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和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6.2-2001.8经椎板间隙显露法对1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扩大术的病例。术前患者行腰椎X线检查,测量L5S1及L4-5椎板间隙的面积,对于L4-5椎板间隙的面积>250mm2及L5S1椎板间隙的面积>280mm2的病史短且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经椎板间隙直视下微创髓核摘除术。结果术后对其中的169例进行随访,随访3~38月,平均随访24月,采用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观察评定疗效。优122例,良38例,优良率94.6%。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经椎板间隙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迅速减压,消除症状,且几乎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疗效高。  相似文献   
10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TK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0年1月~2004年4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两组,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治疗25例,未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20例。结果预防组DVT总发生率为20%,对照组DVT发生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用药组阳性检出率20%,未用药组为50%。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可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3.
骨关节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继文  刘新宇 《山东医药》2000,40(15):43-44
概述 骨关节病是指以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及缺血性骨坏死等所致骨关节退行性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骨关节病。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是关节痛、僵硬、肿胀及功能障碍 ,最常侵犯膝、髋关节。其病理改变特征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软骨下骨质增生、骨赘形成 ,继发滑膜、关节囊、肌肉病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可能与遗传、代谢、营养、年龄、机械因素及酶的异常有关 ,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由 Alfred Garrod于 185 8年首次提出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 (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外 )、可能与感染、遗…  相似文献   
104.
皮层诱发电位(C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减少术中脊髓损伤。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68例脊柱手术行CSEP监护。结果:68例中,56例术中即出现波形改善;11例术中监护及术后波形无改变;仅1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而术后出现不全瘫,16h后恢复。结论: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后四肢瘫的发生并可预测患者术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05.
腓骨肌腱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996年~2004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外科共收诊腓骨肌腱滑脱症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4~45岁。平均34岁。其中工人4例,农民3例,运动员5例。滑跌伤6例.车祸伤1例,体育运动伤5例。左侧4例。右侧8例。新鲜滑脱1例,陈旧性滑脱11例,均为单侧。病史最长为3年.最短为3周。  相似文献   
106.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科学家和临床医生面临的颇具挑战性问题,近百年来没有多大进展!近年来,髓内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横断损伤取得了一定疗效,为严重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其中,移植成髓鞘的细胞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雪旺氏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嗅鞘细胞。所有的这些细胞中,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使轴  相似文献   
107.
PerioGlas骨骼肌内、骨内种植组织形态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骨骼肌、骨对生物活性玻璃PerioGlas的相容性,以及PerioGlas修复松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18只兔分4组,以右侧股直肌为实验侧,植入PerioGlas,左侧股直肌为对照侧;另18只兔分4组,以右侧股内侧髁为骨缺损实验侧,植入PerioGlas,左侧股内侧髁为骨缺损对照侧。肉眼及光镜等检查,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侧股直肌内PerioGlas颗粒有少量结缔组织包裹;PerioGlas颗粒能与骨直接结合,能有效的修复骨缺损。结论:PerioGlas对全身无明显影响,骨骼肌对PerioGlas反应轻微。骨对PerioGlas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该材料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椎体楔形截骨在脊柱侧弯矫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凸侧椎体楔形截骨、凹侧软组织松解、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侧弯23例,其中前路椎体截骨1例(开胸),后路椎体截骨22例。T10以上椎体截骨14个,最高处为T5,T10以下椎体截骨15个。20例脊柱侧凸畸形及3例先天性侧方半椎体侧凸畸形皆为椎体冠状面横行截骨。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Cobb氏角为65o~110o,平均为74.4o。术后测量的Cobb氏角为10o~35o,平均矫正率为76.5%;术后平均身高增长4.5cm。手术中失血为800ml~8200ml,平均1700ml。术后皆无神经系统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结论:单一后路或前路椎体楔形截骨可有效矫正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109.
脊髓损伤(spinaI cord injury SCI)的修复一直是骨科和神经外科面临的一大难题,近百年来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近十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的认识和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康复有了很大的进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成年大鼠嗅球成鞘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分离与纯化培养方法并对形态学进行研究。方法取材后采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Arac)抑制相结合的纯化培养方法培养嗅鞘细胞,并分不同阶段进行观察和NGFRp75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嗅鞘细胞,胞体呈梭形、多突起形及油煎蛋形三种类型,突起细长编织成网状为其特点。结论差速贴壁和Ara-c抑制相结合的纯化培养方法兼收了两者的优点,实践证实是一种简单经济而又有实效的嗅鞘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