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中段颈椎单发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0例颈椎单发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前路病椎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加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比较术后,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颈部疼痛的VAS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随访复查影像学颈椎稳定情况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颈部疼痛的VAS评分分别为7.5+0.7和1.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4例,d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1-2级。结论前路椎体切除,钛网加钛板内固定治疗中段颈椎单发转移性肿瘤患者具有疼痛症状改善明显,充分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重建颈椎稳定性的优点,且取得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对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超声导向下对513例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采用针吸细胞学穿刺及组织学活检。结果:介入超声对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8%。结论:介入超声对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诊断率高,为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40mg/d,n=25)、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n=25)。两组分别在给药前,负荷300mg氯吡格雷后2小时,服药后10天取一次静脉血行血小板聚集实验,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 of platelet,MARP)用%表示。结果服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1μmol/L和2μmol/L的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MARP分别为(61.67±9.65)%vs(65.55±5.54)%;(70.50±7.01)%vs(61.33±7.89)%。口服他汀治疗2小时后,观察组、对照组1μmol/L和2μmol/L的ADP诱导的MARP明显下降至(39.00±11.45)%vs(31.00±10.16)%;(47.00±8.67)%vs(44.50±10.09)%(P0.05)。口服他汀治疗10天后,1μmol/L和2μmol/L的ADP诱导的MARP进一步下降至(35.67±7.12)%vs(21.67±6.68)%;(38.33±9.16)%vs(32.83±5.34)%,与基线及口服2小时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口服2小时后与10天后1μmol/LADP诱导的MA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基线值与10天后2μmol/LADP诱导的MA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1μmol/L和2μmol/L ADP诱导的MARP均50%。结论与20mg阿托伐他汀比较,ACS患者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后,短期内可减弱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但未发生残余血小板高反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对氯吡格雷抑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表达CD42a+/CD14+短期内的影响。方法将5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阿托伐他汀40mg)及对照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mg),检测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6小时和服药10天后血小板-单核细胞表达CD42a+/CD14+的变化。结果服药前两组CD42a+/CD14+分别为(9.43±2.53,10.12±2.26)%,服药后6小时降至(7.69±1.86,8.39±2.19)%,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0天后降至(6.18±1.90,7.26±2.10)%,较服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并不抑制氯吡格雷短期内抗血小板-单核细胞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中医药与中医手法配合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肱骨小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中医药配合中医手法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消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延迟、疼痛、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药配合中医手法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可缩短患者消肿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关节外上髁的超声表现,评价其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临床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25个患侧肘关节和17例对照组的25个正常肘关节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的厚度、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撕裂以及内部血流情况,肱骨外上髁骨质骨面是否光整、有无毛糙,病变组超声结果与对照组以及MRI结果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的显示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的结构及回声。对照组伸肌总腱平均厚度约(0.39±0.02)cm,LE组伸肌总腱平均厚度约(0.59±0.11)cm,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P0.01)。LE组与MRI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肱骨外上髁骨皮质回声毛糙、不光整,病变伸肌总腱回声减低,内部可有钙化或撕裂(无回声区或缺损区),彩色血流信号较对照组增多。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肱骨外上髁炎诊断中,能准确的显示伸肌总腱的病变,评价病变位置、范围、严重程度及是否在急性充血期,可作为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实用、无创、廉价的一种检查方法,也可做为定期随访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38.
背景与目的:准确的术前评估对选择新辅助治疗和制定手术方式优化完全切除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比分析直肠腔内超声(EUS)与高分辨薄层直肠磁共振成像(MRI)新序列(3.0T RESOLVE-DWI)术前评估与直肠癌术后病理结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2月-2018年5月行EUS与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检查且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89例患者(排除术前联合放化疗及临床资料不全者等)为研究对象,以手术后病理分期为金标准,比较EUS与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检查对直肠癌浸润深度(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EUS、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准确度分别为65.0%、75.3%(P<0.05)。分析EUS与MRI对直肠癌T1~T4各分期的诊断价值数据发现,两组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MRI对T过高分期分别占15.0%、11.2%;EUS、MRI对T过低分期分别占20.0%、13.5%;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EUS、MRI对N分期总准确度分别为70.0%、78.5%,组间比较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EUS、MRI对N过高分期分别占17.5%(14/80)、11.2%(10/89);EUS、MRI对N过低分期分别占12.5%(10/80)、11.2%(10/89);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高分辨薄层直肠MRI新序列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度较EUS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