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2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662篇
内科学   444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210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1312篇
预防医学   586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77篇
  12篇
中国医学   537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9年4—6月,对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前瞻性收集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胃癌风险分级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胃镜检查,随后对疑似阳性病例进行放大内镜检查和活检。后续针对阳性人群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内镜及外科手术)。比较胃癌风险分级的各组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采用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423例,检出胃癌19例(1.34%)。胃癌风险分级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88%(9/1 025)、1.76%(6/341)和7.02%(4/57)。对胃癌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和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4,P=0.003)。低危组与中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共检出胃癌前病变87例(6.11%)。对胃癌前病变检出率进行配对比较显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24%(64/1 025)、5.87%(20/341)和5.26%(3/5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筛查过程中,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有助于对福建海岛胃癌风险人群进一步风险分层,为内镜精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隐匿,不断发展,与伏邪特性相一致.柳红芳教授根据多年经验总结,提出从\"伏邪\"角度论治膜性肾病的观点.膜性肾病以伏邪内生、肾精亏虚为基本病机,其中伏邪主要包括湿、痰、瘀、饮、浊、毒等,其中尤以湿、瘀为重;肾精亏虚为本,常伴肾络痹阻.治疗以补肾填精,祛邪通络为法,常用熟地黄、鹿角胶、山药、白花蛇舌草、水蛭等药.  相似文献   
993.
李睿  殷红专  徐峰  苏琪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7):965-969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两种新型铂(Ⅱ)类配合物(2,3- 吡啶二羧酸二水合铂、2,3- 吡嗪二羧酸二水合铂)对结肠癌SW620 细胞系的体外抗癌活性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与奥沙利铂作一对照,以明确该两种新型铂(Ⅱ)类配合物是否具有更好的体外抑瘤效果。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 作为研究对象,三种药物分别以不同浓度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SW620细胞24h、48h 后,应用软琼脂糖集落形成试验检测集落形成抑制率,以AnnexinV/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以扫描电镜观测三种
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软琼脂糖细胞集落形成抑制率实验显示出奥沙利铂、吡嗪、吡啶三种药物做用24h 后对 SW620 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 266.51,176.18,159.25μ mol/L,48h 的IC 50分别为 158.84,161.27,125.67μ mol/L,其药物作用强度为吡啶>吡嗪>Oxa,有显著性差异(P<0.01)。AnnexinV/PI双染法显示出三种药物均可诱导SW620 细胞产生凋亡,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且随药物作用浓度及时间延长死亡细胞增多,作用强度为吡啶> 吡嗪>Oxa,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下可见细胞典型早晚期细胞凋亡特征。结论:这两种新型铂(Ⅱ)配合物对结肠癌SW620 细胞系显示出良好的体外抑瘤效果,该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且强于奥沙利铂。药物作用靶点之一在于诱导细胞产生凋亡。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RO)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6月—2022年7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肾肿瘤患者100例, 其中男63例、女37例, 年龄42~81(60.8±8.7)岁。100例中, ccRCC患者75例(ccRCC组), 其中男52例、女23例, 年龄42~79(59.9±8.5)岁;RO患者25例(RO组), 其中男11例、女14例, 年龄46~81(63.5±8.8)岁。将入组患者按照3∶7随机分为测试集(30例)和训练集(70例)。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从门静脉期CT图像中提取1 409个影像组学特征, 使用Variance Threshold、SelectKBest以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进行特征筛选, 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用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以及F1-score来评估不同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果。结果 ccRCC组和RO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 P=0.072);2组患者的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中药乳岩宁方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确定其安全剂量范围,评价中药乳岩宁方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乳岩宁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相当临床成人用量的10、25、62.5倍剂量)的乳岩宁方,连续给药60d后一半大鼠处死取材,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恢复期),另一半大鼠处死取材。观察给药期和恢复期大鼠的毒性反应,记录死亡情况。检测给药期及恢复期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包括红细胞(RBC)总数、白细胞(WBC)总数及其分类(L、S、M、E、B)、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血液生化学指标,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及重要脏器(肝、心、脾、肺、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给药期与恢复期期间,实验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饮食、呼吸等均正常,体重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岩宁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主要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给药组大鼠重要脏器均未见病理学异常改变。结论:乳岩宁方无明显的慢性毒性反应,安全性较好,可按照推荐剂量临床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997.
郭斌  殷金环  黄志明 《医学信息》2024,(22):149-152
目的 探索MSCT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66例疑似原发性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不同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患者、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效能,比较MSCT与DWI联合及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结果 MSCT+DWI检查操作时间长于DWI、MSCT,病情确诊时间短于DWI、MSCT(P<0.05),但DWI检查操作时间、病情确诊时间与MS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DWI诊断灵敏度与DWI、MS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DWI诊断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DWI、MSCT(P<0.05),但DWI特异度、准确度与MS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DWI诊断检出病灶数、直径的准确率均大于DWI、MSCT(P<0.05),但DWI与MS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MSCT+DW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面积大于DWI、MSCT(P<0.05),但DWI与MS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相对较高的价值,可提高特异度、准确度,降低漏诊或误诊率,且利于病灶数和直径的准确检出,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温针秩边联合盆底肌训练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1例产后42 d盆底肌力<3级的初产妇,采用温针秩边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温针隔日1次,每周3次,盆底肌训练治疗每次10 min,每日3次,共治疗4周。观察产妇产后42 d和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超声检查指标[产妇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后角(RVA)和宫颈最低点]、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并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力分级较产后42 d提高(P<0.01);产妇URA、BND、Valsalva状态下RVA均减小(P<0.01),宫颈最低点升高(P<0.01);产妇PFDI-20、ICI-Q-SF评分较产后42 d降低(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与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秩边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提高女性产后的盆底肌力,促进盆底组织形态及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及安全。  相似文献   
999.
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高死亡率及致残率的特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目标.机械取栓(MT)作为早期血管再通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在AIS,尤其是后循环大动脉闭塞导致的AIS领域引起极大关注.随着新的研究结果发布,MT在后循环AIS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获得了新的证据.本文就MT治疗后循环A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IL-22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中(RA-ILD)的表达情况,建立动物模型探讨IL-22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初治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RA-ILD组)/未合并(RA-NILD组)间质性肺病患者各33例,同期14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3组外周血IL-22水平并比较。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IL-22水平与肺HRCT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RA-ILD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生理盐水(NS)和博来霉素(BLM)处理野生小鼠(WT)与IL-22敲基因小鼠(IL-22KO),建模后予腹腔注射IL-22,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结果  RA-NILD组IL-22水平高于RA-ILD组及健康对照组,其水平与HRC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940,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L-22水平是RA-ILD的影响因素,IL-22联合年龄、吸烟、APCA、MCHC诊断RA-ILD的AUC为0.959(95% CI:0.916~1.000),灵敏度为97.0%,特异度为87.9%。病理染色示BLM组小鼠肺部胶原面积较NS组增多,Szapiel ' s评分和Ashcroft评分升高,纤维化相关基因(Collagen Ⅰ、Vimentin、α-SMA)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也较NS组增高,其中IL-22KO组较WT组增高更显著(P<0.05)。IL-22治疗后胶原沉积及纤维化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IL-22可能对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未来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可用于临床预测RA-I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