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2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缩泉丸对肾阳虚多尿大鼠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缩泉丸对肾阳虚多尿模型大鼠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腺嘌呤250 mg/kg灌服大鼠4周,造成肾阳虚多尿模型,分别给予缩泉丸、肾气丸和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4周,检测缩泉丸对体重、脏器系数、血清中皮质酮浓度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比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dDAVP组、缩泉丸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大鼠体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肾上腺和垂体系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缩泉丸低剂量组外,其余各治疗组的胸腺系数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垂体和肾上腺系数,仅在肾气丸组和缩泉丸高剂量组发现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具有较低的血清中皮质酮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肾气丸组和缩泉丸中、高剂量组血清中皮质酮浓度比模型组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阳虚多尿模型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百分比、CD3+/CD4+百分比明显减少,CD3+/CD8+百分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气丸组和缩泉丸低、中、高剂量组CD3+百分比、CD3+/CD4+百分比明显增加,CD3+/CD8+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与模型组相比dDAVP组CD3+百分比、CD3+/CD4+百分比和CD3+/CD8+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缩泉丸能够调节肾阳虚多尿大鼠的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的5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26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患者2年,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本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17例优、5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4.62%。对照组4例(15.38%)发生并发症,10例优、5例良、7例可、4例差,优良率为57.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操作安全,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四物汤加味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3—2018-05采用浮针联合四物汤加味治疗的30例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和食指辅助挟持针身,让针和皮肤刺入角度为15°~20°,到达患处肌层,再退到皮下组织,再将导针收入软管针内,从皮下处向前慢慢推进,然后慢慢提起,切勿让针尖深入。扇形运针,运针100~180 s。结果治疗1个月后16例疼痛感消失,肘关节可正常活动、无功能障碍;14例疼痛明显减轻,肘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治疗1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能自主完成洗脸、解扣、提物及拧毛巾等动作,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疼痛VAS评分为(7.2±1.3)分,治疗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2±0.8)分;治疗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浮针疗法配合四物汤加味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体现了中西结合、内外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临床操作简便,适宜推广,而且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20)小鼠仅暴露腹腔游离肾蒂,30分钟后关闭腹腔;IR组(n=20)采用100g压力无创血管夹夹闭双侧肾蒂,30分钟后去除,恢复血流。于肾脏IR手术再灌注后3、6、12、24小时收集小鼠血浆及肾脏标本,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血清中肌酐(SCr)与尿素氮(BUN)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7的含量。结果:肾脏IR诱导小鼠血清BUN、SCr水平显著增高,肾小管坏死率也显著增加,均于IR后24小时达高峰,与假手术组小鼠3、6、12及24小时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血清及肾组织中IL-17含量也随病情进展表现出升高趋势,IR后24小时达顶峰,与假手术组同时间点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肾IR后血清及肾组织中IL-17表达明显增加,大量IL-17表达与肾IR后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IL-17的大量表达可能对小鼠肾脏功能损伤及病理改变有诱导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重症医学科(ICU)患者30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ICU患者812例,收集患者PCT、WBC、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肌酐 、血尿素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氧饱和度等实验室的值,并收集性别、年龄、感染、癌症、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炎、肺炎、肾炎、神志,测量呼吸率、心率、收缩压等临床资料.数据偏态及集中趋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PCT〈0.05μg/L 54例,30d死亡率为0.5%;0.05μg/L≤PCT〈0.1μg/L 25例,死亡率为0.9%;0.1μg/L≤PCT〈0.5μg/L92例,死亡率为2.7%;PCT≥0.5μg/L 641例,死亡率为39.6%.在死亡相关性分析中,PCT(P〈0.001)、 癌症(P〈0.001)、脑出血(P〈0.001)、糖尿病(P=0.014)、肾炎(P〈0.001)、COPD(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PCT(AUC=0.812)诊断效能较癌症(AUC=0.533)、糖尿病(AUC=0.535)、肾炎(AUC=0.625)、COPD(AUC=0.539)大.结论 PCT水平是ICU 30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CT水平越高,死亡率越高,诊断效能较非感染因素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α-亚麻酸乙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经临床及超声检查证实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150例,其中120例患者(治疗组)给予服用α-亚麻酸乙酯,0.6g/次,3次/d,连续服用12周。另外30例患者(对照组)未给予任何相关治疗。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检测每位患者的血脂、肝功能、脂联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α-亚麻酸乙酯能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还能明显提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结论:α-亚麻酸乙酯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沉默人结肠癌SW480细胞β-catenin基因表达对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合成靶向β-catenin的双链siRNA(β-catenin-siRNA),转染SW480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SW480细胞中β-caten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W48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β-catenin-siRNA转染后,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相比,β-catenin-siRNA转染组SW480细胞中β-catenin mRNA水平明显下降,其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β-catenin-siRNA转染后,SW480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siRNA沉默β-catenin的表达可诱导SW480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出新的思路,可以作为结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合并较大自发性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因胃底静脉曲张伴较大自发性分流道(分流道最窄处直径5~15 mm)接受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的24例患者资料,统计并分析短期疗效(技术成功率、术后5 d再出血率、6周死亡率)、远期疗效(1年再出血率和死亡率、3年死亡率)及安全性(异位栓塞发生率)。结果 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技术成功率91.7%(22/24),5 d再出血率0(0/22)。1例(4.5%)术后2 d复查门静脉系统血管CT成像显示脾静脉主干部分栓塞。22例患者中2例失访,随访时间14.9(1.0~48.6)个月,术后6周死亡率0(0/20),术后1年再出血率35.0%(7/20)。12例行胃镜随访的患者中,5例出现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加重,5例出现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加重。术后1年死亡率5.0%(1/20),术后3年死亡率20.0%(4/20),均与出血及异位栓塞事件无关。结论 对于合并较大自发性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短期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异位栓塞发生风险,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20.
排龈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修复体边缘的适合性、减少修复的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排龈技术的生理药理学基础、排龈材料的种类和剂型、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排龈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排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