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6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3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89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药学 | 4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7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缺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43例,随机分为A组21例(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B组22例(使用艾塞那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代谢指标和缺氧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B组有2例患者因严重胃肠道反应脱落。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下降,A组空腹血糖(FPG)显著下降(P 0. 05)。与A组比较,B组HOMA-IR较低,FPG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肝脏脂肪含量(LF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且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5)。2组治疗前缺氧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 05)。B组治疗后氧减指数(ODI)显著下降,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_2)显著升高(P 0. 05),且B组LSpO_2显著高于A组(P 0. 05)。矫正性别、年龄后,B组患者初诊时临床代谢指标与缺氧指标变化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初诊的WC与△ODI呈显著正相关(P 0. 05),BMI、血肌酐(SCr)与△LSpO_2呈显著正相关(P 0. 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LSpO_2呈显著负相关(P 0. 05)。结论单用艾塞那肽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ODI和LSpO_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30例,试验组为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h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切口疝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4h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9/30)(P <0.05)。术后1年,试验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76%(2/42),对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3/30),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相比于传统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腹腔镜下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腹壁切口疝微创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凋亡,最初也称生理性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与细胞和组织动力学广泛联系的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1].凋亡可发生于正常细胞生理过程,如细胞生长、分化与老化,亦可作为重要的生物体防御机制,参与损伤修复及恶性细胞的清除,而后者在治疗诱导的肿瘤消退以及肿瘤的发生和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2-6].诸多生理及病理因素皆可激发凋亡.目前普遍认为,细胞群体的稳定,包括增生、分化和死亡均与凋亡机制的调节密切相关,这些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功能失调都会导致失控性细胞生长或分化异常.而对抗和逃避凋亡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对凋亡相关蛋白靶向性治疗肿瘤的研究较多,它代表了目前肿瘤研究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7-10].本文就此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 探讨醋酸铅对大鼠肾细胞(NRK)的毒作用及钙拮抗剂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醋酸铅对NRK细胞染毒,观察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力的改变.同时利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进行干预,并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随着醋酸铅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0.02、0.10、0.50 mmol/L铅染毒组细胞上清液中NAG活力分别为(8.37±0.19)、(9.13±0.27)和(10.32±0.48)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8±0.24)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γ-GT的活力分别为(75.22±7.35)、(101.45±8.87)和(117.71±8.35)U/L,而对照组为(67.23±6.64)U/L,其中0.10、0.50mmoL/L染毒组γ-GT的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拮抗剂干预结果显示,当尼莫地平的剂量为10、20 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67%±1.33%、97.48%±2.15%,NAG活力分别为(7.11±0.35)、(7.06±0.23)U/L,γ-GT活力分别为(74.75±3.23)、(72.26±5.59)U/L,均明显低于0.10 mmol/L醋酸铅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尼莫地平剂量为5 μmol/L时无明显的干预效果.结论 铅对NRK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上清液中NAG活力的变化可反映铅对NRK细胞的早期毒性;钙拈抗剂对铅致NRK细胞的毒性具有保护作用,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