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基因诊断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mec基因盒(SCCmec)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双重PCR(femA和mecA)鉴定,再将鉴定为MRSA的临床菌株和3株标准株用多重PCR方法在一个反应体系(针对MRSA的8个基因)中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临床分离株中有6株鉴定为MRSA,对其和MRSA标准株的多重PC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两株临床株为SCCmecⅡ型,4株为Ⅲ型,标准株SA-w2为Ⅰ型,MRSA252为Ⅱ型。结论该研究可以很好地对临床MRSA进行基因诊断和分型,对MRSA的诊断和分型、耐药研究以及分子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以16S rRNA编码序列为靶基因,建立特异引物PCR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方法并优化。方法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标准菌株K96243的16S rRNA编码序列为靶序列,通过Primer Premier 5软件搜索特异的引物,以该菌为模板,优化特异引物PCR的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和反应循环数等条件。得到最优PCR反应条件后,将该方法用于检测临床分离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菌株和常见细菌感染病原体(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幽门螺旋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和乙型链球菌),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结果共设计3对引物,分别扩增16S rRNA编码序列283~672、760~1 061、771~1 193片段,优化后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0 s,54.5℃退火20 s,72℃延伸40 s,24个循环,最后延伸1 min;特异性分析发现此方法能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其他常见感染病原菌进行有效地鉴别诊断。结论成功建立并优化一种快速鉴定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方法,通过此方法能有效的从单个菌落中和基因组水平鉴定临床分离的8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相似文献   
73.
加强类鼻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属热带医学疾病。我国海南、广东、香港、台湾以及南海周边国家为流行区,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正在扩散的人兽共患病。类鼻疽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或水中,极易获取和传播;加上该菌易培养、耐药性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WHO将  相似文献   
74.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类鼻疽主要病原体,具有易传播、致死率高、耐药性强等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疫苗,因此具有被用作生物武器的风险。目前在研的类鼻疽疫苗包括灭活全细胞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等。鉴于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属兼性胞内感染病原菌,且目前关于其逃逸宿主免疫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因此疫苗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此文对目前主要的类鼻疽疫苗研究进展以及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75.
KDEL修饰的HSV-2CD8~+T细胞表位促进CTL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Lys-Asp-GluLeu,KDEL)修饰的2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type2,HSV2)CD8+T细胞表位促进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ityTlymphocyte,CTL)效应。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用各抗原肽免疫C57BL/6小鼠,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标准4h51Cr释放试验检测CD8+T细胞特异性CTL效应,观察HSV2CD8+T细胞表位(SSIEFARL,S1)、KDEL修饰的HSV-2CD8+T细胞表位(SSIEFARL-KDEL,S1-KDEL)、4拷贝串联的CTL表位[(SSIEFARL)4,S4]及KDEL修饰的串联CTL表位[(SSIEFARL)4KDEL,S4-KDEL]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结果:3HTdR掺入试验中,S4组和S4KDEL组cp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1组、S1KDEL组(P<0.05);S4KDEL组的cpm值显著高于S4组(P<0.05);S1组和S1KDE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1组与S1KDEL组比较,cmp值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S1致敏的EL4细胞为靶细胞的杀伤实验中,S4和S4KDEL组诱导的CTL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1组及S1KDEL组(P<0.05);S4KDEL组诱导的CTL活性明显高于S4组(P<0.05),S1组和S1KDE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1组与S1KDEL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以EL4细胞为靶细胞的实验中,实验组的杀伤率均在10%以下,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6.
Balb/c小鼠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rLTB-HspA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热休克蛋白A (rHspA)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 (LTB)融合蛋白 (rLTB HspA)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采用rLTB HspA口服免疫Balb c小鼠 ,ELISA分析小鼠血清、胃肠黏液中IgG、IgA抗体水平 ,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在Hp刺激下的增殖情况及IL 4、IFN γ的变化。结果 Balb c小鼠口服rLTB HspA能有效激发机体产生全身和局部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结论 Balb crLTB HspA可作为预防和治疗Hp感染的候选疫苗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纯化基因重组表达的大肠杆菌毒素B亚单位(LTB),方法:采用Hoefer GE 200 Gel Eluter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LTB蛋白,SDS-PAGE,HPLC分析其纯度,western-blot分析其免疫学性质,结果:电洗脱1次可获得300ug重组蛋白,纯化蛋白经Tricine-SDS-PAGE电泳表现为单一蛋白质带,HPLC检测纯度为99.46%,免疫印迹证实其保持有免疫学活性。结论;该系统纯化LTB蛋白操作方便,快捷,所得蛋白纯度好,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78.
生物技术制药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中极为重要、极为活跃的领域。随着该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生物技术制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鉴于此,第三军医大学从2007年开始在药学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了《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该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开设本课程的院校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学实践过程中,本校通过充分利用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推广科研式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如何提高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9.
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所致疾病分别为鼻疽和类鼻疽,主要流行于澳大利亚北部、泰国和新加坡,中国、北美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散发病例报道。易获取、易播散、治疗困难和缺乏疫苗使得这类细菌有可能被用作生物武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将这两类细菌列为B类病原体。当前各国正在积极开发疫苗,但由于这两种病原体的特殊性致使疫苗研究困难重重,脂多糖抗体被证实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菌毛、外膜蛋白及Ⅲ型分泌系统因子相关的疫苗的保护性并不令人满意。此文主要阐述这两类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
摘要: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是一种人体机会致病菌,导致的疾病称类鼻疽,是一种典型的热带疾病,能感染机体几乎任何器官。类鼻疽杆菌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水及土壤中,其耐受性极强,能在土壤中存活几十年之久,被美国CDC列为B类生物恐怖剂。随着病原菌的扩散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关于类鼻疽病例报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类鼻疽是一种正在扩散的人兽共患病。海南、广东等地正是类鼻疽感染的重灾区,而国内类鼻疽杆菌的研究还很少,也没有类鼻疽杆菌研究的标准株和基因组学理论基础,获取国际标准菌株资源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鉴于类鼻疽杆菌的特殊性、类鼻疽严峻的流行形势及科研壁垒,加强类鼻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军事价值。本文总结了类鼻疽杆菌(K96243标准株)的全基因组的特点,结合了当今的DNA测序的发展现状,指出开展国内类鼻疽杆菌全基因测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