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4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22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98篇
基础医学   387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1517篇
内科学   508篇
皮肤病学   88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02篇
综合类   3015篇
预防医学   1091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1007篇
  9篇
中国医学   1100篇
肿瘤学   21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295例,按Evans分型,Ia型26例,Ib型53例,Ic型97例,Id型52例,II型67例。其中DHS组59例,IMHS组80例,PFN组25例,GAMMA3组28例,INTERTAN组103例。随访3~36个月,对部分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手术干预。结果内固定物切割6例,拉力螺钉退出2例,髋内翻、下肢短缩12例,感染6例,血管损伤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内植物远端骨折2例,部分经再次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要结合骨折类型、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选用内固定物,术中复位及操作技术的改进以及术后适度的功能锻炼,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2.
高芥酸菜籽油(即普通菜籽油)对大鼠等实验动物有多方面的不良作用,其中之一是导致心脏和其它内脏器官的脂肪蓄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其原因除芥酸碳链较长,不易在动物体内氧化分解外,芥酸对其它脂肪酸(尤其是软脂酸)的氧化还有抑制作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的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患者免疫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开展临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对象为80例,应用随机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施以划分,组别名称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对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患者施以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炎症水平、免疫功能、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炎症水平与免疫功能,对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具有积极意义,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135.
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I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5的肿瘤组织(P<0.05);骨肉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MVD<5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虽骨巨细胞瘤Ⅱ~Ⅲ级、骨肉瘤均高于骨巨细胞瘤1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PCNA过度表达与MVD有密切关系,p53、PCNA及MVD可作为评估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于高于巨细胞瘤的P53骨巨细胞瘤1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癌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  相似文献   
137.
对于抢救急诊病人来说 ,时间就是生命 ,特别是心脏标志物测定时间的长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的诊治尤为重要。过去酶的测定一般用血清标本 ,分离血清时需要较长时间 ,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及时发出。为此 ,我们试用抗凝血浆代替血清来测定心脏标志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健康查体者 2 0例和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后确诊为 AMI者 1 2例 ,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 6ml,其中 3ml注入含 60 IU的肝素抗凝管中 ,另 3ml注入非抗凝试管中 ,抗凝血及时分离血浆 ,非抗凝血待自然凝固后分离血清待测。门冬氨酸转氨酶 ( A…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初步探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出现瞬目反射(BR)对侧的R1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例患侧刺激,健侧出现R1波的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详细BR检查,记录所得R1波相比,潜伏期差别不大(P〉0.05),而波幅却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推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之间存在一些小的线路,只有面神经病损后一定时期才起作用。且可能参与了面神经修复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9.
层粘连蛋白总糖肽抗癌细胞转移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分泌等方面研究层粘连蛋白总糖肽(laminin-glycopeptides,LN-GPs)抗癌细胞转移的机制。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于层粘连蛋白基质上孵育一定时间后,蓝比色法测活细胞群体总数。^3H-TdR参入法测癌细胞DNA的合成,我素活化的细胞分拣术(fluorescent  相似文献   
140.
自身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机制。方法 :将 40例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肝硬化腹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放腹水 2 0 0 0ml,其中 1 0 0 0ml静脉回输 ,再静脉注射速尿 6 0mg ;对照组放腹水 2 0 0 0ml,静脉点滴白蛋白 1 0g ,再静脉注射速尿 6 0mg。结果 :实验组术前、术后、术后第 4d血浆醛固酮 (ALD)、血浆心钠素 (ANF)、血浆内皮素 (ET)及术前、术后尿量、肾动脉血流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但是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升高较稳定。结论 :自身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制在于同时消除腹水和扩容两大治疗原则。由于有许多血管活性物质的参与 ,可能逆转了发生腹水的某些病理生理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