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五环三萜类活性单体(saikosaponines,Bp3)的抗耐氟康唑白念珠菌(fluconazole-resistant candida albicans,FRCA)作用及其与氟康唑的协同作用。方法对柴胡进行有效成分分离,并对其抗菌作用明确的成分进行结构测定,确定其分子结构,得到结构明确的单体Bp3,参照(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NCCLS)标准,测定Bp3对20株FRCA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其与氟康唑的协同作用。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的MIC值,在20株FRCA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方式。结论结构明确的五环三萜类单体Bp3对FRC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与氟康唑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产生菌的生物合成受遗传信息所调控,当在转录或翻译水平上改变则导致产生与野生型所产不同的抗生素。 放线菌W-341主要产生两类抗生素,即多醚抗生素W-341和毒性较大、具有黄绿萤光的抗生素C-1329。经诱变处理后得到功能变种M-10及M-42,不再产生原来的抗生素,其次级代谢产物与原产抗生素在物化性质上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对解脲脲原体耐药株与敏感株的活性。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柴胡皂苷d单体以及四环素等对Uu的最低抑制浓度,收集来自临床的50个Uu菌株,并且粗筛对四环素耐药(MIC>4μg/ml)的Uu,按上述微量稀释法,测出柴胡皂苷d单体的MIC。结果50株Uu对3种抗生素的都敏感者18例(36%),对3种抗菌互有耐药性者为8例(16%)。Uu在柴胡皂苷d浓度为2μg/ml时,都不敏感,浓度为4μg/ml时,敏感率为22%,浓度为8μg/ml时,敏感率为84%,在浓度为16μg/ml时,全部敏感。结论柴胡皂苷d对Uu耐药与非耐药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14.
吸水链霉菌NND—52菌株胞内抗生素M1分离、纯化及结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吸水链霉菌NND-52菌丝体,经溶媒浸提,粗结晶,梯度洗脱的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主要组分M1,通过对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和UV,IR,1H-NMR,13C-NMR,DEPT等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与阿扎霉素B相同,为一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的不饱和的非典型大环内酯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美登素(Maytansine)是从热带植物美登木中提取得到的新型抑制肿瘤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属于柄型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我国科学工作者从云南美登木(Maytanushookeri Loes)中也分离得到美登素和美登普林(Maytanprine)等活性成分的单体结晶。但是美登素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仅有千万分之二左右,近年来国内外都试图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美登素类化合物。因此研究确立一种简便敏感的微生物检定方法,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们采用本所植化室提供的样品M-1晶美登素进行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本文报导美登素的微生物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五环三萜类柴胡皂苷单体Bp3对解脲脲原体四环素耐药株的作用及其与四环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单用Bp3、四环素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20株四环素耐药解脲脲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两药相互作用。结果单独用药时Bp3及四环素对解脲脲原体四环素耐药株MIC的几何均数值(GM值)分别为1.234 mg.L-1和0.948 mg.L-1,联合用药时Bp3和四环素的GM值分别降低为0.692 mg.L-1和0.271 mg.L-1。2种药物单用和联合使用时MI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时在20株耐药株均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结论五环三萜类柴胡皂苷单体Bp3对解脲脲原体四环素耐药株有抑制作用,且与四环素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5-氨基-1-环丙基-6,8-二氟-1,4-二氢-7-(3-甲基-1-哌嗪基)-4-氧代喹啉-6-羧酸(YH37)对临床分离的人型支原体(Mh)、解脲脲原体(Uu)以及细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YH37对Mh的抑制活性较强,MIC90为0.25mg/L,是司帕沙星的1/8;对Uu的MIC90为1mg/L,是司帕沙星的1/4。YH37对Mh、Uu的喹诺酮耐药株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MIC分别为CPLX的1/4~1/16。YH37对被测细菌的抑制活性是左氧氟沙星的1/8~1/16,是司帕沙星的1/2。  相似文献   
18.
人型枝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人型枝原体(Mh)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临床标本中100株Mh对9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对交叉耐药Mh菌株旋转酶A亚单位(gyrA)的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的DNA片段测序,结果,Y98-37,Y98-23,Y98-31,Y98-32同较大的抗Mh作用,0.25,2mg/L,OFLX与CPLX呈现耐药,MIC50为4mg/L,MIC90为8mg/L,NAL高度耐药,其MIC50与MIC90为128mg/L,选出3株对9种喹诺酮类药物呈交叉耐药Mh株,PCR扩增gryA生得到一大小为350bp的目的DNA,测序后将结果与标准敏感株MhPG21的gryA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3株耐药株中均有113位碱基C→T的改变,使其其编码的8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亮氨酸,提示Mh gryA的113位C→T突变,可引起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19.
左旋氧氟沙星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发现新型高效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方法和结果:设计合成了23个左旋氧氟沙星类似物,其中化合物5~23为新化合物,测定了它们对5株革兰阳性菌和5株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并讨论了构效关系。结论:8-位氨基有利于提高喹诺酮抗阳性菌活性,化合物13,14的抗菌活性优于对照样品左旋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20.
桑树防卫素体外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诱导产生桑防卫素,经过有机溶剂的提取、进一步柱层析、制备性TLC及生物显影检查,得到San-1、M1、M2、M3、M4等5个组分,经化学研究已确证San-1是多酚类化合物,M2、M3、M4分别为MoracinG、C、N。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量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1)San-1、M2、M3、M4等4个样品对革兰氏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MoracinN(M4)的抗菌作用最强,其MICs为3.125~6.25mg/L;(2)对解脲脲原体(Uu)、人型枝原体(Mh)、蜜蜂螺原体(CH-1、CR-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Uu的MICs为12.5~50mg/L,Mh的MICs为25~100mg/L,CH-1、CR-1的MIC为25~200mg/L,其中Moracin C(M3)的抗枝原体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