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0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目的 开发丰富又安全的人丁酰胆碱酯酶来源 ,并检测其解毒效率。方法 家蚕血淋巴液中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 (rhBChE)的纯化采用批量硫酸铵分段分离和普鲁卡因酰胺 脂糖凝胶 4B亲和层析技术。结果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rhBChE从血淋巴液中的总收率为 6 6 % ,酶比活性达 715mmol·min- 1·g- 1蛋白。rhBChE在 - 2 0℃含 2 0 %甘油及0 .0 2 %NaN3 的 10mmol·L- 1磷酸盐缓冲液 (pH 7.4 )中存放 1年 ,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18只小鼠ip事先与rhBChE孵温的 1.5LD的琥珀酰胆碱 ,不出现任何中毒症状和体征 ,全部存活 ;而琥珀酰胆碱对照组 ,18只小鼠均剧烈抽搐并在 2~ 5min内窒息死亡。结论 实验结果说明 ,从感染家蚕幼虫血淋巴液中纯化rhBChE的方法可靠 ,基因工程rhBChE在琥珀酰胆碱中毒危象的治疗中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无血清培养基SYL-SF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作用。方法机械分离方法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从P1代开始将含小牛血清的原代培养基SYL-NBCS更换为实验组SYL-SF和对照组MSCM-SF两种无血清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培养、传代、扩增和维持。利用Alexa Fluor 488 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率,CCK-8法比较传代细胞的增殖效率,并对细胞进行形态、表型、染色体核型和分化能力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价。结果分离得到的单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原代培养基SYL-NBCS中培养8~15d可获得原代(P0)细胞,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后,SYL-SF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MSCM-SF组;在细胞传代过程中SYL-SF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强且维持MSCs特异性表面标志和向脂肪、骨、软骨等多向分化的潜能,并且在传代过程中维持正常染色体核型。结论 SYL-SF无血清培养基可以对UC-MSCs进行良好地体外扩增和维持。  相似文献   
13.
猪皮透明质酸的制备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了以猪皮为原料,制备纯化透明质酸的初步工艺,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了理化分析。制备纯化的样品接近试剂产品,得率为0.7%。全部操作周期短,不耗用特殊试剂,成本低,为今后透明质酸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Liver targeting characteristics of galactosyl poly L lysin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还原胺化法合成了半乳糖多聚-L-赖氨酸(GalPLL),并首次利用放射性示踪实验测定了GalPLL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特征.结果表明,GalPLL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其在体内的分布形式与肝细胞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内源性配体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相似.125I标记的GalPLL经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后,主要被肝脏吸收,在注射后5min时肝脏的最大吸收为注射总量的38.9%,比人血清白蛋白高5.7倍.肝脏对GalPLL的吸收可特异地被ASF及非标记的GalPLL抑制,但不能被未半乳糖基化的多聚-L-赖氨酸抑制,证明GalPLL是通过肝细胞ASGPR介导的内吞作用特异地被肝脏吸收的.由于GalPLL不但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而且与ASGPR的天然配体相比在合成和应用方面均具有许多优势,因此有望成为进行药物或基因肝靶向运送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并易于推广的临床研究用间充质干细胞的产业化制备策略。方法常规方法分离获得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1~P3代以含小牛血清培养基进行稳定传代后,以无血清培养基对P4~P6代细胞继续培养和扩增,并以含血清培养基作为对照。倒置显微镜每天定时观察细胞生长状态,CCK-8法比较P4代和P6代细胞在两种培养基中的增殖能力,并对P4~P6代细胞的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对分离获得的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在含血清培养基中,P1~P3代细胞增殖能力稳定,以4×104/ml密度接种,3.5~4d可达到90%融合;细胞进入P6后,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增殖能力与含血清培养基相近;BSA残留量检测结果显示,无血清培养基组中细胞的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残留的BSA量低于10ng/106细胞,满足《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对相关细胞治疗产品中BSA残留量的标准要求。结论含血清培养与无血清培养相结合的程序性培养扩增体系,可为临床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控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17.
在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肾损伤等病理情况下,内皮素浓度异常增加,直接影响着患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作为新药靶标,有两种人内皮素受体(hETAR和hETBR),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为了研究hETR拮抗剂的药理特性,需要一个特异性好,可重复使用的实验体系。然而,获得一个一致的人组织资源经常是困难的。本描述了hETAR和hETBR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可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认为重症肌无力(MG)是由于体内产生抗烟碱型胆碱受体(N-AChR)的抗体,使N-AChR受损害,骨骼肌运动终板发生退行性变化,但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实验性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EAMG)的研究,观察症状严重程度与血清抗体水平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寻找水溶性较好、抗焦虑活性较强的新型化合物。方法设计合成2-芳基咪唑并[1,2-a]吡啶-3-乙酰胺类化合物,通过体外苯二氮受体竞争结合实验及小鼠高架迷宫行为实验,评价化合物的体内外抗焦虑活性,分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果与结论共合成28个新型化合物,通过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其中I8和I10水溶性良好。苯二氮受体竞争结合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1、Ⅰ8、Ⅰ10、Ⅰ13、Ⅰ19与苯二氮受体的亲和力与阳性对照药物Ro5-4864相当,在浓度为100nmol/L时,其对放射性配体与受体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87%、89%、85%、89%和76%,而Ro5-4864为82%。对水溶性及活性均较好的化合物Ⅰ和Ⅰ进行小鼠抗焦虑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体内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