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经颅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所致失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0年8月手术治疗的视神经损伤所致完全失明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视神经管减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以伤后6个月视力为最终视力,分析23例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术中发现6例有视神经管骨折,1例有骨折片;1例有鞘膜内血肿。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3例患者术后随访6月,有效6例(26.1%),无效17例(73.9%);其中伤后5d内手术15例中,有效6例(40.0%),无效9例(60.0%);5d后行手术者8例均无效;5d内手术者有效率明显高于5d后手术者(P<0.05)。结论早期行经颅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术可使部分视神经损伤所致失明患者的视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2.
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岛叶区域的肿瘤切除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岛叶区域的肿瘤正成为神经外科一个新的前沿热点,手术全切除岛叶胶质瘤是最精细的神经外科技术操作之一,它要求在形态上达到全切肿瘤而不引起脑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破坏,避免引起副作用。现将近几年来有关岛叶肿瘤手术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一、岛叶的大体解剖人类的岛叶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脑结构,属于旁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发生学上属于新皮层和古皮层之间结构,与岛叶相关的几个高级功能如记忆,主要的自主神经功能如腹腔脏器的感觉和运动有关等,其确切的功能意…  相似文献   
53.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无游离5′端和3′端的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具有丰富性、稳定性、保守性和组织特异性等结构特点,circRNA与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脑肿瘤因为其独特的微环境造成了其发生发展机制的特殊性。研究circRNA与脑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必将促进对脑肿瘤诊断、治疗预后等多方面的发展。全文综述circRNA在常见脑肿瘤(胶质瘤、垂体瘤和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靶向miRNA和后续信号通路,并概述其作用结果,总结circRNA作为多种脑肿瘤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54.
视神经离断对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离断对神经干细胞-上丘组织共培养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分离,无血清选择培养的方法从孕14d的胚鼠上丘中获取神经干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采用显微手术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离断模型,分别取正常大鼠、假手术和视神经离断大鼠的上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组织.细胞共培养系统将大鼠上丘组织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干细胞分化过程,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并与干细胞的自然分化过程进行比较。结果从胚鼠上丘中获得的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聚集呈球形悬浮生长,可形成单细胞克隆,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为神经干细胞。视神经离断大鼠的上丘组织与胚胎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并诱导分化出Thyl.1阳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结论从胚胎大鼠上丘可以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与视神经离断大鼠的上丘组织共培养可以诱导上丘源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55.
颈髓室管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管膜瘤是脊髓最常见的胶质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细胞,在中央管内向脊髓上下生长,占脊髓髓内肿瘤的第一位[1].现将上海长征医院1992-2006年收治的62例颈髓室管膜瘤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经海绵窦脑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与海绵窦相关的脑神经走行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关系 ,为经该区的直接显微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用 30例成人头颅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海绵窦内脑神经 (CN)及周围结构直接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经海绵窦的脑神经在后面大多在外侧壁 ,较易分辨 ,Parkinson切口前限可从动眼神经入口平面延长到前床突 (ACP)尖平面。脑神经向前则行走于ACP下缘 ,经床突间隙 (CS)入路磨除ACP时极易损伤 ,其中以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距离最近 ,在ACP根部 ,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均紧贴ACP根部底层硬膜入眶 ,距离分别只有 (0 .64± 0 .2 2 )mm (0 .2 6~ 1 .0 8mm)和 (0 .55± 0 .0 6)mm (0 .1 6~ 0 .96mm)。结论 :为途经海绵窦外侧壁手术入路和经CS手术磨除ACP时避免损伤脑神经提供了显微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57.
颈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对73例颈髓髓内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985年以前颈髓髓内肿瘤22例,全切除7例,占31.8%;1985年至1998年6月共51例,全部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其中肿瘤全切除43例,占84.3%。随访5个月至16年9个月,失访11例,实际随访62例。其中存活51例,42例(82.3%)已经恢复工作和家务,4例(7.8%)生活自理,尚有5例(9.8%)不能自理生活。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同时应重视术中和术后的呼吸监测和呼吸道的管理。  相似文献   
58.
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对人脑胶质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 (双抗)对裸鼠体内人脑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6组,实验组系双抗治疗组,其余为不同的对照组,采用人脑胶质瘤裸鼠模型NHG-1,分别观察各组中肿瘤的出现、生长及宿主的生存情况。结果:在实验组中,肿瘤出现的平均潜伏期、肿瘤细胞生长周期时间以及动物的生存期均比各对照组延长(P<0.05或P<0.01);肿瘤增殖曲线显示,经几周缓慢生长后,各对照组先后进入快速生长期,而经双抗治疗的实验组,肿瘤始终处于缓慢生长状态。结论:抗CD3-抗胶质瘤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延缓人脑胶质瘤在动物体内的生长速度,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9.
前床突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前床突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方法:用15例成人干颅骨和15例正常成人尸体头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前床突及其邻近结构。结果:视神经长度,前床突切除前为(9.5±1.8)mm,切除后为(21.3±2.9)mm;颈内动脉长度,切除前为(9.9±2.0)mm,切除后为(13.8±2.5)mm;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的宽度,切除前为(3.6±1.0)mm和切除后为(12.5±2.3)mm。前床突切除后所获得床突间隙几何空间的外侧横截面积为(2.1±0.3)cm2。结论:(1)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床突间隙,增加了手术操作空间;(2)前床突切除后在显露视神经颈内动脉三角的最大宽度方面能增加3-4倍的显露;(3)可充分显露颈内动脉床突下段,增加了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有利于该区域病变的处理。  相似文献   
60.
乙状窦前入路磨除岩部后壁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经颞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颞骨岩部的磨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用15例成人尸头湿标本模拟经颅骨岩部乙状窦前入路进行磨除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研究。结果:岩部后壁磨除的范围可用一三角形表示;从岩乙状窦交叉点到后半规管最后部可磨除深度是4.52mm;从后半规管最后部到前庭小管可磨除深度是2.14mm;从前庭小管到总脚可磨除深度是1.88mm;从总脚到三角形的底可磨除深度是2.36mm。结论:岩乙状窦交叉点、内淋巴囊裂是磨除岩部后壁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