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使用IFN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得HBsAg血清转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使用IFN和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出现HBsAg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32例,转阴后定期随访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HBV DNA于治疗后3~6个月转阴,初治和复治(包括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治疗2年均未见病毒学反弹或新的临床耐药出现.HBsAg转换后平均随访13.2个月,2例出现HBsAg复阳,其中1例抗病毒治疗重新获得HBsAg转换,另1例未再治疗,维持在HBeAg转换状态.余30例患者均维持在HBsAg转换状态.7例治疗后(其中3例治疗前、后两次)行肝穿刺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6例肝内HBsAg及HBcAg均阴性,1例HBsAg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者复发;3例治疗前、后对比肝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均减轻,其中1例由G2S4变为G1S2~3,该例停用IFN后ALT仍异常,余4例有轻度炎性反应和纤维化.转阴模式有三种,转阴顺序为HBV DNA→HBeAg→HBsAg,占59%(19/32例);HBeAg和HBsAg同步转阴,占31%(10/32例);HBsAg先于HBeAg转阴,占9%(3/32例).治疗1年时血清HBsAg滴度71.4%(15/21例)<100 COI;63.6%(7/11例)<250 IU/L.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基本上同IFN单药治疗.结论 联合治疗和延长疗程是获得HBsAg血清转换的关键.肝组织内HBsAg阳性和血清抗-HBs低水平者易复发.疗程1年时血清HBsAg滴度<100 COI或<250 IU/L可能是HBsAg易转阴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联合抗病毒治疗组(干扰素、拉米夫定、微卡、乙肝疫苗联合治疗)20例和对照组(干扰素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e系统转换率。结果治疗组的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并且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系统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12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这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联合抗病毒药与免疫调节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增强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3.
猴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4.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难治性疾病。常用的保肝药可降低ALT水平,缓解症状,但易复发并且不能阻止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目前主张抗病毒治疗:应用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拉米夫定对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有很好效果,但使HBeAg血清转换低;干扰素治疗近期疗效可达409/6~50%,  相似文献   
45.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人畜共患的流行性传染病,多脏器受累,且可母婴垂直传播,其危害相当严重。在我国,随着对此病研究的逐步重视,对其检测手段亦要求更高。目前国内仍以间接血凝法(IHA)为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1976年Voller等应用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弓形体抗体,取得了较好结果。建立可靠的ELISA,  相似文献   
46.
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身免疫性肝病为自身免疫反应超越生理限度或持续时间过久引起肝组织损伤,肝功能异常及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这组疾病通常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其可见于世界各民族.呈世界性分布。近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这些疾病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7.
加强对酒精性肝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曾召开过一次酒精性肝病及肝纤维化学术研讨会,一些学者在报告中指出:国内酒精中毒所致肝病及肝纤维化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时至今日,社会对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原因及其严重性并未引起重视,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如酒的生产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科研管理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BV具有泛嗜性。白细胞也是其靶细胞之一。为明确HBV感染外围血白细胞的意义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本文采用Southern分子杂交和斑点分子杂交法进行研究。材料及方法一、病例选择:根据1984年南宁会议标准选择乙型肝炎病人61名。47人经肝活检证实诊断,其中急性肝炎8名,慢性肝炎53名。慢性肝炎中的33名与全部急性肝炎患者以斑点分子杂交法检测。另20名慢性肝炎患者以Southern分子杂交法进行研究。二、斑点杂交和Southern分子杂交斑点杂交:将静脉血中分离的白细胞(1×10~5个)充分消化后,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以后步骤同血清HBV DNA检测。  相似文献   
49.
患者 ,女 ,4 3岁 ,农民。因乏力、食欲不振、尿黄 9d ,神志不清 2d于 2 0 0 1年 1月 9日由外院转入。病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 ,食欲下降 ,尿黄呈进行性加重 ,无发热。在当地经一般输液及保肝药物治疗无好转并在入院前 2d出现嗜睡 ,神志恍惚 ,后转来我院。入院时体温 36 .8℃ ,脉搏76次 /min ,呼吸 2 2次 /min ,血压 16 /12kPa( 1kPa =7.5mmHg)。神志不清 ,呼之不应。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未见慢性肝病体征。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存在 ,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胀气 ,肝浊音界缩小 ,腹水征阴性 ,踝阵挛阳性 ,扑翼样震颤…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许多天然来源的多糖类物质在各种疑难病症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药用功效,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癌等难治肝病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多糖类药物在治疗肝病方面的进展现状,主要包括基础实验、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一、多糖在肝病中的应用与疗效1.香菇多糖(Lentimn)香菇多糖是从香菇(Lentinus edodes)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多糖蛋白,为甘露聚肽糖,其主要成分 PS—K,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化学及立体结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