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与单纯开放手术治疗复杂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8例复杂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杂交手术组(n=10)和单纯开放手术组(n=8).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C1C-3和NF-kB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1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lC-3和NF-kB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1C-3主要在癌细胞的胞膜表达,阳性表达率74%(23/31)。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阳性表达率40%(4/10),Ⅱ级阳性表达率81%(9/11)、Ⅲ级阳性表达率100%(10/10)。NF-kB在癌细胞的胞浆内表达,阳性表达率83%(26/31)。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阳性表达率60%(6/10),Ⅱ级阳性表达率90%(10/11),Ⅲ级阳性表达率100%(10/10)。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仅有1例ClC-3表达弱阳性,NF-kB表达均为阴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lC-3和NF-kB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结论:ClC-3和NF-kB可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和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5.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先天性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乏昕致肠道发育畸型,故又称为肠管无神经结细胞症.为小儿最常见的结肠先天性畸型,发病率仅次于直肠肛管畸型、位居第二位。近20年来,临床上虽然已应用直肠组织检查、乙酰胆碱酯酶定性检查及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诊断,但X线检查仍然是最常用、确诊率很高的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20例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征象的分析,重点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46.
Miles手术的结肠造瘘口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iles手术结肠痿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Miles手术所出现的造口并发症。结果 造口并发症发生98例,其中造口坏死5例、造口回缩7例、造口脓肿、脱出各l例、造口狭窄9例、造口切口旁疝7例和造口周围皮肤炎症97例。结论 并发症常由于术中或术后处理不当引起。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设计漏斗形生物降解材料输尿管内支架,探讨该支架在上段输尿管梗阻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己内酯丙交酯乙交酯三元共聚材料(PCLGA20:60:20),并加工成漏斗形支架管。雄性家犬4只,体重12~15kg,通过手术方法建立输尿管上段不完全梗阻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吻合术,术中留置漏斗形PCLGA支架管支撑引流;术后定期行IVU检查,并于术后12周行术侧输尿管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4只犬成功建立输尿管上段梗阻动物模型。漏斗形PCLGA支架管内引流效果良好,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逐渐缓解;6~8周支架管密度减低,陆续发生断裂,断裂的支架管并未造成输尿管梗阻;术后12周支架管完全降解并排出体外,吻合段输尿管无狭窄,造影剂通过顺畅,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轻微,仅见移行上皮细胞增生和固有层增厚。结论 漏斗形PCLGA支架管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在上段输尿管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内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构建靶向EZH2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为利用RNA干扰技术探索EZH2基因的作用的研究做准备。方法根据EZH2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shRNA寡核苷酸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并连接入pGenesil-2载体,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酶切证明构建的shRNA已插入载体中,经测序证明与设计相同。结论成功构建靶向EZH2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EZH2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及后续的体内外RNAi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因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随访4~6 w,共265例.单个变量与结石残留的关系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多个变量与结石残留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 265例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结石残留率44.9%.单向方差分析显示:患侧肾功能(P=0.003),ESWL史(P=0.008),手术时间(P=0.035),结石最大径(P=0.008),结石位置(P=0.001),结石击碎后最大径(P=0.045),术后几日下地活动(P=0.008),术后应用解痉利尿药物(P=0.001)分别与结石残留有显著相关性.性别,体重指数,总肾功能,患侧肾积水程度,多发输尿管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输尿管狭窄,黏膜包裹结石,术后第一日补液量,术后第一日尿量,术者经验与结石残留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患侧肾功能(OR=4.477,95%CI:1.312~5.278),结石位置(OR=3.582,95%CI:2.008~6.389),术后应用解痉利尿药物(OR=1.944,95%CI:1.140~3.315)与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残留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患侧肾功能,结石位置,术后应用解痉利尿药物是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危险因素,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术后相应治疗将降低结石残留的风险. 相似文献
50.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可作为尿道替代物进行组织缺损的修复。目的:观察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可降解尿道支架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摩尔比80∶20)尿道支架管,并以戊二醛对支架进行交联、改性,将交联后支架截成长约1cm小段并浸于尿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结果与结论:支架管具有纳米结构,孔隙率约89%,孔径(32±19)μm;交联后可见纤维表面变粗糙,但纤维丝直径、孔径及孔隙率与交联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交联后支架管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支架降解初期速度相对较快,中后期降解速度减慢,至8周时材料质量损失约50%,第10周完全崩解。材料在体内降解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趋势与质量损失大体相同,降解早期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相对较快,后期下降速度减慢并趋于平稳。表明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尿道支架可满足尿道组织工程支架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