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43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Objective To reproduce a model of heat injured KC in vitro and explore its apoptosis rate of KC due to heat injury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Methods Human KC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they were incubated at 37, 41, 43,45, 48, and 51 ℃ respectively for 10 mins in water bath. Trypan blue staining and Hoechst 33258 fluorescence staining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necrosis and apoptosis of KC. Rates of apoptosis and necrosis of KC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by flow cytometer. The prolifera-tion activity of KC after heat injury was detected by MTT tes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rypan blue stai-ning, Hoechst 33258 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er demonstrated that number of apoptotic and necrotic KC increased gradually along with a rise of water bath temperature. The rates of apoptosis and necro-sis of KCwererespectively(12.3±3.2)% and (14.1±1.6)% at 45℃, (27.7±5.1)% and (58.0± 4.2)% at 48 ℃. Rate of KC necrosis reached up to (83.0±5.3)% at 51℃. Inhibition of KC growth reached a stationary phase when the injurious temperature reached 45 ℃ as observed with MTT test. Con-clusions Heat injury can induce apoptosis and growth inhibition of KC in vitro. Incubating KC at 45 ℃ for 10 mins is a good condition to reproduce a model of heat injured KC in vitro. This model may be used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 and apoptosis of KC after burn injury.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人胎儿毛乳头细胞(FDPC)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乙酸(PGA)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和真皮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二步法培养的FDPC接种于PGA支架材料上。并在体外立体培养,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数量。分别用相差显微镜、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以及细胞和组织的黏附情况。结果:PGA材料浸提液对于FDPC生长没有抑制。FDPC与PGA的黏附率为28.6%。细胞在支架上三维立体培养符合正常生长曲线。HE染色和电镜显示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黏附牢固。结论:FDPC与PGA具有良好相容性和黏附性,可进一步研究以PGA作为真皮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研究人毛囊隆突细胞向皮脂腺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毛囊隆突细胞,以3-甲基-1-异丁基黄嘌呤、地塞米松和牛胰岛素为诱导剂,体外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诱导剂作用2周后行油红染色和抗上皮膜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不加诱导剂组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毛囊隆突细胞经诱导剂作用1周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连接松散,出现特征性“扇贝”形细胞;2周后,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胞质内出现少量颗粒和液滴;3周后细胞达到融合,排列紊乱,部分细胞伸展,形态变为椭圆,纺锤或不规则形;4周后,伸展的细胞相互融合,包裹形成不规则的网格状。而未加诱导剂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融合,在克隆中心出现细胞的堆积,分层。诱导剂作用2周后油红染色及上皮膜抗原染色呈阳性。结论在适宜的微环境刺激下,人毛囊隆突细胞具有向皮脂腺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75.
一种大鼠蒸气烫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建立一种可控深度及面积的大鼠烫伤模型。 方法 用高压蒸气消毒锅及自制烫伤支架制作高压蒸气烫伤装置 ,用压力为 0 .12MPa(1MPa=75 0 0mmHg)、直径 2 .6cm的致伤孔上分别在大鼠背部烫 3、4、5、6、7、8、9、10s,每时相点 5个创面。伤后 2 4h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 ,用Photoshop软件测量烫伤深度 ,并观察有无毛囊、汗腺附件受损、烫伤区被毛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 结果 烫伤深度与烫伤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99)。浅Ⅱ、深Ⅱ、Ⅲ度烫伤模型的致伤时间分别为 3、5、7s。烫伤 7~ 10s创面深度虽逐渐加重 ,愈合时间却相近。 结论 该模型可以控制烫伤深度、面积 ,烧伤深度划分准确且操作简便 ,是研究创伤修复机制及评价创面用药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76.
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及分组 :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烫伤组 (30只 )和正常对照组 (5只 )。烫伤组背部用电烫仪 (本室研制 )80℃恒温探头与皮肤接触 9s ,造成 10 %~ 2 0 %TBSA深Ⅱ度烫伤。正常对照组探头温度为 2 0℃。于烫伤后 15min ,6、12、2 4、4 8、96h取肾上腺。2 .免疫组化染色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和细胞半定量测量 :参照参考文献 [1 3]介绍的方法。3.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 ,行t检验。二、结果1.正常大鼠肾上腺P物质 (SP)的分布 :正常大鼠肾上腺SP在被膜下皮质及髓质均有分布且极为密集。含SP神…  相似文献   
77.
