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7篇 |
免费 | 301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4篇 |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329篇 |
口腔科学 | 84篇 |
临床医学 | 658篇 |
内科学 | 409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71篇 |
特种医学 | 15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396篇 |
综合类 | 1411篇 |
预防医学 | 565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56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617篇 |
肿瘤学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90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96篇 |
2015年 | 93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235篇 |
2011年 | 305篇 |
2010年 | 253篇 |
2009年 | 208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17篇 |
2005年 | 251篇 |
2004年 | 215篇 |
2003年 | 194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54篇 |
1995年 | 126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102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6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免疫低下宿主败血症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低下宿主败血症的病原谱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免疫低下宿主败血症患者的基础疾病、外周血粒细胞计数、血培养时的体温、治疗及转归.结果 160例患者中,8例发生2次败血症,3例为复数菌败血症,共检出病原体17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7株(21.6%)、革兰阳性杆菌6株(3.5%)、革兰阴性杆菌113株(66.1%)、真菌15株(8.8%).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为主,分别为17株和14株;革兰阳性杆菌以棒状杆菌属为主,有5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分别为60株、20株和15株.17株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2株,均对甲氧西林敏感(MSSA);11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有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株、肺炎克雷白杆菌2株和产酸克雷白杆菌1株.真菌败血症均由念珠菌属感染所致,白色念珠菌4株、非白色念珠菌11株.中性粒细胞减少者120例(75%),其中103例为粒细胞缺乏症(粒缺)患者.70%的败血症患者出现高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广谱抗生素治疗,58.8%的患者同时采取了抗真菌治疗.死亡20例,19例因病情恶化而放弃治疗,治愈好转率为75.6%.结论 免疫低下宿主败血症中,细菌感染是首要病因,真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粒缺是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高热是其重要体征. 相似文献
82.
目的构建SARS病毒E、M、N基因疫苗,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SARS-CoVE、M、N基因片断,将其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将所得真核表达质粒pVAX1-E、pVAX1-M和pVAX1-N分别肌肉注射小鼠和兔子,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观察实验期间动物的体重变化,处死后对重要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pVAX1-E、pVAX1-M和pVAX1-N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公布的一致。3种基因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和兔子后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SARS-CoV抗体;动物一般状况和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重要脏器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pVAX1-E、pVAX1-M和pVAX1-N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SARS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3.
脊柱退行性病变属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趋于年轻化等特点。推拿学是中医学的瑰宝,在临床上治疗筋骨病具有明显优势。李业甫为一指禅流派第五代传人,其一指禅手法独具风格,首创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大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李业甫认为,脊柱筋骨力学失衡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之重要病机,推拿临证应病症合参、筋骨并举,辨别筋骨失衡之状态,禅旋相济、治养一体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84.
在医学外语教学中,翻译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而翻译学习策略是影响翻译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发挥翻译学习策略的效能,从认知的视角,结合医学外语翻译教学实际提出几种既适合医学生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提高翻译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5.
我们在近二年来对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 ,以苦参碱注射液治疗 40例 (治疗组 ) ,以茵栀黄注射液治疗 40例作为对照组。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象 80例 ,均为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治疗组40例 ,男 2 8例 ,女 1 2例 ;年龄 1 6~ 60岁 ,平均 3 8.67岁 ;病程 1~ 1 0年 ,平均 2 .2 5年。对照组 40例 ,男 3 0例 ,女1 0例 ;年龄 1 6~ 60岁 ,平均 3 7.6岁 ;病程 1~ 1 0年 ,平均2 .8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的治疗前 1~ 6个月内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方法 治疗组患者… 相似文献
86.
从血液流变学障碍的角度研究血栓形成的机理 ,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课题。多数学者都肯定了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在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的病理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是导致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基础。本文对 47例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血压值进行分析比较 ,旨在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规律与相关因素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检测对象 :脑梗塞组 4 7例 ,其中男 31例 ,女 1 6例。平均年龄 61 2岁。全部病例符合 1 99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除外明显肝、肾、心… 相似文献
87.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304)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表达及抗病毒药物对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动态检测HCMV感染的HUVEC304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与膦甲酸钠(foscarnet sodium,PFA)干预受染的HUVEC304 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常规培养的HUVEC304可表达ICAM-1;HCMV感染后4 h,ICAM-1 mRNA的表达开始增加(P<0.05),6 h达高峰(P<0.01),36 h表达水平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细胞;GCV和PFA可抑制HCMV感染诱导的ICAM-1表达的上调(P<0.05).结论 HCMV感染可引起ICAM-1 mRNA的表达增加;应用GCV和PFA可抑制HCMV诱导ICAM-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9.
目的改良毕赤酵母发酵条件,提高人源多肽抗生素LL-37表达量。方法用无油气体压缩机供氧,电脑输液泵控速给养料的方法,对毕赤酵母发酵进行改良。结果改良方法提高了毕赤酵母表达量约1.65倍。结论无油气体压缩机对发酵中氧气的供给、电脑输液泵控速给养料的改良方法,提高了LL-37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90.
NSE和S-100β蛋白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protein)在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寻找简便、可靠的方法来评价急性脑卒中的脑损伤及预后。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中不同梗死面积组的血液NSE和S-100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的脑梗死面积组间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急性脑出血组中不同出血组的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同的脑出血量组间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含量随着脑梗死面积和脑出血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病人的意识状态呈正相关(NSE和意识状态相关r=0.687,P=0.003;S-100β和意识状态相关r=0.523,P=0.047);④急性脑梗死组和急性脑出血组两组的NSE和S-100β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E和S-100β蛋白可以敏感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可作为疾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