱冲洗,第8天起每天用TDP照射腹部30 min,连续5天。电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于术后第8天-第12天采用电针治疗,穴取三阴交、足三里、外关、水道、归来等。比较2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和住院天数。结果:电针组术后第14天膀胱功能恢复、尿潴留、尿失禁人数分别为51例(51/55)、4例(4/55)、0例,第28天分别为53例(53/55)、2例(2/55)、0例;常规组第14天分别为27例(27/55)、25例(25/55)、3例(3/55),第28天分别为43例(43/55)、11例(11/55)、1例(1/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膀胱功能恢复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平均尿流率比较,电针组均优于常规组(P<0.01或P<0.05);电针组术后住院天数为(21.1±3.3)天,常规组为(25.5±3.5)天,电针组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以促进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的及早恢复,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有益于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和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5.
采用微信、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五代应用技术(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5,H5)技术、应用程序(Application, APP)、虚拟电话、网上语音/视频相结合,迭代研发基于慢性病/传染病患者参与的临床评价随访APP平台,包括患者端、医生端、管理模块,开展结局评价为目标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以慢病/传染病为示范,建立患者参与的真实世界临床随访模式,高效地促进慢病/传染病医院、医生、随访者、患者联动,延伸医疗服务,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性,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通过将平台应用于新冠肺炎恢复期孝感地区的患者,对收集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平台使用满意的患者占比95.7%,说明该平台得到新型冠状病毒恢复期患者的认可,这一平台具有可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构建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 TMP)干预治疗顺铂(cis-Dichlorodiammine platinum, DDP)所诱导的药物性聋大鼠的实验研究,探讨实验中自噬蛋白Beclin1及LC3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将110只SD大鼠分成为空白组45只和模型组65只,分别采用腹腔注射盐水和顺铂塑造模型,各组随机选取5只进行模型评定,将余下的100只大鼠等分成为盐水组、盐水+TMP组、顺铂组、顺铂+TMP组和抑制剂组,盐水组大鼠腹腔注射盐水;盐水+TMP组大鼠腹腔注射盐水和TMP;顺铂组大鼠腹腔注射DDP;顺铂+TMP组大鼠腹腔注射DDP和TMP;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DDP和自噬抑制剂3-MA。末次给药后,采集耳蜗样本,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耳蜗组织中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免疫组化的检测川芎嗪对顺铂所致药物性聋大鼠耳蜗组织中Beclin1及LC3的结果中显示,与盐水组比较,除抑制机组外,其余各组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量增强(P<0.01);与顺铂组比较,顺铂+TMP组蛋白表达量增强(P&l...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清热通腑汤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真性球麻痹痰热腑实证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在安康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真性球麻痹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给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通腑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舌强语謇、饮水发呛、痰多或咳痰、便秘便干、腹胀)、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分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ideo T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结果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64%(46/55)明显高于对照组58.18%(3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舌强语謇、饮水发呛、痰多或咳痰、便秘便干及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巴戟天多糖调控线粒体自噬通路减轻小鼠骨骼肌萎缩的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巴戟天多糖低剂量组、巴戟天多糖中剂量组、巴戟天多糖高剂量组、巴戟天多糖高剂量+EX-527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尾部悬吊法建立小鼠骨骼肌萎缩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及模型组小鼠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7 d。比较各组小鼠胫前肌与体质量的比值变化;分离胫前肌组织,观察各组小鼠肌纤维萎缩状况并比较胫前肌相对横截面积;检测各组小鼠胫前肌IL-18、IL-1β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胫前肌中线粒体结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胫前肌SIRT1/叉头盒转录因子O3(FOXO3)/PTEN诱导性激酶蛋白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胫前肌与体质量比值、胫前肌相对横截面积以及胫前肌组织SIRT1、PINK1、FOXO3、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胫前肌组织IL-18、IL-1β含量均明显升高(P<0.0...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检测MicroRNA-939(miR-939)和性别决定区相关HMG族盒蛋白4(Sry-related HMG box 4,SOX4)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中的表达水平,评估miR-939在SOX4调控肠神经嵴前体细胞(enteric neural crest c...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分析不同肠道病毒分型感染的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1年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46例HFMD患儿的病例信息,按不同肠道病毒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组(n=26)、肠道病毒71型组(n=5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组(n=264),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构建儿童HFMD合并脑干脑炎风险列线图模型,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HFMD患儿年龄主要分布在1~3岁(81.21%),男女比例为1.56∶1,发病主高峰为6~8月、次高峰为10~11月,2017年以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为主,2018~2021年以肠道病毒通用型感染为主。3组之间年龄、住院天数、是否发热、发热分型、发热持续天数、疱疹、斑疹、口部皮疹、膝关节皮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HFMD合并脑干脑炎的发生与住院天数及发热持续天数较长、丘疹及肠道病毒71型阳性呈正相关,与出疹天数较长呈负相关(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发生儿童HFMD合并脑干脑炎概率为85.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0。校正曲线显示,实际概率与预测概率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基本对全阈值概率净收益明显。结论 儿童HFMD季节性明显,呈双高峰,肠道病毒通用型是近年HFMD优势病原,感染不同肠道病毒的临床特征不同,风险列线图模型对儿童HFMD合并脑干脑炎具有良好的早期预测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对预防和诊治儿童HFM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