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慢性HBV感染者可能超过1.2亿人。到目前为止,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无论应用何种抗病毒药物,只有不到半数的病人获得疗效,还有半数病人疾病未能控制,可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许多影响疗效的问题如病毒学、免疫学、药物开发等有待解决;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药物及临床创新性研究,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2.
73.
耶尔辛氏菌病(耶氏菌病,Yersiniosis)或称假结核病(Pseudotuberculosis),乃由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及假结核耶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性胃肠炎、急性淋巴结炎、败血症等为主要特征。由假结核耶氏菌所致动物病——假结核病,首先在1883年由Malassez及Vignall报道。人类感染病例首先由Masshaff(1953)及Knapp(1958)所记载。肠炎耶氏菌于1933年首先由Gilbert所描述,以前曾称之  相似文献   
74.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传播广泛的血源性肝炎的病原体。近来研究发现该病毒为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同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本质的区[1]。通过cDNA序列分析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在基因结构上与黄病毒和瘟病毒比较接近[2]。目前HCV诊断试剂已发展到第三代,即采用核心,NS3,NS5区抗原为原料对血样进行筛检[3]。膜区蛋白作为病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可激发抗体产生。随着HC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深入,对E2糖蛋白的衍变、体外表达已较清楚地阐明,对其运用已逐步开展,现就有关内容作一…  相似文献   
75.
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转归及抗病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乙肝)的临床转归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急性乙肝患者予贺普丁(100mg/d)联合干扰素INFα-1b50μg/(im·qo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0例急性乙肝患者予以一般保肝治疗。疗程3个月,并随访6个月。结果3个月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复常天数为(26.26±4.7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24±6.16)d。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结束及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e系统转换率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和82.2%。统计学有差异。治疗结束时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的HB8Ag阴转率均为100%,抗HBs的阳性率为88.9%和92.1%;而对照组HbsAg阴转率为72.5%和80%,抗HBs的阳性率为55%和7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随访6个月(病程9个月)时对照组转慢性化几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分别为20%和0%。结论贺普丁联合干扰素治疗急性乙肝可以提高HBV的清除率,降低慢性化几率。  相似文献   
76.
乳酸菌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和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乳酸菌混合液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及肝脏的损伤保护作用。 2 5只Wistar大鼠 ,分为乳酸菌保护组、酒精攻击组和对照组 ,共服用 5天。生化检测指标为乳酸菌乙醇脱氢酶 (ADH)、血中乙醇含量 (30分钟和 3小时 )、内毒素水平 ,并行胃、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每毫克乳酸菌蛋白质中ADH活性单位为 3 85U。服用酒精后30分钟及 3小时乳酸菌保护组动物血中乙醇浓度低于酒精攻击组 (P <0 0 0 5 ) ;乳酸菌保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酒精攻击组 (P <0 0 1)。病理检查结果 :酒精攻击组大多数显示胃粘膜糜烂 ,上皮细胞脱落 ,肝脏严重大泡性脂变 ,而乳酸菌保护组胃和肝脏组织学基本正常。乳酸菌液通过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从胃内的吸收 ,减少细菌 /内毒素移位 ,起到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观察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收集就诊病例中肝功能异常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大于40 U/L血清511份,分别进行相关自身抗体(ANA)检测,并查阅临床资料。结果 511份血清检测出ANA阳性率为14.09%,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0,59%,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2.94%,抗线粒体抗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阳性率0.98%;ANA谱中的SS-A阳性率0.59%、SS-B阳性率0.20%、JO-1阳性率0.20%,dsDNA阳性率0.78%;未检出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及ANA谱中其他抗体。从ALT升高的患者中收集到的511份血清,可查到完整临床资料者共46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06%及0.43%,未检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77.78%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8.29%。结论 高滴度(>1:320)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有意义。PBC及AIH患者检出率近似丙型及戊型肝炎检出率,临床不能忽视,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中可检测出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因素。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0例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疗程中及疗程后每隔3个月定期检测抗-HCVIgG和IgM,血清及本稍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RNA,ALT水平。疗程结束后致少随访1年.结果治疗结束及随访一年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的复常率为66.7%对300%和52.4%对15.0%,血清HCVRNAM转率分别为59.5%对15.0%和47.6%对10.0%。分析持久应答的影响因素,年轻、病程短,治疗前抗-HCVIgM抗体滴度高、PBMC中无HCV感染、病理诊断末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对干扰素反应性较好。结论检测抗HCV-IgM及PBMC中HCVRNA可作为干扰素疗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9.
疫苗按其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可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疫苗的最广泛用途是预防 ,即通过对广大人群的普遍接种或对高危人群的选择性接种 ,达到预防特定传染病的目的。治疗性疫苗主要应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患者。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应用目的是对已经存在HBV感染的机体 ,即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弥补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 ,达到清除病毒的治疗效应。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所致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干扰素被认为是对乙肝病毒感染有效的药物 ,但其疗效仍不十…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