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宫牛黄散中配伍药物对雄黄可溶性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安宫牛黄散为实例,研究中药复方中的配伍药物对雄黄中砷的溶解性的影响。方法安宫牛黄散中几种单味药与雄黄混合用人工胃液处理,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可溶性砷的含量。结果安宫牛黄散中几种单味药分别与雄黄混合用人工胃液处理后,测得的可溶性砷含量均比雄黄在人工胃液中的可溶性砷的溶出量低,使可溶性砷含量溶出减少的单味药次序依次为黄芩、黄连、珍珠、栀子、郁金和牛黄,溶出的可溶性砷含量依次减少55.1%,49.3%,29.4%,25.2%,25.0%和11.4%(P<0.01)。安宫牛黄散中的可溶性砷含量比雄黄的可溶性砷含量减少35.3%(P<0.01)。结论安宫牛黄散中的几种单味药均有抑制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的作用,推测是降低砷的毒性作用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雄黄中砷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汤毅珊  刘启德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3):1750-1753
目的:研究不同毒性剂量雄黄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及组织中的总砷分布。方法:SD大鼠分别单次灌服3.738,1.869,0.935 g.kg-1雄黄,测定不同剂量组大鼠药后0~96 h内的血砷、尿砷浓度,以及药后96 h各主要脏器的总砷含量。结果:大鼠单次灌服不同剂量雄黄,高剂量组总砷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7.73,17.21 h,均短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的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10.8,5.6,3.9 L.kg-1;总清除率分别为0.437,0.16,0.111 L.h-1.kg-1;药后0~96 h内尿总砷的排泄量占雄黄给药量的5.5%~13.0%;药后96 h各主要脏器、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砷,以肾上腺、膀胱、卵巢中分布较多,肝、脾、肺、肾次之,心、大脑、胃、睾丸中分布较少。结论:在毒性剂量下,雄黄的动力学参数随剂量大小而改变,表明其在大鼠体内存在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阐述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相关标准,分析这些标准特点;概述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应建立一个统一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测试平台,以保证中药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得到有效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安宫牛黄散中的朱砂、雄黄对机体作用的不同特点,探讨复方中朱砂、雄黄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8~10只/组):正常组,正常加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整方)组(278mg/kg);正常加除去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拆方)组(222.7mg/kg);脑水肿模型组(一侧大鼠颈总动脉注射百日咳杆菌250亿/kg);模型加整方组(造模前1h给药278mg/kg);模型加拆方组(造模前1h给药222.7mg/kg)。一次给药后5h(模型组注菌后4h)采血、制备脑匀浆。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总活力,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5百分酶活力。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DH总活力、LDH1、LDH2百分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正常加整方组、正常加拆方组LDH总活力升高(P<0.05),LDH1、LDH2百分酶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LDH4、LDH5百分酶活力下降(P<0.01),但除LDH5外,整方组和拆方组各项酶活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模型组比较,模型加整方组、模型加拆方组LDH总活力显著下降(P<0.01),LDH5百分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模型加整方组LDH2、LDH3百分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LDH1、LDH4百分酶活力无显著变化;模型加拆方组LDH1、LDH4百分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而LDH2、LDH3百分酶活力变化不显著。结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服用安宫牛黄散,对心肌、肾等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在病理状态下(感染性脑水肿)安宫牛黄散和除去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散均可抑制被过度激活的LDH酶,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复方中的朱砂、雄黄对LDH同工酶水平有影响,提示它们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某些同工酶产生药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雄黄及含雄黄复方中砷含量、形态和晶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雄黄及含雄黄复方制剂中的砷含量、砷形态和雄黄晶形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雄黄和复方制剂中的总砷含量,人工胃液提取-原子荧光法测定可溶性砷,离子树脂交换分离.原子荧光法测定可溶性三价砷(As^Ⅱ)和五价砷(As^Ⅴ),X衍射荧光法对雄黄粉末进行物相(晶形)分析,X荧光光谱法进行雄黄粉末的全元素分析。结果受试雄黄含硫化砷97.3%,主成分是β-雄黄(As4S4)和α-雄黄(AsS)的混合物,同时含有少量二硫化二砷(As2S2)和雌黄(As2S3)。As/S(摩尔数之比)为1.00001。还含有少量Al、Si、K、Ca、Ti、Fe、Sb、Nj、Cu、W等杂质。在雄黄及含雄黄复方制剂的人工胃液提取液中均检出了可溶性砷、As^Ⅱ和As^Ⅴ;且不同来源的雄黄,可溶性砷以及两种价态的砷的比例也不同。雄黄中可溶性砷百分含量为0.62%,其中As^Ⅱ和As^Ⅴ比例为2、30:1。结论雄黄及含雄黄复方中混杂存在三价和五价无机砷。有必要加强对雄黄药材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6.
