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该研究旨在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搭建人源性抗体制备的技术平台,解决鼠源性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不足,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从5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用PCR扩增轻链和重链Fd段(即重链的可变区和第一恒定区)基因,并将扩增的轻链和重链基因片段克隆于pComb3x噬粒载体,电转化XL1-Blue大肠杆菌,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后构建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对此抗体库双酶切进行鉴定,并用呼吸道合胞病毒颗粒作抗原进行初步筛选。结果:经过重轻链基因的重组,成功构建一免疫噬菌体抗体基因库,共有2.08×107个不同的克隆菌,其中70%的克隆均含有轻链和重链Fd 基因。因此,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为1.46×107,经过滴定,原始抗体库的滴度为1.06×1012 pfu/mL。经初步筛选,抗体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结论: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Fab噬菌体抗体库,为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亦将有益于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止咳、化痰、平喘、吸氧、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喘憋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白强  汪治华  陈一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40-1141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感染所致肠外损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8例确诊为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肠道外损害147例,占62%。其中并发呼吸系统损害140例,占59%;心脏损害106例,占45%;肝脏损害61例,占26%;神经系统损害18例,占8%;其他系统损害38例,占16%。结论:小儿RV肠炎肠外损害发生率高,以呼吸系统及心脏损害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合成酶缺乏症(GSSD)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对2014年1至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临床诊断的2例5-羟脯氨酸尿症的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分析,采用目标序列捕获测序方法,对患儿进行谷胱甘肽合成酶(GSS)基因分析,再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高危突变基因进行验证,最终确诊为GSSD;并进行相关临床特点总结及基因学分析.结果 GSSD临床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黄疸、溶血性贫血,GSS基因检测出致病突变,其中1例为复合杂合突变(E5 c.491G>A和E10 c.847C>T),1例为纯合突变(E5 c.491G>A).结论 E5 c.491G>A基因突变可能为GSSD热点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 搭建人源性抗体制备的技术平台, 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 从5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 并逆转录为cDNA.用PCR扩增轻链和重链Fd段(即重链的可变区和第一恒定区)基因, 并将扩增的轻链和重链基因片段克隆于pComb3x噬粒载体, 电转化XL1-Blue大肠杆菌, 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后构建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对此抗体库双酶切进行鉴定, 并用呼吸道合胞病毒颗粒作抗原进行初步筛选.结果: 经过重轻链基因的重组, 成功构建一免疫噬菌体抗体基因库, 共有2.6×106个不同的克隆菌, 其中70%的克隆均含有轻链和重链Fd 基因.因此, 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为1.8×106, 经初步筛选, 抗体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结论: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 成功构建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人源性免疫噬菌体抗体库, 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ICPP)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simple premature thelarche, SPT)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瘦素(leptin)、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28例ICPP及32例SPT女童BMI、血清IGF-1和leptin的水平,并以26名正常青春发育期女童及30名未发育女童作为对照,观察BMI及血清IGF-1、leptin水平的相互关系;以IGF-1及leptin为诊断指标,对ICPP进行诊断试验评价。 【结果】 ICPP组女童血清IGF-1及l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SPT及未发育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正常青春发育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组女童IGF-1及leptin水平均与BMI呈正相关(r=0.67,0.71,P<0.01);正常青春发育组女童IGF-1及leptin水平均与BMI亦呈正相关(r=0.63、0.68,P<0.01);SPT组、未发育组女童IGF-1及leptin水平均与BMI无相关关系(P>0.05)。IGF-1>319.47 ng/mL对诊断ICP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6.3%、95.6%;leptin>6.32 ng/mL对诊断ICP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5%,95.7%,94.8%。 【结论】 IGF-1和leptin水平的测定可作为ICPP诊断的参考指标,对鉴别ICPP与SPT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IGF-1和Leptin可能是激活GnRH脉冲分泌的相关代谢因子。  相似文献   
17.
汪治华  杨明 《陕西医学杂志》2013,(9):1129-1130,1136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ISS)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例确诊为特发性矮小青春期前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时测定15例身高正常的青春期前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作为临床对照。结果:特发性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在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低(P<0.05);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3个月后,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发性矮小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较低,可能是其矮小的原因之一;血清IGF-1水平对ISS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知柏地黄丸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亮丙瑞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骨龄指数,B超观察两组患儿的乳房转归情况、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变化趋势。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骨龄指数比较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儿乳房转归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且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知柏地黄丸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乳房转归有效率较高,并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延缓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发育异常(DSD)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异质性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36家儿童医疗机构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临床拟诊DSD的1 2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77个DSD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捕获之后进行二代测序,结合临床表型分析其异质性及相关性。结果:1 235例临床拟诊为DSD的患儿初诊时社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低)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在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2例甲低患儿(观察组)经左甲状腺素钠口服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和29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GF-1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结果:甲低患儿治疗前血清IGF-1水平(91.4±21.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69.7±22.9)ng/m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替代治疗1个月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IGF-1较治疗前升高[(130.2±19.2)ng/mL],但仍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IGF-1明显升高[(173.7±21.1)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甲低患儿治疗前后IGF-1与FT4呈正相关,与TSH呈负相关.结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存在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GH-IGF)功能不足;左甲状腺素钠能较好地改善甲低患儿临床症状,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观察血清IGF-1水平的变化对甲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