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建立灵敏、特异和稳定的人可溶性CD4 0配体 (sCD4 0L)酶联检测试剂盒。方法 :采用鼠抗人CD4 0L单克隆抗体 1B1为包被抗体 ,识别人CD4 0L不同位点的单克隆抗体 4F1经琥珀酰羟基生物素 (BNHS)标记后为检测抗体 ,建立双抗体夹心的人sCD4 0L酶联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 ,测定 2 0 0例健康供血员血清和血浆中sCD4 0L的含量。结果 :成功研制人sCD4 0L酶联检测试剂盒 ,灵敏度为 0 5ng ml。该试剂盒 4℃放置 3个月 ,离散度 (CV) <± 6 9% ,回收率为 94 7%~ 10 4 8% ,提示该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性 ,与国外商品化试剂盒的分析结果相似。应用该试剂盒测得的健康供血员血清和血浆sCD4 0L含量分别为 9 5 6± 4 71、2 98± 1 13ng ml。结论 :研制成灵敏、特异和稳定的人sCD4 0L酶标检测试剂盒 ,能够对血清和血浆中sCD4 0L进行准确定量分析 ,并首次证实血清和血浆中sCD4 0L水平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4例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应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和9号染色体短臂及长臂涂染探针分别对4例伴有inv(9)(p22q34)的Ph阳性患者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染色体涂染分析.用逆转录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核型中有3种克隆,分别为正常细胞、t(9;22)(q34;q11)异常细胞、同时合并der(9)t(9;22)衍生克隆和Ph以及其它异常,即t(8;12)(q12;p11),der(9) t(9;22)inv(9) (p22q34),der(22)t(9;22)细胞.其余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同时合并Ph和der(9)t(9;22)(q34;q11)inv(9)(p22q34).FISH结果显示,3例有1红1绿两个融合信号、2红2绿1个融合信号、且在中期分裂相中发现1红1绿荧光信号分别位于9号染色体的两端;另1例67.5%的细胞有2红1绿1融合信号,有1绿色信号的缺失即表明BCR基因的缺失.染色体涂抹检测发现4例患者均有9号染色体的倒位.逆转录PCR检测均为b3a2转录本.该继发异常既可发生于Ph阳性CML慢性期或急变期,也可发生于原发性Ph阳性AML.该异常核型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可再现的Ph继发性异常,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一种血清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T)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分析吸烟男性血清Ox-AT的表达水平。方法 构建一种以Ox-AT特异性单抗为检测抗体的双抗夹心ELISA法,用纯化的Ox-AT作为标准品定量;分析我国吸烟与非吸烟男性血清中Ox-AT的水平。结果 所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试剂盒检测限为2.58 μg/L,在0~500μg/L浓度范围内R2值0.9955,批间差为11.27%,准确度为88.19%,试剂盒4℃保质期超过6个月;对20对吸烟与非吸烟男性血清Ox-AT进行检测,吸烟组为55.43 ± 49.94 μg/L, 显著高于非吸烟对照组的11.01 ± 12.15 μg/L (p<0.001),两组间α1-AT无显著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ELISA法能用于血清Ox-AT的定量检测;血清Ox-AT可能比α1-AT更适合作为我国COPD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稳定、快速和特异的抗MHC-I类链相关基因B(MICB)抗体流式荧光检测方法,了解MICB抗体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克隆、表达和分离纯化MICB融合蛋白,将其包被在Luminex微球表面,建立MICB抗体流式荧光检测方法.评价方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精密度、准确性,并用此方法检测500例健康人血清M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T)对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HBE)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释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获得天然构型AT(N-AT),加入氧化剂获得Ox-AT;用不同浓度N-AT和Ox-AT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BE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段培养上清液中IL-8和MCP-1的含量,同时观察NF-κB抑制剂Bay11-7082对Ox-AT引起HBE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结果:Ox-AT可促进HBE细胞释放IL-8和MCP-1,其促进作用与Ox-AT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用0.5 g/L Ox-AT孵育HBE细胞4、10和24 h,其促进HBE细胞分泌IL-8和MCP-1的作用与10 μg/L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作用基本一致,而 N-AT无刺激HBE细胞分泌IL-8和MCP-1的作用;Ox-AT 能显著增加NF-κB活性; Ox-AT的促炎症作用能被NF-κB抑制剂Bay11-7082抑制。结论:Ox-AT是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强致炎因子,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细胞因子mRNA实时定量PCR的检测方法,并探讨人单个核细胞(PBMC)在激发型CD3单克隆抗体作用下,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方法 分离健康个体的PBMC,体外与激发型CD3单克隆抗体共培养,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共培养时间点Th1型(IL-2,IFN-γ)和Th2型(IL-10)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激发型CD3抗体能显著上调PBMC胞浆IL-2,IFN-γ和IL-10 mRNA的表达.在共培养的12 h,IL-2 mRNA的含量显著上升并达到峰值14 000 copies/ml,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快速下降.IFN-γ和IL-10 mRNA在共培养的24~48 h达到峰值,分别为110 000 copies/ml和15 000 copies/ml.不同细胞因子其胞浆mRNA水平的基础值有明显差异.结论 实时定量PCR能在基因转录水平敏感和特异地反映微量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和调节.因此,该技术在基础和临床免疫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0信号在血管内皮细胞(ECV)与人外周血CD4^+T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同种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CD4^+T细胞,将纯化的CD4^+T细胞与高表达CD40分子的ECV体外共培养,同时应用功能型CD154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信号,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IL-2、IFN-γ水平及CD4^+T细胞的增殖来评价CD40信号在同种反应中的生物学效应。结果CD4^+T细胞与ECV共培养组上清中的IL-2和IFN-γ水平高于含有CD154单克隆抗体的阻断效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D154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CD40共信号,能有效地抑制CD4^+T细胞活化,并使之对同种抗原的刺激,维持在较低的应答水平,在共培养的第6天差异最为显著(P〈0.05)。结论CD40信号参与ECV介导的CD4^+T细胞分泌IL-2和IFN-γ,并介导CD4^+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反应;CD154单克隆抗体等多种干预CD40信号的生物制剂可能在移植排斥的免疫负性调节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有2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核型AP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选取5例伴有2个t(15;17)易位为特征的四倍体核型APL病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例患者进行DNA倍性分析,检测APL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CD2、CD13、CD15、CD33和CD34的表达;采用PML/RARα双色探针和FISH技术,检测其中1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2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果 5例AP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8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骨髓早幼粒细胞胞体巨大、胞核畸形.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5例APL患者均有以2个t(15;17)(q22;q12)为特征的四倍体或近四倍体核型细胞,其中1例同时伴有t(15;17)二倍体核型细胞和1个正常细胞,2例同时伴有正常核型的细胞.5例APL患者中,1例经间期FISH检测证实,含有2个PML/RARα融合荧光信号;2例经RT-PCR检测证实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5例APL患者中,1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仪表达CD33;其余4例表达CD13和CD33,其中2例同时表达CD2,1例同时表达CD34.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例患者进行DNA倍体分析,发现四倍体克隆峰,其DNA指数为1.998,变异系数为8.2%.全部病例经全反式维甲酸和(或)砷剂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伴2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APL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均可见到巨大畸形白血病细胞;此类患者多为短型PML/RARα转录本;此类核型异常并不影响全反式维甲酸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肺炎链球菌为口腔和鼻咽部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通常引起大叶性肺炎。当增殖的细菌入侵进血液,可诱发急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