雄黄单次和多次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雄黄中的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大鼠单次、多次灌服雄黄,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药后一系列时间点的血砷浓度和脏器、组织中的砷含量。应用PK Solutions 2.0~(TM)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雄黄(75 mg·kg~(-1))灌胃给药后,雄黄中的砷只有少量吸收进入血液中,吸收、分布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30,12.59,22.70 h;血砷浓度在药后3 h和12 h分别达到峰浓度(46.0,42.0μg·L~(-1)。雄黄(75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15 d,从第7天起达到稳态浓度,停药后2周的血清中未检出砷,消除半衰期为43.61 h。单次给药后,在大鼠各主要脏器、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砷,以脾、毛发、肺和肾上腺中分布较多,肾、心、肝、膀胱、皮肤次之;大脑、睾丸、肌肉、胫骨中分布较少,多次给药后砷除了同样在肾上腺、肺、毛发和脾分布较多外,在肾和膀胱的积累显著增加。停药2周后,砷在各脏器组织(心除外)中的含量普遍显著降低,降幅从21.1%到69.5%不等。结论雄黄中的砷只有少量可溶性砷吸收进入血液中,单次灌胃给药后,雄黄中的砷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均较缓慢。多次灌胃给药延缓了砷在体内的消除。雄黄中的砷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首次发现砷在肾上腺中有较高的蓄积,提示肾上腺可能是雄黄作用的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补骨脂对安替比林消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肾壮阳药补骨脂对安替比林在大鼠体内消除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补骨脂水煎剂5.3g/kg,灌胃6d后,灌服安替比林,用HPLC法测定对照组和补骨脂水煎剂组大鼠不同采血时间安替比林的血药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补骨脂水煎剂组大鼠对安替比林的消除速率常数Kcl增加1.55倍,消除半衰期t1/2缩短60.7%,结论:补骨脂水煎剂有诱导大鼠肝药酶,加速安替比林在大鼠体内消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安宫牛黄丸因含有汞、砷成分,其安全性受到关注,有必要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目的: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安宫牛黄丸对机体作用的差异。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的临床药理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3/04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完成,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0~300g SD雄性大鼠24只。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正常+安宫牛黄丸组;脑梗死模型组(光化学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安宫牛黄丸组。每组6只。给药方法:每天胃饲1次,0.13g/kg,共7d。主要观察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5含量。结果:正常+安宫牛黄丸组大鼠血清LDH1-3含量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lt;0.01),其中正常+安宫牛黄丸组LDH1,LDH2,LDH3的值分别为(17.02&;#177;0.46),(14.70&;#177;0.18),(15.47&;#177;013)%,正常组则为(11.25&;#177;0.70),(8.26&;#177;0.90),(12.86&;#177;0.90)%;模型+安宫牛黄丸组大鼠血清LDH,(15.51&;#177;2.60,%)比模型组(10.93&;#177;2.10,%)显著升高(P&;lt;0.01),LDH4含量显著降低,其值分别为(22.62&;#177;3.00)%,(28.18&;#177;0.80)%(P&;lt;0.01)。结论:在局灶性脑梗死病理状态下安宫牛黄丸对机体的损伤作用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小,提示安宫牛黄丸在生理、病理状态下,对机体的作用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雄黄和含雄黄复方对病理状态下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70、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探讨雄黄的“解毒”作用机理。方法:制备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雄黄(75mg/kg、150mg/kg、300mg/kg)组、安宫牛黄散(1.5g/kg)组灌胃后3h取血和脑组织;另制备大鼠发热模型,灌胃雄黄(90mg/kg)、牛黄解毒片(1.404g/kg),分别于药后1h、2h、4h组取血。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的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力。结果:高剂量雄黄和安宫牛黄散使感染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HSP70含量比模型组显著增加(17.9%、30.5%)。雄黄给药后1h和2h使发热大鼠血清HSP70水平比模型组显著上升(36.1%和18.0%),牛黄解毒片给药后1h、2h和4h使发热大鼠血清HSP70水平显著上升(54.6%、19.8%和21.2%)。雄黄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的HO-1活力影响不显著;安宫牛黄散使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的HO-1活力增加(24.3%和12.1%)。雄黄在药后1h、2h和4h分别使发热大鼠血清HO-1活力比模型组增加25.4%、46.6%和41.0%;牛黄解毒片在药后1h、2h和4h使发热大鼠血清HO-1活力比模型组增加1.07倍、1.53倍和94.8%。结论:一定剂量的雄黄和含雄黄复方可诱导、激活病理状态下大鼠体内的应激蛋白HSP70、HO-1,两种含雄黄复方提升应激蛋白水平的幅度大于雄黄单独给药。雄黄提升病理状态下机体的应激水平可能是其发挥“解毒”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林璞粤  汤毅珊  王宁生 《中药材》2006,29(5):458-461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散中朱砂、雄黄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12只/组):正常对照组、外伤性脑水肿膜型对照组、朱砂组(0.15 g/kg)、雄黄组(0.15 g/kg)、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整方)组(1.5 g/ kg)、去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散(下简称拆方)组(1.2 g/kg),以上各组再设8 h分组和24 h分组(6只/分组)。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同工酶(iNOS、cNOS)活力;放免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结果:造模后8 h,整方组与拆方组HSP 70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增高(P<0.05),且整方组诱导HSP 70 mRNA表达的作用强于拆方组(P<0.05);朱砂、雄黄、整方和拆方均能降低iNOS活力,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中整方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雄黄组、整方组、拆方组TNF-α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整方组与拆方组IL-1β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 HSP 70、iNOS、TNF-α及IL-β参与了外伤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安宫牛黄散和复方中的朱砂、雄黄对外伤性脑水肿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增加诱导HSP 70 mRNA表达、抑制iNOS活力和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