烧伤患者深Ⅱ度创面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烧伤患者深Ⅱ度创面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方法 切取正常人皮肤及烧伤患者伤后 5、10、14、2 1、2 8、35d的深Ⅱ度创面组织 (各 3例 )。去除非真皮组织 ,用 2 .5g/L的洗必泰溶液浸泡后 ,剪碎并用胰蛋白酶 EDTA(终浓度分别为 1.2 5 g/L、0 .1g/L)消化。离心收集细胞、接种培养。细胞生长近 10 0 %融合时 ,按常规方法进行多次传代培养、冻存与复苏。培养期间随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计算细胞贴壁存活率和倍增时间。 结果 原代培养的创面成纤维细胞纯度较高 ,活力较好 ;原代、继代培养的及经冻存复苏后的细胞在生长特性、大体形态等方面能够保持稳定 ;经多次复苏的创面成纤维细胞贴壁存活率保持在 80 %以上。 结论 该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可为深入探讨瘢痕的形成机制及防治瘢痕提供良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8.
猪与人致敏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及其细胞因子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 (Xeno ADM)的免疫反应机理。方法 :分离正常猪、正常人和接受Xeno -ADM复合移植的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以前两种细胞为刺激细胞、后者为反应细胞 ,通过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Xeno -MLC)和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Allo -MLC)、3 H TdR掺入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方法 ,检测不同抗原对反应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及其IL - 2 (IU·ml-1)、IL - 4 (IU·ml-1)和IFN - (ng·L-1)的动态变化。结果 :Xeno MLC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培养 4d后的IL - 2、IL - 4、IFN - 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Allo -MLC组和空白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 :有辅助性T淋巴细胞 - 1(Th1)和Th2参与的细胞免疫和IL - 4诱导的体液免疫可能是异种移植物 (Xeno -ADM)免疫排异反应的特征 ;用预先致敏的淋巴细胞进行MLC ,可更加真实反映在体时的免疫反应状况  相似文献   
79.
糖尿病大鼠肠道、胰腺GLP-1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榕  王莉  曹宏伟  汤朝武  白小智  姬秋和 《医学争鸣》2008,29(13):1235-1238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受体mRNA表达水平在大鼠肠道不同部位和胰腺分布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差异.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对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定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已发病,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SYBR Green法)检测大鼠不同肠段和胰腺的GLP-1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GLP-1受体mRNA表达中,正常大鼠不同肠段以空肠表达量最低,与回肠和结肠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与结肠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空肠GLP-1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为0.27,而对照组大鼠空肠的相对表达量为0.59;糖尿病组大鼠结肠GLP-1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为0.5,对照组大鼠结肠的相对表达量为1;糖尿病组大鼠胰腺GLP-1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为0.37,而对照组大鼠胰腺的相对表达量为0.97,两组间空肠、结肠和胰腺GLP-1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回肠GLP-1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为0.73,对照组回肠的相对表达量为0.86,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GLP-1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在空肠、结肠和胰腺的下调,提示空肠、结肠和胰腺GLP-1受体的表达变化可能与GK大鼠的糖尿病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用自体培养的角朊细胞膜片(CKS)及异体真皮重组复合皮移植后的成活机理和组织学变化。方法以30只 SD 大鼠为实验动物,分为自体 CKS 组硬异体复合皮组。术后90天内定期检查并取活检标本作组织学检测,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伤口愈合,表皮-真皮连接区的重建和异体真皮的归宿等。结果自体角朊细胞膜片成活尚好,但其质地及组织学结构欠佳,且太薄易磨损和破溃;胶原纤维增生并排列错乱,创面明显收缩。异体复合皮组不仅移植物成活好,且质地、组织结构、创面收缩及抗磨损等方面均优于 CKS 组,移植后90天仍能看到异体真皮成分,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结论体外培养的自体角朊细胞膜片不适用于全层皮肤缺损的创面,而异体真皮复合皮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