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探讨浸润深度T1、T2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癌结节转移的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对260例伴/不伴系膜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统计分析,对侵袭前沿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行单变量或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共入选260例T1、T2结直肠癌病例,其中无系膜转移者218例,阳性淋巴结和(或)癌结节者42例。出现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系膜癌结节者,3年无病生存期DFS和5年总体生存期OS均低于阴性组(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组织低分化、神经脉管浸润、术前CEA水平〉5μg/L为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无转移组侵袭前沿表达高于系膜转移组。结论系膜淋巴结转移或癌结节为T1、T2结直肠癌预后不良因素,结直肠癌患者行局部切除须谨慎选择病例,女性、组织低分化、脉管神经浸润、术前CEA增高为发生系膜转移危险因素,CD80在侵袭前沿的高表达为一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术前腔内支架治疗左半结肠和直肠癌肠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利用CENTRAL、PubMed、EMBASE、Medline、OvidLww等英文数据库和CMB、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全面检索术前腔内支架与急诊手术治疗左半结肠和直肠癌肠梗阻的比较研究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分析文献.利用RevMan5.1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083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研究5篇,回顾性分析9篇。与急诊手术相比,术前腔内支架组围手术期死亡率(RR:O.52;95%CI:0.30-0.93。P〈0.05)和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RR=0.46,95%U:0.31-0.70,P〈0.01),手术切除率提高(RR:1.90,95%U:1.33-2.70,P〈0.01),手术时间(MD=-59.77,95%CI:-87.51-32.04.P〈0.01)和术后排气时间缩短(MD=一10.78,95%CI:-16.67-4.90,P〈0.01):两种方法的永久造瘘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腔内支架治疗左半结肠和直肠癌肠梗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优于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痔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复方角菜酸酯栓剂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对比的研究方法,将25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和复方角菜酸酯栓剂,在用药后30min至6d量化评价两组疼痛、出血、水肿、脱出等情况。结果用药后在疼痛以外的其他症状改善方面,两组疗效均显著,有效率分别为87.3%和94.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各时间点,治疗组患者疼痛平均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用药后30min和3h,止痛起效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30min和3h总起效患者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P<0.01)。用药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用于混合痔的治疗,在缓解疼痛和起效时间上有优势;在改善疼痛以外的症状方面,与复方角菜酸酯栓相似。  相似文献   
34.
短肠综合征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短肠综合征是指广泛小肠切除(包括部分结肠切除)术后,残留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病人营养需要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营养不良、严重腹泻、体重减轻、脂肪痢、脱水、电解质和代谢紊乱,可影响发育,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外科技术、麻醉及术后处理技术的发展,广泛小肠切除术后长期存活的病例逐年增多,短肠综合征的病例也随之增加,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1]。1 药物处理短肠综合征内科学处理的第一步是控制腹泻,肠道细胞表面含有鸦片样受体,麻醉剂及其衍生物对短肠综合征病人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2]。首…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腺痛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并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蛋白SM22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成功建立结肠腺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腺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122,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22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4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 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SM22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SM2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蛋白质组学能提示结肠腺癌与正常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SM2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可作为结肠癌组织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36.
结直肠癌DNA甲基化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DNA胞嘧啶甲基化的改变包括基因组DNA低甲基化和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过甲基化。我们曾经对肿瘤DNA甲基化作过较详细的综述[1] 。结直肠癌的DNA甲基化研究较深入 ,进展较快。现对近年来结直肠癌DNA甲基化的一些研究现状作一简介。1.结直肠癌基因组DNA低甲基化 :有研究表明 ,与正常结肠黏膜相比 ,结直肠癌基因组DNA低甲基化[2 ] 。低甲基化可引起癌基因如c myc活化 ,也可导致核型不稳定 ,参与肿瘤的发生。结肠息肉和侵袭性结肠癌的低甲基化程度无明显差别 ,似乎表明肿瘤低甲基化并未参与肿瘤的进展[3 ] 。但另一方面 ,在小鼠肠肿瘤…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MKK4对胰腺癌细胞增生和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常见胰腺癌细胞株中MKK4的表达;构建MKK4的腺病毒载体,感染不表达MKK4的胰腺癌细胞株,采用胸腺嘧啶标记法观察外源性MKK4表达对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采用体外细胞浸润实验观察外源性MKK4表达对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Hs766T、MiapaCa2、Pancl中,MKK4在AsPC1和BxPC3细胞中表达缺失.成功构建MKK4的腺病毒载体.以腺病毒LacZ感染作对照,通过胸腺嘧啶标记法观察到AsPC1、BxPC3细胞感染MKK4腺病毒后,细胞增生能力增加53%、61%(P<0.05);通过体外细胞浸润实验观察到细胞浸润能力增强(8.2±2.7)倍、(15.7±1.6)倍(P<0.01).结论 MKK4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可增加其增生和浸润能力,具有潜在癌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遗传性混合息肉病综合征华人家系中BMPR1A基因是否存在种系突变。【方法】34个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BMPR1A基因全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与突变分析,对突变外显子PCR扩增产物作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家系12和2所有发病成员BMPR1A基因2号外显子位于codon23处缺失11个碱基(AAAGTCAGAAA),同时2号外显子PCR扩增产物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发现异常迁移条带,而家系中正常成员的检测未发现这一突变。【结论】两华人HMPS家系中BMPR1A基因缺失突变与疾病共遗传,该基因极可能是HMPS华人家系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CEA启动子(CEA promoter,Cp)启动的双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与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组织特异性对Lovo结肠癌细胞杀伤作用是否优于单一自杀基因.[方法]以带有Cp、CD与TK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的Lovo细胞作为实验组,未转染者为对照组,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5-Fc)组系列质量浓度:10、8、6、4、2、0μg/mL;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组系列质量浓度:5、4、3、2、1、0μg/mL;两药联合应用的系列质量浓度:(10 5)、(8 4)、(6 3)、(4 2)、(2 1)、0μg/mL.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growth inhibition rate,GIR)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病毒转染的Lovo细胞与未转染的Lovo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给予5-Fc5μg/mL或/和GCV 10μg/mL,噻唑蓝法测定细胞GIR.[结果]对照组5-Fc与GCV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极低,5-Fc组IC50为2 400 μg/mL,GCV组为3 500μg/mL.实验组随5-Fc与GCV剂量增加,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加,5-Fc组IC50为5.75μg/mL,GCV组为3.50 μg/mL,两者同时应用相当于5-Fc1.90 μg/mL GCV 0.95 μg/mL,细胞对5-Fc的敏感性提高417.4倍,对GCV的敏感性提高1 000倍.病毒杀伤Lovo细胞具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联合应药组的"旁观者"效应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结论]双自杀基因细胞毒效应以及"旁观者"效应均高于单一自杀基因.  相似文献   
40.
结直肠外科在国外是一专科性极强的专业,我国以肛肠外科的形式发展也有悠久的历史,但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临床基础研究,无论与国外、还是与国内兄弟学科相比,均存在明显差距。基于国内结直肠外科疾病的明显增加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基于建立于现代科学理念及传统中医系统观之上的中国结直肠外科专科化建设迫在眉睫,系统性的结直肠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势在必行。以下就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