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44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儿童NB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4例NB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44例NB患儿初次就诊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10/44,23%)、发现肿块(9/44,20%)、腹痛(8/44,18%)、咳嗽(7/44,16%)、面色苍白(3/44,7%)、跛行(2/44,5%)及活动异常(2/44,5%)。根据INSS分期,Ⅰ期2例(4%)、Ⅱ期5例(11%)、Ⅲ期5例(11%)、Ⅳ期32例(73%)。44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15.3±1.5)个月,复发率为20%,总生存率为82%,其中无事件生存29例(66%),带瘤生存7例(16%)。病理类型为N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高可降低NB患儿的总生存率(P < 0.05)。结论 NB患儿初诊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多以发热、腹痛、发现肿块最常见;初诊晚期患儿占比高;病理分型为N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高可能与NB患儿总生存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儿童NB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4例NB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44例NB患儿初次就诊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10/44,23%)、发现肿块(9/44,20%)、腹痛(8/44,18%)、咳嗽(7/44,16%)、面色苍白(3/44,7%)、跛行(2/44,5%)及活动异常(2/44,5%)。根据INSS分期,Ⅰ期2例(4%)、Ⅱ期5例(11%)、Ⅲ期5例(11%)、Ⅳ期32例(73%)。44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15.3±1.5)个月,复发率为20%,总生存率为82%,其中无事件生存29例(66%),带瘤生存7例(16%)。病理类型为N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高可降低NB患儿的总生存率(P < 0.05)。结论 NB患儿初诊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多以发热、腹痛、发现肿块最常见;初诊晚期患儿占比高;病理分型为NB、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增高可能与NB患儿总生存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并血小板异常的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255例血小板异常及同期442例血小板正常的ALRTI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样本,采用RT-PCR或PCR方法 进行14种病毒检测。结果 255例血小板异常并ALRTI患儿中,血小板增多253例(99.2%),血小板减少2例(0.8%)。血小板异常组中检出至少有1种病毒感染173例(67.8%),其中,人鼻病毒(HRV)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副流感病毒3(PIV3)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血小板正常组相比较,血小板异常组PIV3检出率显著增高(PPPP结论 ALRTI时易引起血小板增多,尤其是PIV3感染者,而IFVB感染则不易引起血小板的变化。小于1岁的ALRTI住院患儿更易出现血小板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物zebularine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K562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在白血病基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根据zebularine作用终浓度将白血病细胞株Jurkat、K562各分为3组:对照组、250μmol/L组、500μmol/L组,分别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Jurkat、K562细胞在药物干预48 h后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检测结果,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结果在zebularine干预48 h后,在对照组和250μmol/L组均检测不到p53mRNA表达,而在500μmol/L组中检测到有p53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6组细胞样品中均检测到p53蛋白表达,在500μmol/L组中表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Zebularine可促进Jurkat、K562白血病细胞株p53的表达,并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提示zebula-rine的干预激活了p53的表达,为zebularine治疗白血病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