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眼科学   10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我院制定规范化的第三产程新生儿即刻处理方案在改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上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9月在我院出生的283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2010年1-9月233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胎龄、体质量、分娩方式、高危因素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采用重新修订的新生儿即刻护理操作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新生儿即刻处理方案。对两组复苏成率,复苏时间、窒息发生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总体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9.02%比84.15%,χ2=28.76,P<0.01),且总体复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4±23.7)s(66.2±35.4)s](t=-8.66,P<0.01),其中研究组重度窒息儿在采用新方案后复苏成功率达77.78%,均不需要采用气管插管,而对照组则均需要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复苏。另外,新方案组使1min内复苏成功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细节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产房整体的窒息复苏技术水平,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PIH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其分为单纯妊娠期高血压78例和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50例,并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正常妊娠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产妇血清中血肌酐(SCr)、CysC及尿蛋白的含量,同时分析SCr、CysC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高血压患者及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CysC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痫前期患者CysC含量显著高于妊娠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CysC与SCr(r=0.458,P=0.001)及尿蛋白(r=0.612,P=0.005)呈正相关。结论CysC可作为评价PIH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预测指标,临床上可根据尿蛋白及CysC的结果对产妇采取相应的措施,适时终止妊娠,有利于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4.
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1908年Coats首先对其进行临床和病理方面的描述,其主要特征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及微动脉的扩张,而视网膜渗出则是继发于毛细血管扩张的病变,故也可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该病因视网膜毛细血管渗出引起的视网膜脱离在临床上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文应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硅油注入术对10例(11眼)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5.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眼部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药物治疗,特别是皮质类固醇药物缓释剂治疗发展迅速。本文就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晶状体摘除对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7眼)真性小眼球的临床资料,追踪回访1~3年,观察病情的转归。结果 6例(7眼)中,眼轴在15.36~18.79mm之间;所有患眼均呈高度远视,屈光度在+8.5D~+37D。所有患者均有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术前药物不能控制眼压,7眼均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中未出现眼后节的并发症。随访1~3年,眼压控制较好,成功保留了患者的视功能。结论小粱切除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去甲斑蝥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去甲斑蝥素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去甲斑蝥素治疗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采用1%链脲佐菌素(STZ)溶液60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40只大鼠全部成模,随即将40只糖尿病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糖尿病组和去甲斑蝥素治疗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去甲斑蝥素治疗组采用去甲斑蝥素28 mg·kg-1腹腔注射, 2次·周-1,共8周.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应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次·周-1,共8周.干预8周后,取各组大鼠眼球分别行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ELISA法测定VEGF浓度.结果 糖尿病组、去甲斑蝥素治疗组VEGF在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去甲斑蝥素治疗组VEGF在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糖尿病组(P<0.05或P<0.01).病理检查结果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微量表达;糖尿病组、去甲斑蝥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均大量表达,但去甲斑蝥素治疗组阳性反应程度较糖尿病组减弱.结论 去甲斑蝥素明显抑制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降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VEGF表达,而缓解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仪观察具有不同视网膜病变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探讨RNFL厚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程度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正常对照组50人89眼,2型糖尿病患者75例130眼,按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37例70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21例33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17例27眼,所有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和OCT检查;OCT测量数据包括:视盘周围360°平均及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平均RNFL厚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NFL厚度视盘360°平均为(106.80±9.28)μm、上方(130.24±16.13)μm、下方(137.50±14.12)μm、鼻侧(75.02±8.90)μm、颞侧(84.20±12.39)μm;N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104.20±7.12)μm、上方(120.46±20.40)μm、下方(137.63±11.18)μm、鼻侧(74.42±6.50)μm、颞侧(84.38±12.58)μm;NP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86.67±4.22)μm、上方(105.97±7.22)μm、下方(114.97±5.29)μm、鼻侧(52.93±7.86)μm、颞侧(72.81±6.91)μm;PDR组RNFL厚度360°平均为(127.92±6.44)μm、上方(154.48±9.28)μm、下方(167.22±9.59)μm、鼻侧(83.33±9.83)μm、颞侧(106.63±10.40)μ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PDR组各方位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变薄而PDR组变厚;N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只有360°平均及上方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NPDR、PDR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RNFL厚度的变化与DR的程度具有相关性,NDR及NPDR患者RNFL厚度变薄提示眼底开始出现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可能,当RNFL厚度由薄转为增厚则提示出病变的进行性加重,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赵璐  游志鹏 《眼科新进展》2011,31(6):565-56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556例,其中231例合并高度近视为试验组,335例不伴有高度近视的视网膜脱离病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脉络膜脱离发病率、发病年龄、眼轴长度、眼压、黄斑裂孔发生率、视网膜脱离程度、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有23例合并脉络膜脱离,占9.96%,对照组则为11例,占3.28%,试验组脉络膜脱离发病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低,眼轴长,黄斑裂孔发生率高。试验组眼压、眼轴长度、黄斑裂孔发生率分别为(2.8±1.4)mmHg(1kPa=7.5mmHg)、(26.7±2.4)mm、15/23,对照组分别为(3.6±2.0)mmHg、(24.3±3.3)mm、6/11,2组间眼压、眼轴长度、黄斑裂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具有低眼压、眼轴长、多合并黄斑裂孔、治愈率较低等临床特点,高度近视是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硅油填充术后短期内眼压变化,并探讨其眼压升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行硅油填充术后的82例95眼患者,分为高度近视眼组37例(40眼)与非高度近视眼组45例(55眼);高度近视眼组屈光度数为6.5~16.5 D,平均12.5 D,非高度近视组眼屈光度数为0.5~4.5 D,平均2.5 D;分别观察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眼压,并对2组高眼压累积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高度近视眼硅油填充术后短期内高眼压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高度近视眼组高眼压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00%(8眼)、25.00%(10眼)、27.50%(11眼)、30.00%(12眼)、35.00%(14眼);非高度近视眼组高眼压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45%(3眼)、9.09%(5眼)、10.91%(6眼)、10.91%(6眼)、14.55%(8眼).2组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高眼压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近视眼组高眼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度近视眼组,大部分患眼经药物或取出少量硅油后眼压可以得到控制,少部分患眼需短期内取出硅油来控制眼压.结论 高度近视眼行硅油填充术后容易出现高眼压,经药物和(或)手术治疗眼压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