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194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牙源性粘液瘤(附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源性粘胶瘤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3例经病理确诊的牙源性粘胶液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男女比为1:1.5;20-29岁,40-49岁为高发年龄组,发病部位以下颌骨最多见(78%)。术前仅3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13%。治疗方法以彻底切除,即刻修复为主。结论 牙源性粘液瘤比较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确诊需结合X线和病理检查。因其具有局部浸润性,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评价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CCND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万方、维普、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3年7月1日,全面收集相关文献数据并计算优势比(OR)及95%置信区间(CI)以评价关联性。结果:本Meta分析共计纳入10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622例口腔癌患者及1859例健康对照人群。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CCN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A vs. G: OR=1.23, 95%CI: 1.02~1.49, P=0.033; AA+AG vs. GG:OR=1.39, 95%CI: 1.03~1.87, P=0.031; AA vs. AG+GG: OR=1.32, 95%CI:1.13~1.55,P=0.001; AA vs.GG:OR=1.47,95%CI:1.00~2.16, P=0.049; AA vs. AG: OR=1.22, 95%CI: 1.03~1.44, P=0.020)。亚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CCN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在亚洲人群和吸烟人群中尤为显著,但在高加索人群和非吸烟人群中并不显著。结论:本文提供的证据表明:CCN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显著相关,这一关联性在亚洲人群与吸烟人群中尤为显著。然而,CCND1 G870A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有待更大样本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Swell1(LRRC8A)基因在小鼠髁突软骨中的时空表达模式。方法: 通过获取胚胎15.5、16.5、18.5天以及新生小鼠的髁突样本,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探讨小鼠髁突显微结构及软骨发育相关基因和Swell1基因的时空表达变化。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well1基因表达于髁突发育过程中,从胚胎16.5天开始,在肥大软骨细胞层表达,之后表达逐渐增强,并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持续表达,直至小鼠出生仍有明显表达。结论: Swell1在小鼠髁发育过程中主要在肥大软骨细胞中表达,可能参与软骨细胞肥大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比较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颅外支架式牵引成骨术 (RigidExternalDistraction ,RED)前后软组织面型及鼻唇部变化 ,评价RED治疗上颌发育不足效果。方法 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 2 2名 ,其中男性 14名 ,女性 8名 ,平均年龄为 15 3岁。所有患者在改良高位LeFortⅠ型截骨术基础上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测量RED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软组织面型、鼻唇部结构各项指标 ,用配对t检验比较RED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RED前后面凸角、软组织鼻根点至零子午线距离、软组织颏前点至零子午线距离、上唇长度、唇间隙、唇颏比和颏唇沟深度变化具高度显著性差异。鼻唇角RED后增加了 7°。上中切牙露出程度无变化。结论 RED治疗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足患者 ,在有效地延长前移上颌骨同时 ,面中下部软组织得到适应性改变 ,使面型更为协调 ,上唇长度得到延长 ,鼻唇角趋向增大。 相似文献
107.
上气道压力测定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睡眠状态下气道阻塞模式及压力变化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20例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同步进行上气道压力测定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波形变化,并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单纯软腭平面阻塞占15%(3/20),软腭与舌根联合阻塞占85%(17/20)。呼吸暂停末最大负压值与呼吸通畅时最大负压值之间的差值(Ap)与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T)、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T)、最低血氧饱和度相关,并获得了回归方程:△p=-48.740 0.591AHI 0.397LT。结论:上气道压力测定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OSAS的病理生理改变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应用计算机咬合分析系统,评价正颌手术前后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牙合力的变化。方法:收集15例骨性III类错牙合需正颌手术病例,利用T-ScanII牙合诊断分析系统在术前1周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对患者的牙合力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总牙合力(TOF)、MIP/MAX指数、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及咀嚼时最大位移距离(MCOF),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3个月时TOF有所上升,6个月时与术前水平相比已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患者牙合力水平已有提高。MIP/MAX指数略有下降,但6个月时增大并超过术前水平。AOF术后呈下降趋势,在3个月和6个月时均比术前显著减小(P<0.01,P<0.001)。术后COF逐渐接近正常,MCOF减小,术后6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患者牙合力水平已有提高。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改善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力水平及力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9.
Parry-Romberg综合征19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回顾分析Parry-Romberg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并探讨5种血管化游离组织瓣(腹股沟真皮脂肪瓣、大网膜瓣、背阔肌瓣、前锯肌瓣、背阔肌-前锯肌-蒂双瓣)行颜面萎缩畸形整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例Parry—Romberg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程、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游离组织瓣的选择、术后随访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不同组织瓣行颜面萎缩畸形充填整复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本组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l0例。年龄12-48岁,中位年龄23岁。右侧11例,左侧8例。病程4-16a,中位病程9a。病损涉及半侧颜面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肌、软骨及骨.造成部分或全部萎缩。结果 19例患者全部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其中腹股沟真皮脂肪瓣ll例,大网膜瓣4例,背阔肌瓣2例.前锯肌瓣1例,前锯肌瓣 背阔肌-蒂双瓣l例。所有组织瓣均经血管吻合,除l例腹股沟真皮脂肪瓣因术后感染发生部分坏死液化外,其余均全部成活(94.7%),术后随访6个月-5a,除3例因局部臃肿等原因需行二期修复外.颜面凹陷畸形得到满意修复。结论 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技术矫正Parry-Romberg综合征颜面萎缩畸形,恢复和重建颜面形态和丰满度,有着良好的效果。腹股沟真皮脂肪瓣具有供区隐蔽,组织供应量大,且其吸收有一定自限性等特点。最多用于这种畸形的填塞修复。前锯肌或联合背阔肌瓣,由于可以同期进行神经吻合的动力性修复,且血管蒂解剖恒定.值得推荐应用。而大网膜瓣由于需剖腹.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而拒绝,宜作二线选择。 相似文献
110.
微RNA(microRNA)作为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节分子,在细胞发生、分化、增殖、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学作用逐步被揭示。现对microRNA研究现状及其与颅颌面疾病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