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眼科学   1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肿瘤血管形成、浸润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HIF-1α阳性细胞为肿瘤细胞核染色、部分胞浆染色,HIF-1α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HIF-1α二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s=0.946,P<0.001).结论 HIF-1α的高表达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的浸润、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游志鹏  姜德咏 《眼科学报》2004,20(4):219-221
目的:观察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硅油取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41只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病例资料,并随访5~18个月,分析其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除3例因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增加。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视网膜脱离。结论: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硅油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及眼内注药治疗外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1例(11只眼)确诊为真菌性眼内炎者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随访1~3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1例中,有5只眼保存有用视力,眼前手动2只眼,光感1只眼,眼球萎缩2只眼,1只眼因术后疼痛行眼球摘除。结论 真菌性眼内炎的预后不佳,早期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可拯救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44.
游志鹏  姜德咏 《眼科》2004,13(6):351-354,i001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N 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6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 +NAC治疗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 1、6、12、2 4、4 8、72小时组 ,每组 5只 ,以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时期视网膜中ICAM 1的表达 ,每只大鼠处死前行视网膜电图 (ERG)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在 6小时开始检测到ICAM 1mRNA的表达 ,在 2 4小时表达最强 ,以后逐渐减弱。在 12小时才能检测到ICAM 1蛋白的表达 ,2 4小时表达最强 ,缺血再灌注 +NAC治疗组在再灌注 6小时亦能检测到ICAM 1mRNA的表达 ,在 12小时能检测到ICAM 1蛋白的表达 ,但低于同期缺血再灌注组的表达水平 (P <0 0 5 )。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 6小时后各期ERGb波振幅明显低于同期缺血再灌注 +NAC治疗组(P <0 0 5 )。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CAM 1参与其病理损伤过程 ,NAC可通过抑制ICAM 1的表达而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5.
玻璃体切割治疗Coats病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Coats病所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10例(11眼)因Coats病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引流、硅油眼内填充术,术后随访5~20个月。结果 术后视网膜复位11眼(100%),11眼均保持术前视力,有8眼术后视力有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能使Coats病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提高或保存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诱导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大鼠晶状体器官离体培养后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NF-κBmRNA的表达.结果随过氧化氢损伤时间的延长,晶状体上皮细胞内NF-κB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培养3h为24.18±8.54,12h为47.58±9.14,24h为62.48±8.22),与晶状体混浊程度正相关(r=+0.897,P<0.001).结论过氧化氢可以诱导鼠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mRNA的表达,后者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1/3剂量维替泊芬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方法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造影(ICGA)检查并结合患者的病史诊断为慢性CSC患者10例10眼,采用1/3剂量维替泊芬及经专用激光裂隙灯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维替泊芬注入8 min后,在吲哚菁绿的引导下激光照射30 s。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3个月;随访期间进行最佳矫正视力、FFA和IC-GA检查。结果最佳矫正视力0.1-0.9,平均0.6。视力明显改善者8只眼,占80%;视力稳定者2只眼,占20%;无1眼视力下降。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显效9眼,占90%;有效1眼,占10%;无渗漏未改善或加重者。结论1/3剂量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慢性CS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方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48.
Ets-1和CD105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26转录因子-1(Ets-1)和CDl05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血管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ts-1和CD105在40例Rb中的表达,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值.结果 82.5%(33/40)的Rb中Ets-1呈阳性表达,CDt05表达于所有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中,Ets-1主要表达于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ts-1的表达强度与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Ets-1高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Ets-1低表达组(P<0.01).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有关.结论 Ets-1可促进Rb的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CD105的检测可作为Rb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方法17例(17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均进行标准的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刀(MVR)自视盘鼻侧刺入,深达筛板后并切开鼻侧筛板,对无灌注区进行激光光凝后行气一液交换并注入C3FB气体0.8~1.0mL。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情况。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5例在切开视盘后发生出血,术中将灌注瓶升高后均能止血。13只眼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在0.3者1只眼,0.2~0.3者3只眼,0.1~0.2为4只眼,0.05~0.1者5只眼。视力无提高者3只眼,1只眼因继发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视力下降。16眼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手术后1~2个月黄斑部水肿明显减轻,出血大部分吸收。结论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和出血吸收有较好的疗效,对提高患者视力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MCP-1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以SABC法检测MCP-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结果 MCP-1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6h开始表达,第24小时达到最高峰,48h开始表达减弱。结论MCP-1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