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7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128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462篇 |
内科学 | 159篇 |
皮肤病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64篇 |
特种医学 | 18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42篇 |
综合类 | 717篇 |
预防医学 | 272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310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202篇 |
肿瘤学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45篇 |
2010年 | 139篇 |
2009年 | 145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目的 研究早期口服补液对犬50%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休克期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流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Beagle犬18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胃、空肠及膀胱置管,24 h后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其颈、背和胸、腹部约50%TBSA Ⅲ.烧伤.随机分为不补液(NR)、口服补液(OR)和静脉补液(IR)三组,每组6只.伤后第1个24 h NR组无治疗,OR和IR组于伤后30 min开始按Parkland公式分别从胃管和静脉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伤后24 h起各组犬均实施静脉补液.测定犬伤前(0 h)和伤后2、4、8、24、48和72 h非麻醉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全身血管阻力(SVR)、心输出量(CO)、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尿量以及胃黏膜CO2分压(PgCO2)和小肠黏膜血流量(IMBF),并记录伤后72 h死亡率.结果 与伤前相比,各组犬MAP、CO、dp/dtmax,、IMBF和尿量在伤后2 h均大幅降低(P<0.01),而SVR和PgCO2显著升高.两补液组上述指标伤后8 h开始恢复,72 h IR组除IMBF外均恢复至伤前水平,但OR组CO、SVR及胃肠组织灌流指标仍差于伤前水平(P<0.01).NR组上述指标持续恶化,伤后24 h内无尿并全部死亡.OR组血液动力学和内脏组织灌流指标显著优于NR组,但差于IR组.伤后72 h死亡率NR组为6/6、OR组3/6,而IR组为0/6.结论 50%TBSA烧伤后早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复苏效果虽差于静脉补液,但相比不补液,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内脏组织灌流,减少早期死亡,有潜力成为战争或灾害时静脉液体复苏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颌颈部组织缺损和畸形的适宜修复方法.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1月,笔者采用胸部多源血供皮瓣(含预扩张皮瓣)对18例严重颌颈部组织缺损或畸形患者进行修复,分别选取颈横动脉前皮支、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胸外侧动脉作为皮瓣的血管蒂.结果 除1例患者颈横动脉前皮支岛状皮瓣远端形成小范围表皮水疱,经短期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完全成活;颌颈部组织缺损或畸形得到了较好的修复.随访6个月~2年,患者修复处外观及功能满意,无继发畸形.结论 胸部皮瓣血供来源多而恒定,在考虑患者的主观要求、全身情况、缺损部位和范围的前提下,选择以适宜血管为蒂的胸部岛状或窄蒂皮瓣可以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犬腭骨-上颌骨缝内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颅面部骨缝组织在张力作用下的变化.方法 制作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SMA)扩张器,并用口腔矫形测力器测定其最大力值为3.5 N.选择8周龄杂种犬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全麻下,去除硬腭中部后部骨质,缝合口腔和鼻腔侧黏膜,形成宽约8 mm的腭裂模型.实验组将NiTi-SMA安置在硬腭上,分别于牵张后3、7、14、28、56 d处死动物,并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腭骨-上颌骨缝内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 电镜下腭骨-上颌骨缝牵张,首先表现为组织断裂,渗出,细胞死亡,随后是骨和纤维生成细胞群增殖活跃,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功能增强,最终恢复正常缝组织结构.结论 电镜下可以区分缝细胞的类型和功能状态,提示缝牵张是组织修复与再生并存的过程,张力引发细胞反应特别是成骨反应是导致骨缝增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烧伤脓毒症发病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s a result of an invasire infection are challenging problems in extensively burned patients, and frequently end i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and to seek nove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treat sepsis/MODS secondary to severe bums. A mor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of postburn sepsis would certainly elicit a number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it. It is our belief that compre hensive clinical measur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should include rapid, adequate fluid resuscitation for bum shock, early feeding, effective control of infection, early escharectomy, and reinforcement of organ support. Once bum wound sepsis occurs, prompt removal of infected necrotic tissue is the key procedure to ensure a successful result. Further study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precise mechanisms of these protective effects and the clinical advantages for postburn sepsis using evidence-based methodology system. 相似文献
47.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战)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脓毒症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为现代创(烧、战)伤外科及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统计,美国每年约有75万人发生脓毒症,超过22.5万人因此而死亡。每年全球有超过1800万严重脓毒症病例,且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后第3天起每天给予大剂量乌司他丁(60万U,4次/d),用药前及用药后1d、3d、7d、10d、14d,抽血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c)、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用药前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PT时间显著延长;给予大剂量乌司他丁1d后,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减低,PT时间迅速恢复。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预防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原因、常见部位、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及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VSD修补术后239例残余分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手术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右心室压差、术前VSD分流方向、补片材料、体外循环时间、残余分流的大小及部位、残余分流的血流速度,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9例残余分流患者均未再次干预,155例(64.85%)残余分流自行愈合;84例(35.15%)未愈合。小于4 mm残余分流219例,153例(69.86%)自愈;大于4 mm残余分流20例,2例(10%)自愈(P<0.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左右心室压差(P=0.028)、体外循环时间(P=0.006)、残余分流大小(P=0.003)、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P=0.017)、残余分流血流速度(P=0.019)...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