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8篇 |
口腔科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50篇 |
内科学 | 33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78篇 |
综合类 | 175篇 |
预防医学 | 36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136篇 |
中国医学 | 58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5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本文报告1983~1988年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鼻及鼻窦恶性肿瘤12例,其中T_32例,T_410例。采用手术切除及冷冻,术后放疗,效果尚满意。6例已存活3~4年。 相似文献
702.
色素沉积会使人看起来年龄显大,长期涂很厚的粉底遮瑕,容易使皮肤老化。在此以擅长打造上乘质感肌肤而著名的千吉良惠子女士,会传授给我们具有抗衰老效果的肌底上妆术,瞬间让你看起来年轻七岁。 相似文献
703.
704.
文题释义:3D打印ACT钛金骨小梁椎间融合器:以钛合金为原料,通过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三维精准构建建立互相连接的微孔而制成的多孔植入物,其类似骨小梁的多孔贯通的微孔结构,利于骨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可提供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和可靠的骨整合,同时类皮质骨的弹性模量,可以避免应力遮挡及骨吸收。
C2⁃7 Cobb角:C2,C7下终板垂线之间的夹角。
C2-7矢状面轴向距离:经过C2椎体几何中心作铅垂线,该线与C7椎体后上角的水平距离。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入路,但对于其植入物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大争议。3D打印钛金骨小梁材料具有优越的生物学特性,十分适合作为骨植入物材料。
目的:观察应用3D打印ACT钛金骨小梁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的颈椎病患者60例,根据融合器类型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聚醚醚酮融合器,试验组30例应用3D打印ACT钛金骨小梁椎间融合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C臂透视次数,临床评价指标记录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射线的矢状面参数,包括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角度、C2-7 Cobb角、C2-7矢状位轴向距离及T1倾斜角;根据美国FDA和Kandziora标准判断椎间融合器的融合率;分析患者各时间点影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术后随访15-49个月;②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C臂透视次数均小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显著减少(P < 0.05),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2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角度、C2-7 Cobb角及T1倾斜角在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有增加(P < 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试验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C2-7 Cobb角、椎间隙角度及T1倾斜角均高于对照组(P < 0.05);④C2-7 Cobb角与椎间隙角度及T1倾斜角,椎间隙角度与T1倾斜角,T1倾斜角与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在各时间点均呈正相关(P < 0.01),而C2-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C2-7 Cobb角呈负相关(P < 0.01);⑤故应用3D打印ACT钛金骨小梁椎间融合器及聚醚醚酮融合器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均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手术节段椎间隙的高度、角度以及颈椎曲度,其中3D打印ACT钛金骨小梁椎间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C臂透视次数,且对维持手术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角度及颈椎生理性前凸更具优势。
ORCID: 0000-0003-3469-9836(杨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