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5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57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84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effects of glucose, insulin and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n apopto sis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insulin and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on apoptosis in cultured 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ECs). Methods For qual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EC apoptosis, acridine orange (AO)/ethidium bromide (EB) staining and DNA agarose gels electrophoresis were used. Cellular DNA fragmentation ELISA measured apoptosis by quantitat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5-bromo-2’-deoxyuridine-labeled DNA. Result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20 mmol/L, 40 mmol/L), insulin (3000 μU/ml) and ox-LDL (50 μg/ml, 100 μg/ml) induced concentration- and time-dependent apoptosis in ECs. They had a synergetic effect on EC apoptosi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glucose, insulin and ox-LDL was greater than any two of them; the effect of two was greater than one alone. Low concentration of insulin (30 μU/ml) decreased apoptosis in ECs induc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40 mmol/L), but no similar effect occurred with ox-LDL (100 μg/ml). Conclusion High ambient glucose, insulin and ox-LDL can induce excessive apoptosis in cultured ECs, and low ambient insulin can prevent EC apoptosis. Excessive EC apoptosis induced by the separate or synergetic effect of hyperglycemia, hyperinsulinemia and hyperlipidemia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loss of endothelial integrity, dysfunction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 and increased plasma membrane permeability, which are all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2.
胎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动脉内皮细胞(ECs)的体外研究模型。方法 用消化法结合机械法的方法分离胎牛主动脉ECs,在pH7.0的M199培养液中培养。结果 用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法以及倒置显微镜下细胞融合后呈单层生长、鹅卵石状排列,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ECs,在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条件下体外连续培养的细胞达18代。结论 在人动脉取材极为不易的情况下,胎牛主动脉ECs的培养是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3.
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NA)对主动脉段胶原含量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干预作用。方法:所有动物分成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atRNA组。利用野百合碱(monoctrotaline 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同时给予atRA治疗。经导管介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力,比色法测定肺动脉段羟脯氨酸含量。结果:对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于不同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而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于高21天,并继续升高至本次实验的第28天。肺动脉段羟脯氨基酸含量第14天异常降低,以后随肺压力的升高而升高,atRNA降低第21天和28天肺动脉段羟脯氨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atRNA能抑制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积聚,降低平均肺动脉压,阻止肺高压进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脂联素干预TNF-α作用后的巨噬细胞表面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水平及其吞噬脂质的变化。方法单核巨噬细胞系用佛波酯诱导,使之分化为巨噬细胞;进而采用不同浓度的TNF-α(0、0.1、1、10、100ng/ml)作用24h(以TNF-α0ng/ml为空白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观察巨噬细胞表面脂联素受体R1、R2mRNA表达水平。选择0、10ng/ml浓度TNF-α作用后的巨噬细胞,用0.2mg/ml低密度脂蛋白混悬生长液作用24h,油红O染色和比色定量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变化;同时TNF-α作用后的巨噬细胞,进一步用人重组脂联素20μg/ml干预24h,再次观察巨噬细胞表达脂联素受体mRNA水平及吞噬脂质变化。结果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的TNF-α作用后,随着TNF-α浓度梯度增加,脂联素受体R1、R2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TNF-α10ng/ml作用后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的量明显高于TNF-α空白对照组(P<0.05);同时10ng/mlTNF-α作用后的巨噬细胞,进一步用脂联素干预,巨噬细胞表达脂联素受体R1、R2mRNA水平均较干预前上调(P<0.05),吞噬脂质的量较干预前减少(P<0.05)。结论脂联素及其受体在调节巨噬细胞吞噬脂质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该作用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变异和2型糖尿病(DM)、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81例门诊及住院病例,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为非DM(糖耐量正常者,糖耐量低减者)和2型DM组,并根据血压分为高血压病(HT)组和非高血压病(NGT)组分。分析他们P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结果:2型DM者和非DM者相比;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0和6.3,P<0.05),在DM组中冠心病者和非冠心病者相比;冠心病者PAI-1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6.9和7.6,P<0.05和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冠心病和年龄有显著关系(P<0.001),与PAI-1基因多态性也有显著意义(P<0.01),与肥胖也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因素;PAI-1基因突变可能是2型DM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龄,肥胖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无菌性高白细胞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发病机制。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420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尿常规检查将其分为高白细胞尿组(95例)和对照组(32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不典型KD发生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白细胞尿组的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在入院前平均热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白细胞尿组入院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更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冠状动脉扩张及丙种球蛋白首剂治疗无反应方面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儿无菌性高白细胞尿的发病率约为22.6%,伴有高白细胞尿患儿具有更强烈的炎症反应,存在更明显的高凝状态,可能有轻微或亚临床肾损害。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目的探讨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住院24 h动态心电图中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占总心率50%以上或室性心动过速占10%以上分为无休止性组和间歇性发作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07例患儿中,男64例、女43例。31例无休止性组中位年龄7个月,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3例、房性心动过速(AT)13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AT)2例、房颤1例、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JET)1例和室性心动过速(VT)1例,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1例(67.7%);76例间歇性发作组中位年龄6岁,包括PSVT 55例、AT 4例、CAT 2例、房扑5例(合并房颤2例)、房颤1例、JET3例和VT 6例。无休止性组单药治疗14例,联合用药17例;间歇性发作组单药治疗61例,联合用药11例。两组患儿中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者选择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17例、电击复律3例、心脏临时起搏2例及射频消融术30例。随访6个月,无休止性组2例PSVT复发,2例AT、1例房颤和1例JET控制室率;间歇性发作组7例PSVT、1例VT复发,1例房扑控制室率,PSVT、VT各放弃治疗和死亡2例,余病例均持续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患儿的年龄、PSVT与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例数、血清cTn I ≥0.30 ng/m L例数、血清NT-pro BNP≥250 pg/m L例数,以及单药和联合用药治疗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休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难度大,常需联合用药,易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10.
2型糖尿病线粒体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中国人2型糖尿病与线粒体变异的关系。方法针对已经报道的线粒体基因的高发突变区(mt3153-3551)近400bp的片段在中国人正常人群、2型糖尿病群体及12个母系遗传的2型糖尿病系中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研究,发现异常构象再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