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9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215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807篇
内科学   33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16篇
特种医学   2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04篇
综合类   1562篇
预防医学   598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911篇
  9篇
中国医学   1245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分析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统计护理中出现的并发症,常规护理组共出现了13例,并发率是30.23%;预见性护理组共出现5例,并发率是11.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中发现,此次研究中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是肝功能衰退和腹腔出血.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衰竭、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胆漏、膈下感染与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提前通过病情分析制定预防方案,护理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2.
基孔肯雅病毒可以引起严重的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多关节炎症)和/或多关节疼痛. 该病毒通过蚊子传播,最近的由其引起的疫情在全球造成了数百万例病例. 目前标准的抗炎药物治疗可以缓解上述症状,但效果不理想. 以往研究认为颗粒酶参与杀死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或其他靶细胞的过程. 最近,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以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成年野生型小鼠模型和该小组以前开发的疾病模型为研究模型,采用RNA Seq技术检测小鼠对感染的炎症反应,发现炎症小鼠的颗粒酶数量上调十分明显. 进一步研究发现,缺少颗粒酶A基因的小鼠,被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时,足部肿胀和关节炎的现象较轻微. 此外,用颗粒酶A抑制剂治疗小鼠也可以显著降低该病毒感染引起的足肿胀和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993.
溶酶体贮积症( LSD)是由于基因突变致溶酶体中有关的酸性水解酶缺陷,导致机体中相应的生物大分子不能正常降解而在溶酶体中贮积的一组遗传性代谢疾病,会引起机体炎症、细胞和器官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当前常用治疗LSD的方法包括酶替代疗法及底物降低疗法,但两种治疗方法的费用昂贵,且会增加癌症及帕金森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神经外膜缝合法联合神经束膜缝合法在修复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手足外科收治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损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膜缝合法,观察组采用神经外膜缝合法联合神经束膜缝合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虽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膜缝合法联合神经束膜缝合法在修复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损伤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95.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cer,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病变,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也称为结直肠癌.CRC从良性腺瘤到恶性腺癌是一个漫长的逐步发展过程,如果及早发现,90 %的死亡是可以预防的.然而,CRC 早期无症状,不易发现.因此,CRC 筛查是一项公共卫生优先事项[1].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治疗新生儿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的临床效果,为该类患儿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8年收治新生儿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5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首选治疗药物分为首选氟康唑组(31例)和首选伏立康唑组(24例)。比较两种药物初始治疗显效比例、以及并发中枢感染在内的治愈患儿整体疗程和病死率。结果首选氟康唑组: 治愈28例,疗程为(31.39±12.40) d;其中15例治疗(6.67±2.19) d后血培养转阴,疗程(23.13±2.72) d;其余13例治疗至14 d血培养仍持续阳性,换为伏立康唑治疗(需挽救治疗)(6.31±2.21) d后血培养转阴,(25.38±10.20) d后痊愈,疗程(氟康唑+伏立康唑治疗疗程)为(40.15±11.31) d。死亡1例,放弃2例,病死率9.68%。首选伏立康唑组: 24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治疗(7.83±2.41) d后血培养转阴(2周内转阴为治疗初始显效),治疗初始显效比例高于首选氟康唑组(χ2=6.469,P<0.01);疗程为(25.83±5.55) d,短于首选氟康唑组治愈患者疗程(t=2.136,P<0.05)。两组治愈患者中均未发现药物相关副作用。结论首选伏立康唑可能较氟康唑更适合新生儿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的治疗,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不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对全乳切除术后引流及皮下积液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全乳切除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实施单极电刀单侧乳房全切术,其中A组采用电刀法,B组采用超声刀法,C组采用结扎法,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引流指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引流量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低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术后引流量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超声刀法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优化手术指标,改善全乳切除术后引流指标,降低皮下积液形成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以多室脂质体(DepoFoam)作为载体,包封常规磁共振对比剂Gd-DTPA;进行磁共振体外成像,含Gd摩尔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观察DepoGd溶液和Gd-DTPA溶液的磁共振信号差别.方法:使用胆固醇等脂质成分结合钆喷酸葡胺(Gd-DTPA),调整离心机转速,得到两组不同粒经的DepoGd粒子.将X、Y、Z 3种溶液组(Gd-DTPA组、17mDepoGd溶液组和22mDepoGd溶液组)各组均配成4种浓度,在磁共振仪上测量3组不同溶液组的4种不同浓度试剂的信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得到了所需的DepoGd粒子,包封率为50%.体外成像所得X、Y、Z组同浓度试剂之间的P值分别为Pa=0.104 5;Ph=0.063 7;Pc=0.066 0;Pd=0.063 9.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即含Gd摩尔浓度相同的DepoGd与Gd-DTPA原药溶液的MR体外实验信号强度无差异.结论:DepoFoam能够包载常规磁共振对比剂,包封率高,且Gd-DTPA被包载后成像效果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99.
牛膝木瓜汤是宋代医家陈无择创立的六庚年三因司天方,用于庚子年岁金太过,肝木受邪之证。温立新教授立足“天人合一”的经典思想,巧用牛膝木瓜汤加减治疗腰痛病患者,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椎板间与椎间孔入路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做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组做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统计两组手术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至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但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ODI、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6、12个月两组腰椎曲度、平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度、腰骨倾斜角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上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均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两者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显著短(少)于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