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56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15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狼疮活动标准记分(LACC)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判断狼疮活动和活动程度,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35例活动、25例稳定SLE和20例对照血浆TNFα、sTNFRl和sTNFR2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浆sTNF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狼疮活动、稳定及对照sTNFR水平差异显著;SLE活动期sTNFRl、sTNFR2升高者显著多于稳定期。sTNF2水平与SLEDAI显著正相关(r=0.40,P<0.01);sTNFR1与sTNFR2显著正相关(r=0.62,P<0.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sTNFRl、sTNFR2均升高,狼疮活动时sTNFRl、sTNFR2升高的患者明显增多,可作为判断狼疮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338例安徽省立医院1996-2009年pSS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及部分随访记录.结果:住院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为30 ~ 53岁;男女性别比为1∶27.2;首诊症状中最多见的是口干、眼干和关节痛;抗SSA、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3%和47.5%;唇腺病理检查者128例,3 ~ 4级占50.5%.并发症中最多见的为肾小管酸中毒(19.5%).结论:pSS近年来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唇腺病理和抗SSA、SSB抗体对pSS 的诊断有重要意义.pSS尚不能根治,并发症的处理仍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研究双氯芬酸钾凝胶(DPG)和双氯芬酸钠凝胶(DSG)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平行性的比较研究。试验组 60例,1%DPG外用,每日3-4次,每次2-4g,日总量不超过20g,疗程2周;对照组45例,1%DSG外用,使用方法同DPG。结果 2周时DPG的总有效率为 88%,DSG总有效率为87%,DPG组疗效明显高于 DSG组(P<0.05)。两药均能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P<0.05~0.001),两组相比DPG对关节肿胀数的改善优于DSG组(P<0.05),对其他各指标的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DPG的耐受性良好,无1例病人发生不良反应;DS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PG治疗局部风湿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优于DSG,且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4.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新型抗炎免疫抑制药来氟米特(leflunomide, LEF)和阳性对照药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者95例。来氟米特组用LEF 20 mg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相关因素,以早期发现继发性APS。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的129例SLE和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妊娠情况、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结果:129例患者中,原发性APS(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8例;SLE者121例,其中SLE合并APS患者(SLE-APS)41例,仅诊断为SLE患者(SLE-APA-)40例及出现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异常但APS诊断依据不足(SLE-APA+)的SLE患者40例。8例原发性APS患者中,3例男性均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手微动脉血栓形成,有婚育史的女性患者中5例均有病态妊娠表现,自发性流产和(或)死胎,其中2例有肺栓塞、门(脾)静脉栓塞。41例SLE-APS患者中,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5例,肺栓塞患者3例,脑梗死10例;SLE-APS组抗β2-糖蛋白1(抗β2-GP-1)浓度明显高于SLE-APA+组及SLE-APA-组,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结论:SLE合并APS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高浓度抗β2-GP-1,提示高浓度抗β2-GP-1是SLE继发AP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CD19+ B细胞中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mRNA的表达,并探讨Blimp-1在SLE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健康者外周血CD19+ B细胞中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CD19+CD27+记忆性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分析SLE患者Blimp-1表达与B细胞亚群及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 SLE 组 CD19+ B 细胞中 Blimp-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活动组高于稳定组(P<0.05);② SLE组CD19-CD138+浆细胞/CD19+B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活动组高于稳定组( P <0.05);SLE 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 CD19+CD27-记忆性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SLE患者Blimp-1表达与CD19-CD138+浆细胞/CD19+ B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性(rs =0.336,P=0.034),与CD19+CD27+记忆性 B细胞/CD19+ B细胞比例无显著相关性(rs =-0.271,P=0.116),与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呈正相关性( rs =0.493,P =0.006;rs =0.527,P=0.004),与抗核小体抗体、抗 C1q 抗体呈正相关性( rs =0.452,P =0.040;rs =0.522,P =0.015),与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性(rs =-0.367,P=0.046;rs =-0.386, P =0.035)。结论 Blimp-1在SLE患者B细胞中表达升高,与浆细胞明显相关,提示Blimp-1可能通过促进B细胞分化而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37.
80例大动脉炎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的误诊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误诊、治疗和预后.结果 ①80例患者中,头臂动脉型患者31例,约占38.8%;胸腹主动脉型4例,占5.0%;广泛型(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43例,占53.8%;肺动脉型2例,占2.5%.②常见临床首发症包括双上肢血压不等(包括单侧或双侧血压测不出)、血管杂音、头晕头痛、无脉或脉搏减弱、乏力.③80例患者在发病初期,有37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高达46.3%.④80例患者中4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达到缓解.⑤对21例患者回访发现,14例患者接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单用抗凝药等病情控制良好;6例患者不正规治疗病情控制不佳;1例患者因大动脉炎所致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大动脉炎误诊率较高,医生的全面体检能有效降低误诊率.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定期随访及正规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8.
HLA-DRB1等位基因在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在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分布。以寻找皖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易感性和保护性HLA-DRB1等位基因及这些等位基因的意义。方法采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6例)和正常对照(340例)外周静脉血,采用SSP多重PCR技术扩增两组成员HLA-DRB1等位基因。计算并比较两组等位基因携带率。结果HLA-DRB1*04、DRB1*09和DRB1*1001在RA组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HLA-DRB1*11、DRB1*15和DRB1*07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等位基因在两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LA-DRB1*04、DRB1*09和DRB1*1001可能是皖籍RA患者的易感性等位基因,HLA—DRB1*11、DRB1*15和DRB1*07可能是保护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估抗gp21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分析83例PBC患者的资料,随访观察临床表现、肝功能、PBC相关自身抗体和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反应。结果抗gp210阳性组清蛋白平均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总胆红素(TBIL)平均水平高于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阳性组肝衰竭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UDCA治疗1年患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初诊(P〈0.05),抗gp210阳性患者生化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gp210可作为预后指标;UDCA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长期应用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40.
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SLE死亡患者47例,同期住院患者94例,对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死亡组发热、肺部感染、神经精神症状、狼疮肾炎的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0.05);SLEDAI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间贫血、血小板、ANA及抗Sm抗体、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死亡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多脏器损害合并感染是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