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4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5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196篇 |
内科学 | 92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11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19篇 |
综合类 | 371篇 |
预防医学 | 148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143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61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炎症性肠病(IBD)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种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胃肠道疾病。IBD的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障碍、环境改变和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极化在IBD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影响炎症反应水平、肠道黏膜修复及肠道微生物群平衡等,是治疗IBD的潜在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通过多途径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平衡M1/M2巨噬细胞比率,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减缓IBD的进一步发展。该文通过总结巨噬细胞极化的生物学过程与涉及靶点,详述其在IBD中的影响。同时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能够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改善IBD的最新研究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BD更好应用于临床提供新方向与新策略。 相似文献
9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以中老年人多见。而以按摩及仰卧位牵颈、动颈、板颈、复位等手法治疗,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诊断要点颈推病是以颈肩及头枕部疼痛,活动不利或颈僵、上肢痛及麻木等症状为主,X线 相似文献
95.
1基础研究1.1对口腔中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口腔疾病在人类疾患中占有重要位置,据统计我国牙周病的患病率为93%,龋齿的患病率为38%,咽喉炎在人生中常断续发生这些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口腔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近来有学者主张将无致病力的菌株或突变株植入患病口腔,取代致病菌株,恢复口腔正常生态平衡作者曾发现某些患者在服用三株菌共生发酵液治疗胃疾病时,随着消化系统病状的消失原有口腔疾病也有所减轻或缓解.他对口腔4株病原酋进行抑菌试验,结果,三株菌共生发酵液对于牙周炎相关菌一产黑普氏菌和牙根中附单胞菌有显著的抑… 相似文献
96.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浓厚的时间气质,根植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上的中医学从本质说是一门时间医学。以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为切入点,认为阴阳五行是对自然时间秩序的标示,所以《黄帝内经》的核心理念是“时序”,而五运六气学说就是对自然时序规律的具体表达。天人相应,人之脏腑经脉与四时五运、天序六气的时间变化同步律动,诊治疾病应充分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所以“气宜”是《黄帝内经》的治病要道。从这个角度分析,张仲景之方、李东垣之方和三因司天方,分别将不同层次的时间规律作为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这些遵循《黄帝内经》核心理念制定的方剂体现了中医处方的最高境界,皆可归属于经方范畴,值得医者效法学习。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的低氧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方法 将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外科监护室于手术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1:2比例随机抽取同时期进入外科监护室未发生低氧血症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患者的手术类型以及引起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直接原因.筛选出高危因素后在两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以接受胸部手术(33.78%)和上腹部手术(24.32%)为主.术后早期引起低氧血症的直接原因包括:肺部原发病加重(17.57%)、胸部手术并发症(24.32%)、围手术期处理不当(21.62%)、其他基础疾病(18.92%)等.单因素分析发现:大量吸烟史、术前合并肺部原发病、危重患者、合并胸部手术并发症、大量输液以及呼吸支持不足等因素与术后低氧血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合并肺部原发病、危重患者、合并胸部手术并发症以及呼吸支持不足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 术后早期低氧血症与大量吸烟、肺部及其他系统危重疾病、胸部手术并发症、输液过多以及呼吸支持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3文件在正确度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EP15-A3文件5×5实验设计方案,用IFCC提供的Rela A(水平1)和Rela B(水平2)样品、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909C参考物质分别验证肌酐(Cr)、尿素(Urea)、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的正确度。每个样品每天1批,每批重复5次,共5 d,每个样品获得25个数据。用Grubbs'法计算离群值,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算用户的批内不精密度(S_R)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S_(WL)),基于S_R和S_(WL)计算结果的均值及其标准差,计算靶值(TV)及其标准误差,最后计算出TV的确认区间(VI),观察各指标检测均值是否在VI内,如通过则用户证明了候选方法的偏差可接受;若不通过则计算均值和TV的相对偏差,观察该相对偏差是否小于用户定义的可接受范围(1/2 TEa),若是则证明候选方法的偏差可接受。否则,需查找原因或与厂家联系。结果6个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均通过Grubbs'法离群值检查,各项目无离群值。该次验证实验中,除NIST 909C参考物质样品Urea、TC,Rela样品Cr水平2均值不在VI内,但相对偏差均小于1/2 TEa外,其他均值都在VI内。结论用EP15-A3文件进行验证的6个生化项目的正确度均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