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48篇 |
内科学 | 4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6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质粒介导耐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近年来发现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在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对喹诺酮类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78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分离自上海5所教学医院。以克隆斑点杂交及Southern杂交方法筛选质粒介导耐药基因qnr;以接合试验了解喹诺酮耐药的可转移性;对qnr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引物步移法对qnr周边质粒D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78株大肠埃希菌中,6株(7.7%)qnr检测阳性。在6株阳性菌中,喹诺酮耐药性均可通过质粒转移,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较受体菌上升16~250倍。qnr基因与最早报道的序列一致,qnr位于In4族的Ⅰ类整合子上,本研究中的2个新整合子命名为In36及In37。结论 与qnr相关的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性在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有一定程度流行,这可能是我国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性上升迅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多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基因 总被引:4,自引:11,他引:4
目的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及其耐药基因。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利用细菌23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和某些耐药基因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针对不同菌属的寡核苷酸探针和耐药基因探针的基因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荧光标记目的DNA片段,通过杂交反应检测致病菌及其耐药基因。结果在理想状态下(检测试剂盒抽提的细菌基因组DNA)检测的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灵敏度相当(10^3~10^6细菌/ml),并在部分临床分离株、耐药标准菌株中进行验证,显示该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及可重复性。细菌种类能鉴别到种水平的有16种,能鉴别到属水平的有7类。覆盖了临床常见的多种病原菌,并且还可同期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耐药。结论DNA芯片检测具有快速、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是常规鉴定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近二十年中,许多新的β内酰胺类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及多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先后应用于临床,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治疗和预后大为改观。但不久临床上发现几乎对每一种新的β内酰胺类都出现了耐药菌,其范围涉及各种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同时多重耐药性细菌也有增多趋势,并造成医院内感染[1]。据报道美国某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自1986年的27%增至1994年的43%[2];1990~1993年全美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33 869株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耐头孢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抗病毒及抗真菌药物研发活跃,上市的新药多。抗病毒药主要为抗HIV药物包括2或3个药物的复方制剂,自2002年以来已有2个抗HBV药物上市。近5年来已有多个第二代三唑类及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上市或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尽管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上升迅速,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困难,但与20世纪90年代比较,进入21世纪以来新抗菌药物的研发及上市速度明显减缓,而且近年来上市或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新抗菌药多为抗耐药革兰阳性菌的药物,新的广谱抗菌药或抗革兰阴性菌药物较少,比如21世纪以来在全球无新的头孢菌素类上市。本文对近年来上市或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及抗菌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一、背景由于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其研发过程中,发现能影响幼年动物的软骨组织,导致关节病,并且病变不可逆,所以限制了氟喹诺酮类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经美国FDA批准用于18岁以下患者的适应证为:复杂性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和暴露吸入性炭疽后预防。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尽管适应证很少,但事实上,仅2002年,美国有约520 000张氟喹诺酮类药的处方是给予18岁以下患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各年龄段患者中的使用普遍增多,细菌对其耐药的现象也相应增加。一项研究中,经过14年的治疗后,成人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从100%降至45%。很多地区发现空肠弯曲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株。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癌症化疗患者的经验性和预防性治疗,是耐药性进一步增加的原因。另外,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株在各国也不断增加。细菌如果对一种氟喹诺酮药物耐药,就可能对所有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所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可能导致肺炎链球菌对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其他医院常见病原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增加,耐药现象也持... 相似文献
17.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芳 郑红艳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3):233-243
目的监测国内主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国内主要地区36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9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249 7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0%,革兰阴性菌占71.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2.4%和78.3%。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MRCNS)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MSCNS)。MRSA中有92.6%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SE中有89.0%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2019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PSSP(95.2%和95.3%)所占比例较2018年有所上升,PISP和PRSP的检出率有所下降。除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27.6%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0%。2005-2019年15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持续上升趋势(3.0%和2.9%对25.3%和26.8%)。此外,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3.6%和75.1%;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7.5%和23.5%。结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为应对严峻的全国细菌耐药形势,需各相关部门协作以遏制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8.
李光辉 朱德妹 汪复 胡志东 李全 孙自镛 陈中举 徐英春 张小江 王传清 王爱敏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俞云松 林洁 徐元宏 沈继录 苏丹虹 卓超 魏莲花 吴玲 张朝霞 季萍 张泓 孔菁 胡云建 艾效曼 单斌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6)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血培养分离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对中国CHINET 细菌耐药监测网2012年1月至12月所有血培养分离菌,按统一方案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012年自血标本中共获分离菌849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6.0%,革兰阴性杆菌占44.0%。居前10位的分离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35.5%)、大肠埃希菌(16.4%)、克雷伯菌属(9.8%)(其中91.1%为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7.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7.2%)、不动杆菌属(5.9%)(其中93.8%为鲍曼不动杆菌)、草绿色链球菌(4.3%)、铜绿假单胞菌(3.2%)、肠杆菌属(2.4%)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5%) ,占所有分离菌株的93.5%。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 RSA )、甲氧西林耐药 CNS (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CNS的50.8%和61.7%。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9.0%和10. 9%,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8%。儿童分离株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株为31.2%,与成人分离株大致相仿(34.1%)。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属和粪肠球菌中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3.5%。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菌属和枸橼酸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在10.0%以下,唯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1.2%~19.8%。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近30.0%,对不动杆菌属耐药率达70.0%以上。结论2012年中国CHINET监测资料显示,血培养分离菌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但检出比例有所下降,革兰阴性菌有所上升。血培养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仍严重,尤其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抑制耐药菌传播。 相似文献
19.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日益增多,因而万古霉素用量不断上升。但此后许多报告显示万古霉素对该菌的M IC逐渐增高,万古霉素MIC>1mg/L ,导致万古霉素治疗MRSA血流感染(MRSA bacteremia ,MRSAB)的失败率增加,本研究对此种菌株所致血流感染早期改用达托霉素与继续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华山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近年来血流感染(BSI)病原菌变迁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状况.方法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6年医院感染标准诊断BSI,琼脂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BSI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年1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上海市华山医院276例确诊BSI者中属社区获得性BSI 71例(25.7%),医院获得性BSI 205例(74.3%).276例患者共获病原菌287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复数菌感染分别占38%、44.2%、13.8%、4.0%.医院获得性BSI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属最为常见.社区获得性BSI的病原菌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等.药敏结果显示,48株金葡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占56%,100株CoNS中甲氧西林耐药CoNS(MRCoNS)占88%.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明显增高.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活性最强.引起葡萄球菌BSI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静脉留置导管,手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结论CoNS,肺炎克雷伯菌,真菌BSI较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明显上升,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及真菌在医院获得性BSI中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BSI,引起BSI病原菌对抗感染药物耐药性较其他部位分离病原菌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