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研究适量饮用白酒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的急性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予胰岛素泵治疗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泵治疗,禁酒结束第1天与第2天17:30随晚餐分别饮用等量的矿泉水和白酒,饮用矿泉水和白酒者次日检测丙二醛(MD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的结果,根据患者饮酒后24 h是否出现低血糖分为无低血糖组(25例)和低血糖组(15例)。结果 患者饮水后MDA、sICAM-1水平与饮酒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水后MDA水平低于无低血糖组(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饮水后sICAM-1水平、饮酒后sICAM-1水平与无低血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低于饮水后(P<0.05);低血糖组患者饮酒后MDA水平高于饮水后(P<0.05)。结论 随餐适量饮用白酒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的急性影响随血糖水平而异,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适量饮用白酒可能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而对于容易发生低血糖患者则不建议饮酒,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会加重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耐药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江苏省48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进行分型鉴定,对其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66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在9 884份粪便或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89份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92%),5种病原型别中检出率最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1.53%),其次为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0.81%)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0.54%),有2株菌为双重菌合并感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夏秋季节检出较高,其中8月份检出率最高;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78%和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1,P>0.05);在年龄分布上,<1岁组检出最高(4.55%),1~5岁组其次(4.06%),不同年龄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5.780,P<0.0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呈现较高的耐药率(91.35%),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64.3%),其次是萘啶酸(60.9%)和四环素(51.9%);多重耐药率达到60.9%,其中1株菌耐受14种抗菌药物。结论:江苏省食源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AEC感染率最高,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5岁的婴幼儿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3.
项蓓  谢芳  沈赟 《西部医学》2014,(1):100-102
目的了解门诊骨质疏松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5月该院骨质疏松常用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和科室用药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年来该院骨质疏松常用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肾阳虚症型骨质疏松中成药销售金额和DDDs均较高,此型中成药在临床大部分科室均有使用。结论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有着重要地位。医院在用药品种选择上基本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同时也需兼顾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注重合理用药,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54.
沈赟  孙睿  丁波 《重庆医学》2015,(36):5152-5154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确诊的 GDM 患者65例,均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随机分为 CGMS 组(n =34)和指血监测组(n =31)。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于餐前明显降低,餐后明显升高,波动幅度均较大,并均于睡前至早餐前血糖趋于稳定,波动幅度较小。两组患者均达相同强化血糖目标值,CGMS 组患者治疗期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监测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 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结论应用 CGMS 监测 GDM 患者血糖变化,有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趋势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而有效改善患者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55.
组建种子内训师与骨干内训师两级团队,利用微格教学、专题讲座等方法培养骨干内训师;建立4级管理体系,明确激励机制与退出机制,全面管理内训师团队。截止2018年,全院共完成品管圈活动近1 100圈,参与人员数超过13 000人次,拟定对策3 600余项,建立标准作业书1 700余份。内训师团队的建立与管理,可以较好地提升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并探讨其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在我院睡眠中心进行睡眠监测的39例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1例原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及37例不合并RBD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整夜睡眠监测以定量睡眠相关参数,并且于监测当天使用蒙特利尔(MoCA)评估量表评估其认知功能.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量表得分与睡眠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的睡眠效率(60.9%±16.9%)、总睡眠时间[(329.7±96.5)min]、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时间[(127.6±67.6) min]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时间[(45.3 ±33.2) min]较iRBD组的相应值[77.8%±16.9%以及(397.1 ±88.9)、(188.0±94.7)、(70.6 ±25.9) min]比较明显减少(均P<0.05),较不合并RBD的PD组的相应值[61.3%±21.7%以及(324.9 ±134.6)、(132.6 ±65.6)、(47.1±31.9)min]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睡眠潜伏期、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潜伏期、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1期,慢波睡眠比例、氧减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认知功能最差,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得分[(3.8±1.1)分]较iRBD组[(4.4±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6,P<0.05).(3)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的RBD病程、睡眠效率和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得分有相关性.结论 帕金森病合并RBD患者的睡眠效率、总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2期及快速眼动睡眠期时间和认知功能均明显下降,认知功能的改变与睡眠结构的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患者临床应用利奈唑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老年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老年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部位、病原菌的种类、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等情况,根据药品的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设计调查表,对老年患者中利奈唑胺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评估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对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29例,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率为81.8%,不合理原因主要有无指征用药、疗程不当、选药起点过高以及联用药物不适宜等。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9.3%,病原菌清除率为59.6%。利奈唑胺用药期间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20.4%)和血红蛋白减少(11.9%)。31名老年患者进行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的监测率为9.4%,谷浓度维持在2~8 mg·L-1的有11例(35.5%),谷浓度>8 mg·L-1的有18例(58.1%),谷浓度<2 mg·L-1的有2例(6.4%)。结论:利奈唑胺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及合并用药的合理性来促进其临床使用。此外,临床用药期间还应加强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监测来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8.
秦思  沈赟  马恺  霍翔 《现代预防医学》2020,(21):3884-3888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状况和耐药性特征,为其预防控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江苏省各设区市哨点医院共收集24 29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毒力基因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2.48%。EAEC(36.48%)、EPEC(31.85%)及ETEC(30.00%)为主要毒力基因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不同年龄(χ2=33.428,P <0.001)、不同季节(χ2=131.452,P <0.001)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年龄段及夏季检出率最高。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1.85%);多重耐药率为64.81%。结论 EAEC在江苏省食源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最常见。夏季感染ETEC可能性大。多重耐药率高于往年,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初步建立江苏省肉鸡加工产业食源性污染沙门菌分子分型数据库。方法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2012年江苏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调查点常州市)分离到的38株沙门菌,通过限制性内切酶(XbaⅠ)进行酶切,完成PFGE,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分子分型数据库。结果 38株沙门菌分为3种血清型,分别是印第安纳沙门菌(28株)、肠炎沙门菌(7株)和猪霍乱沙门菌(3株);分属10个PFGE基因型别,可得到24个PFGE基因指纹图谱。其中印第安纳沙门菌可分为16种PFGE指纹图谱,相似度58.0%~100.0%,该型沙门菌存在聚集性带型(99.0%~100.0%),在不同屠宰环节与时间均有分布;肠炎沙门菌分为5种PFGE指纹图谱,相似度53.4%~100.0%。结论调查地区肉鸡屠宰加工场内沙门菌带型多样化,无明显聚集性,提示污染来源多样;沙门菌在肉鸡屠宰加工各环节均存在污染的可能,应加强监测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分析三色片醇提物抗补体活性部分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经典抗补体途径对不同极性部位的三色片醇提物进行活性测定,确定其具有抗补体活性的部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ESI-Q-TOF-MS/MS)法对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