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发病48h内、第7天、第21天分别对52例病人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胸及V7-9导联,按QTd=QTmax-QTmin,JTd=JTmax-JTmin计算。结果 与48h内相比较、第7、21天QTd和JT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第7、21天QTd和JTd值明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在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猝死组QTd和JTd增加,QTd和JTd在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90%以上系冠状功脉粥样硬化引起,现将我们遇到一例由急性冠状动脉炎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报告如下:患者,男,32岁。不规则慢寒发烧11天,心慌、胸闷、气急、心前区不适2天,于85年7月27日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6例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PMVSD,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2.7~11.8(6.45±2.20)mm;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术后72h、1月、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行左心室造影发现PMVSD合并膜部瘤有2个以上破口,考虑封堵器不能完全封闭而放弃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器病例无残余分流;72 h、1月、3月随访时TTE检查均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术后3月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5);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治疗3 d后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窦速”、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月随访时消失。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轻、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4.
超声斑点追踪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 是超声医学领域内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也称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封堵前后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8/2006-0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82例.男43例,女39例;平均年龄(14.3±10.7)岁.其中26例为膜部瘤,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②方法:术中经左心室造影确定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及形态,造影后经股动脉送入Judkin 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至左心室,调整导管通过缺损处进入右心室,送入面条导丝至肺动脉或上腔静脉,经股静脉送入圈套器达肺动脉或上腔静脉,套住导丝拉出体外,建立股动脉至股静脉轨道.沿轨道钢丝经股静脉侧送入6-9F输送鞘管至左心室,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释放封堵器,在左心室释放左心室面伞,轻轻回撤整个输送系统,当左心室面伞紧贴室间隔时,释放右心室面伞,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功能未受影响,表明封堵成功.③评估;封堵前、封堵后3 d、1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的大小及变化.结果:78例成功置入封堵器,治疗成功率95%.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2-12(5.1±2.4)mm.封堵器直径4~14(6.7±2.9)mm.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过程中所有封堵器位置及形态良好.封堵后行左心室造影,1例有少许残余分流,1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封堵后3 d、1个月及1年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而封堵后3 d、1个月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无明显变化,封堵后1年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较封堵前显著下降(P<0.05).且上诉6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应用于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未发现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能够有效的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测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45例继发型ASD患者接受经皮心导管ASD封堵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评价其心功能。以二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作为左心功能指标。以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及三尖瓣反流作为右心功能指标,并将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结果:43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超声测量球囊直径为(24.36±8.23)cm,术前左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右心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3d三尖瓣反流明显下降(P<0.05),术后1个月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较术前即有显著增加,至术后3个月增加更为显著(P<0.01)。左心各指标于术后1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ASD封堵治疗既减轻了右室的容量负荷,也改善了左室的收缩功能。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可用于心功能改善的检测。  相似文献   
87.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缺血心肌短轴方向径向及圆周应变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节段心肌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56例心肌缺血患者及31名健康自愿者应用超声心动图仪获得高频帧二维图像,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基底水平及乳头肌水平的峰值RS和CS.结果 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其供血心肌节段应变峰值逐渐降低,接受PCI治疗后应变峰值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峰值RS、峰值CS绝对值负相关(r=-0.63,P<0.01;r=-0.54,P<0.01).结论 STI能定量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RS和CS,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88.
用细胞化学发光技术检测27例冠心病患者和3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表明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明显增加,尤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8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58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超声检测,与35例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作对照。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年龄,血总胆固醇、收缩压水平,高血压病呈正相关(r=0.267-0.532,P<0.05-0.01)。结论:年龄、甘油三酯、收缩压、高血压病程及斑块指数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0.
法乐四联征(TOF)患者的病情主要取决于肺动脉狭窄(PS)程度和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及其相互影响,尤其是PS程度。本文旨在探讨PS程度对TOF患者动脉血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左右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为1995年7月以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TOF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共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26岁,平均(12-6±5-7)岁。根据肺动脉瓣环(PA)内径的不同分为两组:(1)PA<1-2cm组,共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4~25岁,平均(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