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341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73篇
  2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建立上标油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并以萘为参照物.以相对保留时阍与相对峰面积为参数,建立10批样品的GC指纹图谱。结果标示出20个共有峰,其中主要峰的相对峰面积恒定。结论该法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上标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乳鼠心肌细胞共移植的细胞替代作用,进而防止左室重构,增强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方法制作大鼠心梗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细胞组(移植乳鼠心肌细胞),BMSC移植组和共移植组(移植乳鼠心肌细胞和BMSC)。分别在移植前1d,移植后4周和12周,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大鼠心功能的情况。干细胞移植12周,测量各组大鼠的质量,左室与质量比值和心梗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移植后12周,心肌移植组,BMSC移植组和共移植组的左室缩短分数(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所增加(P<0.05),而对照组则出现数值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共移植组>BMSC移植组或心肌细胞移植组>对照组。移植后4周,BMSC移植组和共移植组的FS和LVEF有所增加(P<0.05),而对照组和心肌移植组则出现数值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共移植组>MSC移植组,对照组和心肌移植组差异不显著。移植12周后,心梗面积,左室质量,室体比值和心脏大小之间比较皆为:对照组>心肌细胞移植组>BMSC移植组>共移植组>正常组。结论与MSC和心肌细胞单独移植相对比,共移植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减轻左室质量,缩小心梗面积,进一步防止心梗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3.
中草药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也是有效的慢性乙肝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某些病例使用中草药后导致肝炎加重,故加以整理,作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4.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5年7月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Garden分型:Ⅱ型8例,Ⅲ型35例,Ⅳ型25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0ml.共68例患者获15月~79月随访,住院期间死亡3例(4.4%);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9例(42.6%),良31例(45.6%),可6例(8.9%),差2例(2.9%).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创伤相对较小,出血较少,患者较易耐受,早期活动等优点,尽可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对骨科围术期患者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及血浆抗凝血活酶Ⅲ(AT-3)的动态监测,探讨深静脉血栓前动态监测的可行方法。方法选择182例骨科股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栓发生组13例,无血栓发生组169例。对所有患者术前晨、术后1d晨、术后3d晨和术后5d晨、术后7d晨5个时点空腹血浆中的F1+2、D-二聚体、血浆AT-3活性参数进行监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栓发生组的血浆F1+2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较无血栓发生组高,AT-3活性较无血栓发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1+2及D-二聚体水平均从术后3d开始明显上升,血浆F1+2水平上升持续时间较短,手术7d后血浆F1+2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d与术前相比,其上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3水平在术前及术后水平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发生DVT患者中,血浆F1+2及D-二聚体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呈正相关关系,AT-3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三者联合可作为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动态观察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检测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以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将婴幼儿分为Ⅰ组(0~6个月)、Ⅱ组(6个月后~1周岁)。应用微柱凝胶法分别对Ⅰ、Ⅱ组婴幼儿的ABO血型进行鉴定,正反定型不相符者,使用盐水试管法进一步鉴定。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婴幼儿ABO血型进行正反定型,Ⅰ组正反不相符率较高,为63%;Ⅱ组正反不相符率大幅降低,为17%,而用盐水试管法(4℃)离心2~3次后,正反定型基本相符。结论微柱凝胶法给ABO血型的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婴幼儿在出生4~6个月后ABO血型抗体才基本产生,有的效价仍较弱,所以还必须结合盐水试管法加以鉴定,以确保婴幼儿ABO血型鉴定的正确,保证儿科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老年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0岁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6岁,平均68.1岁.致伤原因:跌伤16例,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4例.寰椎骨折5例;枢椎骨折15例,其中齿状突骨折8例,C2椎弓骨折6例,C2椎体骨折1例;寰枢椎损伤伴下颈椎损伤5例;寰枢椎同时损伤2例,其中齿状突骨折伴寰椎侧块骨折1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椎前弓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1例.并发脊髓损伤4例.保守治疗8例,开放手术治疗8例,微创经皮手术治疗12例.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经皮组短于保守组与传统手术组(P<0.05).保守治疗组2例死亡,开放手术组1例死亡,其余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16.8个月.保守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50%,开放手术组为72%,微创手术组为75%.保守治疗组中4例发生并发症,传统手术组3例,微创手术组2例.结论 老年上颈椎损伤发生率较高,其损伤特点以低能量暴力为主,损伤类型以齿状突骨折最常见,具有脊髓损伤发生率低、漏诊率高等特点.在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手术治疗特别是微创手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8.
后入路脊髓前侧推挤减压治疗胸腰椎损伤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报告50例后入路全椎板切除,不破坏小关节突和椎弓根,采用作者设计的特殊弧度的骨凿,骨膜剥离器,骨锉和推进器作脊髓前侧推挤减压,Dick器械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后路植骨融合术。术后和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标准,按Frankel氏分级法,6例达到B级,16例进入C级,5例进入D级,19例达到E极。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寰枢关节前、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效果,并测定其双侧、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5具新鲜冷冻人体颈椎标本C1~C5,用牙托粉和螺钉固定C1和C2-C5,保留C1-C2之间的活动.切断寰椎横韧带和齿状突,造成寰枢关节不稳定,每个标本依次行前路单侧、前路双侧、Margel单侧、Margel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应用位移控制法测定6种状态下的稳定性,前屈和侧屈的位移定值为1mm.旋转角度为3&#176;。测定完好标本、损伤后及各种内固定下在前屈、双侧侧屈和旋转状态下的刚度.比较其稳定性。结果:所有内固定组的刚度均明显高于损伤组及完好组的刚度,前路双侧侧块螺钉和后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前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在前屈、左侧屈、右侧屈、旋转时的稳定性高于前、后路单侧侧块螺钉:前路单侧侧块螺钉与后路单侧侧块螺钉固定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前、后路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效果好,可单独应用于临床;而单侧侧块螺钉稳定性不足,术后需加用外固定。  相似文献   
60.
经皮穿刺套管导向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设计一种经皮穿刺套管导向器,以期提高齿状突螺钉及侧块关节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对13具尸体模拟经皮前路C1~2侧块关节螺钉手术内固定,进而应用于临床治疗患者7例。术中均使用经皮穿刺套管导向器,记录手术用时、放射线剂量及影像学评价螺钉位置优良率。回顾性分析上颈椎经皮前路内固定手术32病例,统计上述三项指标。结果13具尸体模拟手术,螺钉植入26枚,手术用时为(50.25±9.07)min,螺钉固定优良率92.31%,放射线量仅为(0.395±0.105)Gycm2。临床患者7例螺钉植入14枚,手术用时35~72min,平均(52.71±9.54)min;固定螺钉位置优良率100%,放射线量仅为(0.411±0.081)Gycm2。未用套管导向器的32例临床病例组,手术用时为(116.72±13.22)min,固定螺钉位置优良率70.31%,放射线量仅为(0.690±0.124)Gycm2。统计使用导向器与未用导向器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经皮穿刺套管导向器可提高侧块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减少X线对手术人员的辐射量及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