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98篇 |
免费 | 333篇 |
国内免费 | 26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0篇 |
儿科学 | 112篇 |
妇产科学 | 33篇 |
基础医学 | 296篇 |
口腔科学 | 91篇 |
临床医学 | 1024篇 |
内科学 | 635篇 |
皮肤病学 | 93篇 |
神经病学 | 339篇 |
特种医学 | 18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643篇 |
综合类 | 2129篇 |
预防医学 | 686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878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816篇 |
肿瘤学 | 1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267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387篇 |
2010年 | 402篇 |
2009年 | 376篇 |
2008年 | 351篇 |
2007年 | 403篇 |
2006年 | 370篇 |
2005年 | 398篇 |
2004年 | 372篇 |
2003年 | 378篇 |
2002年 | 236篇 |
2001年 | 260篇 |
2000年 | 255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安全及优质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措施,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急救准备、手术切口护理、口腔护理、糖尿病护理、院感控制、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与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二期愈合,治愈率达100%,平均住院时间为18.3d,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专科优质护理是急危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01-2016-01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患者生存期,不同因素中位生存期比较采用Log-Rank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95%CI:4.8~16.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原发肿瘤类型、放疗、Tomita评分、术前运动功能、术后运动功能、原发肿瘤确诊至脊柱转移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原发肿瘤分化程度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年龄、受累椎体位置、手术类型、受累椎体数量与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Tomita评分和术后运动功能为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Tomita评分和术后运动状态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分析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减压后长节段或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根据不同融合节段将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89例DS患者分为长节段组与短节段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侧凸Cobb角变化。结果 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短节段组(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13±0.64)分,显著高于短节段组的(1.12±0.57)分(P0.05),ODI评分(8.07±1.04)分,显著低于短节段组的(14.26±1.68)分(P0.05);长节段组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显著优于短节段组(P0.05)。结论 长节段、短节段融合治疗DS各有优劣,前者在改善侧凸Cobb角及脊柱功能上有明显优势,后者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个体化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后肾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 例PCNL 术后肾出血患者,行个体化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用明胶海绵及弹簧圈行个体化组合栓塞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肾功能动态变化。结果:22 例患者造影均明确诊断,行肾动脉分支栓塞成功率为100%,术后48 h内肉眼血尿均消失,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随访≥3 个月,无肾出血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个体化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PCNL 术后肾出血,个体化栓塞止血疗效确切且能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可作为治疗PCNL 术后肾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协同顺铂(cisplatin,DDP)或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L-49、DDP、ADM单药以及HL-49联合DDP或ADM处理MDA-MB-231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Q值,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FCM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并计算Q值;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loom综合征解旋酶(Bloom’s symdrome helicase,BLM)、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DNA修复关键酶Rad5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caspase 8、 caspase 10、Bax、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L-49、DDP和ADM单药组相比,HL-49(1或2μmol/L)联合DDP(5或10μmol/L)或ADM(2或5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其中HL-49联合DDP(单药浓度两两组合)4个浓度组的Q值分别为2.04、1.88、1.87和1.83,HL-49联合ADM的Q值分别为1.37、1.21、1.36和1.23,两药联用均具有协同效应。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中,联合用药组细胞的集落形成数均较单药组明显减少(P值均<0.05)。HL-49(1或2μmol/L)联合DDP(5或10μmol/L)或ADM(2或5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单药组(P值均<0.05),其中HL-49联合DDP的Q值分别为1.20、1.35、1.70和2.06,HL-49联合ADM的Q值分别为1.48、1.17、1.99和2.13,提示两药联用有协同作用。HL-49联合DDP或ADM用药组MDA-MB-231细胞中的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10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单药组明显上调(P值均<0.05),Rad51、BRCA1、BLM、p5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值均<0.05)。结论:汉防己甲素衍生物HL-49与DDP或ADM联合用药均具有协同作用,且其联用抗肿瘤活性可能与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索胸、背、腋部恶性肿瘤及胸壁放射性溃疡切除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为胸、背、腋部恶性病变累及腋窝、胸壁的放射性溃疡以及乳癌根治术后复发者 8例进行了乳房劈裂瓣手术治疗。于乳房上方设计T形或下方设计倒T形切口 ,形成乳房劈裂瓣 ,经旋转推进转移修复肿瘤或溃疡切除后创面。结果 8例中除 1例乳房瓣远端皮缘坏死外 ,余均血运良好 ,切口一期愈合。供瓣乳房下垂同时得到纠正 ,受侧胸部较为丰满 ,但付出损伤健全乳房形态的代价 ,乳头向内或外侧移位。结论 乳房劈裂瓣是修复胸、背、腋部恶性肿瘤或术后复发及胸壁放射性溃疡切除后创面的良好方法。适用于老年及身体虚弱者 ,年轻患者因有损于乳房形象须慎用。 相似文献
98.
CD44v6和PCNA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CNA与肾透明细胞癌 (CCRCC)分级、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8例CCRCC标本中CD4 4v6和PCNA的表达 ,比较两者同Fuhrman分级、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两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 4 4 .8% (2 6 / 5 8) ,为细胞膜染色 ;PCNA表达阳性率为 5 6 .9% (33/ 5 8) ,为细胞核染色。两者表达与分级 (P <0 .0 0 1)和患者生存率 (P <0 .0 1和P <0 .0 5 )均显著相关 ,与病理分期无关 (P >0 .0 5 )。两者相互之间亦无关 (P >0 .0 5 )。结论 CD4 4v6和PCNA表达可能在CCRCC进展中发挥作用 ,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