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目的 通过定量CT(QCT)测量昆明地区成年人骨密度,探讨昆明地区成年人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昆明地区20~85岁560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Marcom Mx 8000多层螺旋CT测定腰椎松质骨骨密度,按每5岁为1个年龄组分析QCT骨密度与年龄、牛奶饮用、运动、日照、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绝经年限和性激素的关系。结果 (1)昆明地区男性及女性峰值骨密度均出现在20~24岁年龄段,男性为(132.44±3.56)mg/cm^3,女性为(138.92±6.04)mg/cm^3,女性高于男性(P〈0.05)。随着增龄,骨密度逐渐下降,骨丢失率增加,年丢失骨量女性为2.08mg/cm^3,男性为1.37mg/cm^3;(2)骨密度与年龄、腰臀比(WHR)、促卯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绝经年限呈负相关(r分别为-0.74、-0.25、-0.32、-0.34、-0.65,P〈0.01或P〈0.05),与日照时间、运动量、雌激素(E2)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0.28、0.23,P〈0.01或P〈0.05),除外年龄的影响,骨密度与WHR呈负相关(r=-0.11,P〈0.05),与每日牛奶摄入量呈正相关(r=0.15,P〈0.05);(3)以T≤-2.5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26.1%,当-3.06≤T≥-3.04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0.0%。结论 建议以T≤-3.05作为昆明地区Q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阈值。 相似文献
132.
133.
患者男,39岁.10余年前偶然发现舌根部中央一无痛性肿物,起初不易触及,近两年肿物缓慢增大至鸽蛋大小,影响发音及吞咽.专科检查:言语障碍,舌根部前缘正中可触及肿物前界,质地中等、偏硬.圆形,直径约5 cm,基底宽,不能移动,无波动及压痛,表面黏膜正常.CT平扫:示自舌根部至舌骨水平圆形肿块影,大小约5.0 cm×5.0 cm,中心密度偏低且均匀,周围有环形高密度影包绕(图1),颈前正常位置未见甲状腺.MRI:病灶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且中心信号更高(图2、3);增强后呈环状强化(图4、5).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调查昆山市医务人员对围绝经期及绝经激素治疗(MHT)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昆山市部分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围绝经期症状、MHT作用的认知情况等。结果 医务人员认知最多的围绝经期症状为月经紊乱(92.12%),认知最少的症状为阿尔兹海默综合征(25.33%)。除月经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外,妇产科医生对各类围绝经期症状的了解程度均高于非妇产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对睡眠障碍、性欲下降、性交痛、精神神经症状等围绝经期症状的了解程度高于中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其他症状的了解程度方面,西医虽略高于中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T最为医务人员所熟知的作用是改善围绝经期症状(87.62%),了解最少的作用为降低阿尔兹海默综合征风险(34.33%)。在对MHT各项作用的了解程度上,妇产科医生均高于非妇产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围绝经期症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泌尿生殖道萎缩这三项了解程度最高的作用方面,医生与护士、医技及行政管理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35.
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直接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在体外不经过拟胚体(EB)阶段,直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阶段诱导的方法,首先由孤雌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定向分化,通过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神经前体细胞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撤除丝裂原,加入5%胎牛血清,观察已分化的神经前体细胞能否进一步分化为神经细胞,并对分化出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结果经选择培养基培养3?d后的孤雌干细胞绝大多数可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nestin呈阳性。加入血清进一步诱导,可分化出β-Ⅲ-tubline阳性的神经细胞。结论小鼠孤雌胚胎干细胞在体外不经EB培养阶段,可直接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并且前期可得到大量的神经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36.
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甲状腺结节行手术切除的6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不同基本资料、病史、血脂异常情况、超声影像特点、CT影像特点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检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滴度。分析术前超声、CT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及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饮食碘摄入情况、甲状腺癌家族史情况、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均行甲状腺超声检查,不同性质、低回声情况、边界、形态、结节内血流情况、纵横比、边缘成角情况、内部钙化情况、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5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不同边界、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甲状腺结节患者恶性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均行TSH检测,恶性结节患者TSH高于良性结节患者(P=0.006)。行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检测的患者共395例,恶性结节患者TGAb滴度及TPOAb滴度均较良性结节患者高(P<0.001)。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术前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为97.60%、特异度为82.77%、诊断符合率为89.47%,术前CT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12%、68.18%、8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小、肥胖、饮食碘摄入多,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丰富、纵横比≥1、边缘成角、内部有钙化,TSH升高及TPOAb滴度升高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P<0.05)。伴、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结节内血流、内部有钙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较小(30~49岁)、肥胖、饮食碘摄入多,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结节内血流丰富、纵横比≥1、边缘成角、内部有钙化,TSH升高及TPOAb滴度升高是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甲状腺结节内血流丰富及内部钙化更多见于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载酯蛋白A-I(ApoA-I)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ICU及急诊观察室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为试验组(44例),根据降钙素原(PCT)的质量浓度进行分组,分为PCT<0.5 ng/ml组,0.5ng/ml∧≤PCT<2 ng/ml组,PCT≥2 ng/ml组.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入院24h内测定静脉血中ApoA-I、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水平.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随着PCT质量浓度增加,ApoA-I和血清白蛋白值越低而CRP值越高(P<0.05).结论 ApoA-I与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ApoA-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表明这类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后急性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后急性昏迷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后急性昏迷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感染、脑疝、脑水肿、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后急性昏迷患者中,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